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時評:叫賣公務員背后的非制度化生存危機
熱點時評:叫賣公務員背后的非制度化生存危機
摘要:6月28日,一則“價格表”張貼在了沈陽一家便利店的門前,標價30萬元叫賣公務員崗位。稱只要能過線,什么崗位都能辦。相關部門表示,此為騙局。
6月28日,一則“價格表”張貼在了沈陽一家便利店的門前,標價30萬元叫賣公務員崗位。稱只要能過線,什么崗位都能辦。相關部門表示,此為騙局。(《半島晨報》6月29日)
標價30萬叫賣公務員崗位之所以成為一個公眾高度關注的新聞,在筆者看來,離不開公眾對社會潛規則的切身體驗和公務員過高的含金量。
用30萬元來叫賣公務員崗位或是一個笑談,但是,一個公務員崗位被標上30萬元標簽的時候,我們可以想想,社會中還有哪種崗位可能被標上這種標簽:教師還是其他行業?當一個教師崗位或其他崗位被標上類似標簽時,在筆者看來,大多數人肯定會一笑而過,也不會有記者去報道吧?
去年,一份“2008年上半年某省直屬監獄單位招錄人民警察筆試、面試總成績排名”的名單在網上熱傳,在這份名單中,不僅有所有考生的筆試、面試成績,還附有哪些考生是誰的親友,有誰打過招呼等信息。不難發現,公務員考試確實存在一定的潛規則,而現實中不少買官賣官的丑聞,更加重了公眾的潛規則聯想空間。當公眾對標價30萬叫賣公務員崗位半信半疑的時候,筆者以為,這不能都怪公眾,而要看到背后隱藏的公務員考試公信力塌陷問題,更要看到潛規則長期存在下的社會心理的變異。
從本質上說,公眾對標價30萬元叫賣公務員崗位的半信半疑,是當下社會非制度化生存危機的折射。
標價30萬元叫賣公務員崗位,價錢高嗎?如果從公務員職位的含金量進行解讀,或能給我們一些啟示。據統計,自從中央、國家機關招考實行網上報名以來,通過的報名人數從2001年的32904人次已經激增到2008年的近80萬人次。在2007年報考與錄取的平均比例達到了42比1,而2008年這一比例達到60比1,其中最熱門職位的競爭比例高達3592比1,這些都說明了公務員職位的含金量之高。有報道表明,個別公務員職位由于職位不具有權力價值而沒有吸引力,或者說不具有獲取灰色收入和黑色收入的機會,在報考中幾乎無人問津。但是,當獲取灰色乃至黑色收入的誘惑成為公務員和公共部門職位競爭者的一種潛在傾向時,筆者以為,這是一種危險征兆。由此,假如真有人通過潛規則進入了公務員隊伍,哪怕不是用30萬而是通過人情或其他方式,你能指望他會為公眾服務嗎?這是一個問題。
標價30萬元叫賣公務員崗位折射的問題是,社會潛規則遇到了公務員職業的超高含金量,也表明制度化生存危機已經蔓延到社會難以承受的地步。即使標價30萬叫賣公務員崗位真的是騙局,但是,其背后的問題,難道就不應引起反思嗎?
更多詳情請查詢:浙江公務員考試網(ww.zjgwyw.org)
相關文章
摘要:6月28日,一則“價格表”張貼在了沈陽一家便利店的門前,標價30萬元叫賣公務員崗位。稱只要能過線,什么崗位都能辦。相關部門表示,此為騙局。
6月28日,一則“價格表”張貼在了沈陽一家便利店的門前,標價30萬元叫賣公務員崗位。稱只要能過線,什么崗位都能辦。相關部門表示,此為騙局。(《半島晨報》6月29日)
標價30萬叫賣公務員崗位之所以成為一個公眾高度關注的新聞,在筆者看來,離不開公眾對社會潛規則的切身體驗和公務員過高的含金量。
用30萬元來叫賣公務員崗位或是一個笑談,但是,一個公務員崗位被標上30萬元標簽的時候,我們可以想想,社會中還有哪種崗位可能被標上這種標簽:教師還是其他行業?當一個教師崗位或其他崗位被標上類似標簽時,在筆者看來,大多數人肯定會一笑而過,也不會有記者去報道吧?
去年,一份“2008年上半年某省直屬監獄單位招錄人民警察筆試、面試總成績排名”的名單在網上熱傳,在這份名單中,不僅有所有考生的筆試、面試成績,還附有哪些考生是誰的親友,有誰打過招呼等信息。不難發現,公務員考試確實存在一定的潛規則,而現實中不少買官賣官的丑聞,更加重了公眾的潛規則聯想空間。當公眾對標價30萬叫賣公務員崗位半信半疑的時候,筆者以為,這不能都怪公眾,而要看到背后隱藏的公務員考試公信力塌陷問題,更要看到潛規則長期存在下的社會心理的變異。
從本質上說,公眾對標價30萬元叫賣公務員崗位的半信半疑,是當下社會非制度化生存危機的折射。
標價30萬元叫賣公務員崗位,價錢高嗎?如果從公務員職位的含金量進行解讀,或能給我們一些啟示。據統計,自從中央、國家機關招考實行網上報名以來,通過的報名人數從2001年的32904人次已經激增到2008年的近80萬人次。在2007年報考與錄取的平均比例達到了42比1,而2008年這一比例達到60比1,其中最熱門職位的競爭比例高達3592比1,這些都說明了公務員職位的含金量之高。有報道表明,個別公務員職位由于職位不具有權力價值而沒有吸引力,或者說不具有獲取灰色收入和黑色收入的機會,在報考中幾乎無人問津。但是,當獲取灰色乃至黑色收入的誘惑成為公務員和公共部門職位競爭者的一種潛在傾向時,筆者以為,這是一種危險征兆。由此,假如真有人通過潛規則進入了公務員隊伍,哪怕不是用30萬而是通過人情或其他方式,你能指望他會為公眾服務嗎?這是一個問題。
標價30萬元叫賣公務員崗位折射的問題是,社會潛規則遇到了公務員職業的超高含金量,也表明制度化生存危機已經蔓延到社會難以承受的地步。即使標價30萬叫賣公務員崗位真的是騙局,但是,其背后的問題,難道就不應引起反思嗎?
更多詳情請查詢:浙江公務員考試網(ww.zjgwyw.org)
點擊分享此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