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公務員行測沖刺全技巧之資料分析1
地方公務員行測沖刺全技巧之資料分析1
一、資料分析復習小點
資料分析主要考查應試者準確理解、綜合分析文字資料、圖表資料和統計資料的能力。這部分包括三方面的內容:一是對某項工作或任務的進展和完成情況作出評價;二是對被研究的統計規律、現象之間的依存關系加以闡述;三是對被研究現象的未來趨勢及其變化特征進行預測。
我們在閱讀資料的時候只要抓住和理解一些關鍵詞后很多問題就會一目了然,這就要求我們在平時多掌握一些關鍵詞語,下面我向大家列出一些平時出現的、不好理解的、容易出錯的關鍵詞。
1.增幅與同比增幅
增幅:量和比列的增加幅度,在當前的資料分析考試中,一般等同于增長;
同比增副:量和比列的增加幅度,往往和某一相同的時期(比如去年同一時期)想比較,在當前資料分析的考試中,一般等同于同比增長。
2.翻番
翻番:指數量加倍,翻番的量是以2x倍變化。
例:今年的產量為b,計劃明年比今年翻1番,明年計劃產量為多少?如果后年比今年翻3番,則后年的產量為多少?
明年的產量=b×21=2b
后年的產量=b×23=8b
3.基尼系數和恩格爾系數
基尼系數:用來衡量收入分配差距的指標,介于0-1之間的數值。基尼系數越大,表示貧富差距越大;
恩格爾系數:食品支出占家庭支出或者個人支出的比例,用來表示一個國家或地區的貧困程度。通常情況下恩格爾系數越低,表示該國家或者該地區越富裕。
4.平均數
平均數:數的總和與總個數之比,這主要是算術平均數,至于幾何平均數則不怎么出現。
例:小王從甲地到乙地每小時行30公里,然后再從乙地返回甲地,因逆風只能每小時行20公里,問從甲地到乙地在回到甲地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這是我們常見的一個行程問題,最常見的辦法(30+20)÷2=25,這顯然是錯誤的,原因就在于沒有真正弄清楚“平均”的概念,它應該是“總的里程”與“總的時間”的比,所以平均速度為:設甲、乙兩地的距離為 ,則平均速度為: 。
更多詳情請查詢:浙江公務員考試網(ww.zjgwyw.org)
相關文章
一、資料分析復習小點
資料分析主要考查應試者準確理解、綜合分析文字資料、圖表資料和統計資料的能力。這部分包括三方面的內容:一是對某項工作或任務的進展和完成情況作出評價;二是對被研究的統計規律、現象之間的依存關系加以闡述;三是對被研究現象的未來趨勢及其變化特征進行預測。
我們在閱讀資料的時候只要抓住和理解一些關鍵詞后很多問題就會一目了然,這就要求我們在平時多掌握一些關鍵詞語,下面我向大家列出一些平時出現的、不好理解的、容易出錯的關鍵詞。
1.增幅與同比增幅
增幅:量和比列的增加幅度,在當前的資料分析考試中,一般等同于增長;
同比增副:量和比列的增加幅度,往往和某一相同的時期(比如去年同一時期)想比較,在當前資料分析的考試中,一般等同于同比增長。
2.翻番
翻番:指數量加倍,翻番的量是以2x倍變化。
例:今年的產量為b,計劃明年比今年翻1番,明年計劃產量為多少?如果后年比今年翻3番,則后年的產量為多少?
明年的產量=b×21=2b
后年的產量=b×23=8b
3.基尼系數和恩格爾系數
基尼系數:用來衡量收入分配差距的指標,介于0-1之間的數值。基尼系數越大,表示貧富差距越大;
恩格爾系數:食品支出占家庭支出或者個人支出的比例,用來表示一個國家或地區的貧困程度。通常情況下恩格爾系數越低,表示該國家或者該地區越富裕。
4.平均數
平均數:數的總和與總個數之比,這主要是算術平均數,至于幾何平均數則不怎么出現。
例:小王從甲地到乙地每小時行30公里,然后再從乙地返回甲地,因逆風只能每小時行20公里,問從甲地到乙地在回到甲地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這是我們常見的一個行程問題,最常見的辦法(30+20)÷2=25,這顯然是錯誤的,原因就在于沒有真正弄清楚“平均”的概念,它應該是“總的里程”與“總的時間”的比,所以平均速度為:設甲、乙兩地的距離為 ,則平均速度為: 。
更多詳情請查詢:浙江公務員考試網(ww.zjgwyw.org)
點擊分享此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