熱點時評:面對30萬叫賣公務員崗位需有常識觀
熱點時評:面對30萬叫賣公務員崗位需有常識觀
一張“價格表”張貼在沈陽市于洪區一小區內的便利店門前,已經三天,公然以30萬元的價格叫賣公務員崗位。住戶王先生每次走過都會感到厭惡,作為一名已經退休的公務人員,他認為這是個騙局。
我理解王先生的惡心,這應該是對他所珍愛職業的侮辱。此外,我們都還有一種直覺,這樁雷人之事似乎很有些惡搞的味道。不論是什么,30萬元的天價擺在便利店這樣的平民化場合,就像是統共四個座位的小吃店扯著嗓子叫賣剛剛空運來的鮑魚龍蝦。是的,這太有可能是一次騙局啦。
但是,細細品味仍然可以嗅到淡淡的腥味。這一次肯定不是老式街頭騙局:陌生人在大街上突然叫住你,提醒前方路面躺著一塊無價寶物,并主動提出與你分享。你一定會輕松的拒絕,然后恥笑他們的智商。簡單地說,位于小區內部的便利店連貼“價格表”三天,是一種無言的暗示,是一種信譽的保證,它默默的訴說這場非法交易是有擔保的。一句話,不太像是簡單的“空手套白狼”。
破綻還是有的。叫賣者提出,“先通過考試,然后在面試環節交錢”。既然考生已經進入面試,那么就會有錄取的可能性,又有不被錄取的憂慮。收了錢說為“找關系”,至于何種手段無從知曉。到了最后,考生完全憑借實力入圍,當事人也完全可以假借“關系”發揮了作用。這就像是數年前,有人在街邊叫賣黃色DVD,好事者買回家播放發現原來是菜譜大全。所以,一旦被執法部門找上門來,叫賣者可以痛哭流涕承認只是小把戲,從而打了一次法律擦邊球。
另外,“無論哪個部門,只要提前把錢交了,都能辦”。私下說,這話說得太大,所以膚淺而不真實。
記者也向有關部門求證,得到回答說“一定是騙子”,原因是公務員考試是公開、公正,并有嚴格的考核程序。那么,我就不很贊同這個和我的推論完全一致的表態。這倒不是我想顯得自個兒聰明。作為一個民眾,如此猜測是人之常情,是常識,但是有關部門下判斷之前,是否應費神查證一番?
遠的不說,2008年5月,一份“某單位招錄筆試、面試總成績排名”的名單在網上熱傳。這份名單中,不僅有所有考生的筆試、面試成績,還附有哪些考生是誰的親友,有誰打過招呼等信息。一位在名單中出現的官員事后澄清說,他與那位考生從不認識,“只是看到那個小伙子挺機靈的,所以推薦一下”。
另一種常識告訴我們,迄今為止,任何考試在理論上,都存在作弊的可能。這些考試,包括高考(論壇)、包括職業資格考試,也有公務員考試。而作弊,有的發生在場內,有的則發生在場外。我希望可以達成一個共識,絕不可能完全排除,有人的確有辦法讓一個面試排名較低的考生,直接進入公務員隊伍,然后他還可能如此解釋,“我在便利店門口見到小伙子的,挺機靈的”。
我,作為一個和此事無利害關系的個體,不通過任何調查取證僅憑空想就做出判斷,是一種自我保護;而對于有關部門,不管是空穴來風,還是真有其事,“便利店門前叫賣公務員崗位”都是一條涉嫌舞弊的線索,有關部門立即介入調查,這也正是對公民合法權益免受侵犯的重視和保護。
更多詳情請查詢:浙江公務員考試網(ww.zjgwyw.org)
相關文章
一張“價格表”張貼在沈陽市于洪區一小區內的便利店門前,已經三天,公然以30萬元的價格叫賣公務員崗位。住戶王先生每次走過都會感到厭惡,作為一名已經退休的公務人員,他認為這是個騙局。
我理解王先生的惡心,這應該是對他所珍愛職業的侮辱。此外,我們都還有一種直覺,這樁雷人之事似乎很有些惡搞的味道。不論是什么,30萬元的天價擺在便利店這樣的平民化場合,就像是統共四個座位的小吃店扯著嗓子叫賣剛剛空運來的鮑魚龍蝦。是的,這太有可能是一次騙局啦。
但是,細細品味仍然可以嗅到淡淡的腥味。這一次肯定不是老式街頭騙局:陌生人在大街上突然叫住你,提醒前方路面躺著一塊無價寶物,并主動提出與你分享。你一定會輕松的拒絕,然后恥笑他們的智商。簡單地說,位于小區內部的便利店連貼“價格表”三天,是一種無言的暗示,是一種信譽的保證,它默默的訴說這場非法交易是有擔保的。一句話,不太像是簡單的“空手套白狼”。
破綻還是有的。叫賣者提出,“先通過考試,然后在面試環節交錢”。既然考生已經進入面試,那么就會有錄取的可能性,又有不被錄取的憂慮。收了錢說為“找關系”,至于何種手段無從知曉。到了最后,考生完全憑借實力入圍,當事人也完全可以假借“關系”發揮了作用。這就像是數年前,有人在街邊叫賣黃色DVD,好事者買回家播放發現原來是菜譜大全。所以,一旦被執法部門找上門來,叫賣者可以痛哭流涕承認只是小把戲,從而打了一次法律擦邊球。
另外,“無論哪個部門,只要提前把錢交了,都能辦”。私下說,這話說得太大,所以膚淺而不真實。
記者也向有關部門求證,得到回答說“一定是騙子”,原因是公務員考試是公開、公正,并有嚴格的考核程序。那么,我就不很贊同這個和我的推論完全一致的表態。這倒不是我想顯得自個兒聰明。作為一個民眾,如此猜測是人之常情,是常識,但是有關部門下判斷之前,是否應費神查證一番?
遠的不說,2008年5月,一份“某單位招錄筆試、面試總成績排名”的名單在網上熱傳。這份名單中,不僅有所有考生的筆試、面試成績,還附有哪些考生是誰的親友,有誰打過招呼等信息。一位在名單中出現的官員事后澄清說,他與那位考生從不認識,“只是看到那個小伙子挺機靈的,所以推薦一下”。
另一種常識告訴我們,迄今為止,任何考試在理論上,都存在作弊的可能。這些考試,包括高考(論壇)、包括職業資格考試,也有公務員考試。而作弊,有的發生在場內,有的則發生在場外。我希望可以達成一個共識,絕不可能完全排除,有人的確有辦法讓一個面試排名較低的考生,直接進入公務員隊伍,然后他還可能如此解釋,“我在便利店門口見到小伙子的,挺機靈的”。
我,作為一個和此事無利害關系的個體,不通過任何調查取證僅憑空想就做出判斷,是一種自我保護;而對于有關部門,不管是空穴來風,還是真有其事,“便利店門前叫賣公務員崗位”都是一條涉嫌舞弊的線索,有關部門立即介入調查,這也正是對公民合法權益免受侵犯的重視和保護。
更多詳情請查詢:浙江公務員考試網(ww.zjgwyw.org)
點擊分享此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