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論指導:應對策略之進行恰當論證1
申論指導:應對策略之進行恰當論證1
進行論證是申論的最后一個環節。它是“論”的能力的充分體現。它要求應試者充分利用給定材料,切中主要問題,全面闡明、論證自己的見解。前面三個環節盡管非常重要,不容任何懈怠,但相對于最后這個環節來說都還是鋪墊。論證環節,需要濃墨重彩,淋漓盡致。這不僅因為它所占字數多,分值相對較高,而且一個人的知識結構、思維能力、文字表達能力等都將在這個環節得到更全面、更充分的展示。
本部分實際上就是給材料寫作議論文,要求在進行透徹理解給定材料的基礎上,針對所給材料,闡發自己的觀點和見解,這些觀點和闡述必須建立在對材料的準確把握之上。
一、立論
立論是指在議論文中確立中心論點。立論的原則是聯系實際,即聯系社會現實和考生自己的工作、生活、思想實際,從而提煉出對事實的獨特的觀點和見解。立論和選題是議論部分寫作中不可分割的兩個方面。選題是立論的基礎,立論則是選題的思想升華。如果說選題旨在提出問題,那么,立論正是經過思考醞釀而形成和提出的解決問題的論斷和結論,它是決定文章成敗的關鍵。
在《申論》應試中,審題是寫作的前提,立論是寫作的關鍵,也是寫作的難點。審題和立論是寫作中既有區別又緊密聯系的兩個環節。
基本要求
一篇成功的申論作文,就其立論而言,理應具備這樣的基本要求:針對性、新穎性、準確性和前瞻性。
(1)針對性。
所謂針對性,指的是立論能夠針砭時弊,針對不良社會風氣和傾向性矛盾,針對偏頗乃至錯誤思想,運用正面引導和批評論辯的方式對癥下藥,以促使矛盾轉化,幫助人們提高思想認識,產生積極的社會效應。反之,無的放矢,就事論事,無病呻吟,隔靴搔癢,這樣的文字毋寧說是做文字游戲,只會浪費讀者時間甚至引起讀者反感,自然也就失去了自身的價值。
(2)新穎性。
從人們的閱讀心理而言,不僅立論要具有明確的針對性和導向性,而且要求立論具有新穎性,閱讀后能給人們新的養料、新的收獲和思想啟迪,而這也正是為文的難點所在。立論要新穎,除了要善于在社會生活和改革實踐中尋找新的事實論據和獨到的見解之外,還應適當地變換立論的角度,善于選取新的立論角度也會給人新鮮的感覺,使論題從廣度和深度上步步展開。
(3)準確性。
立論的新穎應當以準確為前提,立論違背了準確性,就會失去人們的信任。立論的準確性,包括下列幾個方面:論點的準確,包括概 念、論斷、提法和分寸的準確;論據、引語的準確;語法、邏輯的準確;完整、準確地闡明黨和政府的方針政策和法規;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力戒浮夸和武斷,等等。在寫作實踐中,違背準確性的表現是多方面的。例如:
①概念、論斷不準確。如某報曾載文提出“怎么賺錢就怎么干”和“大利大干、小利小干、無利不干”等論斷。這些都是似是而非、十分有害的觀點。其實,賺錢應有個標尺。凡是符合“三個有利于”即有利于發展生產力,有利于增強國家的綜合國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錢就可以大膽去賺;反之,則不能賺。比如,那些有損于國格、人格,違反黨紀國法,不講職業道德,不顧社會效果的錢,你說能賺嗎?生產針、線、紐扣的企業是賺不了什么大錢的,可是人們日常生活中卻十分需要,你說能不干嗎?再如我們黨的宣傳、文化、教育事業不賺錢,是不是可以不搞呢?開展學雷鋒做好事,扶貧救災,這些事不但不賺錢,甚至還貼錢,難道就不干了?假設人人只講錢,一切圍著金錢轉,都成了拜金主義的信徒,而不再講理想、道德和奉獻,那社會將會變成什么樣子?
②提法、分寸沒有度。孤立地強調矛盾對立統一的兩個側面中的某一方面,而超出了量的規定性,就會導致片面性。如有的文章在批評社會上的“文憑熱”時寫道:“文憑乃一紙空文,沒有什么價值,只有實際能力才是真正有用的。”這樣就把真文憑、假文憑、混來的文憑、靠艱苦奮斗得來的文憑通通說得一無是處了。對具體矛盾不作具體分析,又缺乏分寸感,因而陷入了絕對和片面。
更多詳情請查詢:浙江公務員考試網(ww.zjgwyw.org)
相關文章
進行論證是申論的最后一個環節。它是“論”的能力的充分體現。它要求應試者充分利用給定材料,切中主要問題,全面闡明、論證自己的見解。前面三個環節盡管非常重要,不容任何懈怠,但相對于最后這個環節來說都還是鋪墊。論證環節,需要濃墨重彩,淋漓盡致。這不僅因為它所占字數多,分值相對較高,而且一個人的知識結構、思維能力、文字表達能力等都將在這個環節得到更全面、更充分的展示。
本部分實際上就是給材料寫作議論文,要求在進行透徹理解給定材料的基礎上,針對所給材料,闡發自己的觀點和見解,這些觀點和闡述必須建立在對材料的準確把握之上。
一、立論
立論是指在議論文中確立中心論點。立論的原則是聯系實際,即聯系社會現實和考生自己的工作、生活、思想實際,從而提煉出對事實的獨特的觀點和見解。立論和選題是議論部分寫作中不可分割的兩個方面。選題是立論的基礎,立論則是選題的思想升華。如果說選題旨在提出問題,那么,立論正是經過思考醞釀而形成和提出的解決問題的論斷和結論,它是決定文章成敗的關鍵。
在《申論》應試中,審題是寫作的前提,立論是寫作的關鍵,也是寫作的難點。審題和立論是寫作中既有區別又緊密聯系的兩個環節。
基本要求
一篇成功的申論作文,就其立論而言,理應具備這樣的基本要求:針對性、新穎性、準確性和前瞻性。
(1)針對性。
所謂針對性,指的是立論能夠針砭時弊,針對不良社會風氣和傾向性矛盾,針對偏頗乃至錯誤思想,運用正面引導和批評論辯的方式對癥下藥,以促使矛盾轉化,幫助人們提高思想認識,產生積極的社會效應。反之,無的放矢,就事論事,無病呻吟,隔靴搔癢,這樣的文字毋寧說是做文字游戲,只會浪費讀者時間甚至引起讀者反感,自然也就失去了自身的價值。
(2)新穎性。
從人們的閱讀心理而言,不僅立論要具有明確的針對性和導向性,而且要求立論具有新穎性,閱讀后能給人們新的養料、新的收獲和思想啟迪,而這也正是為文的難點所在。立論要新穎,除了要善于在社會生活和改革實踐中尋找新的事實論據和獨到的見解之外,還應適當地變換立論的角度,善于選取新的立論角度也會給人新鮮的感覺,使論題從廣度和深度上步步展開。
(3)準確性。
立論的新穎應當以準確為前提,立論違背了準確性,就會失去人們的信任。立論的準確性,包括下列幾個方面:論點的準確,包括概 念、論斷、提法和分寸的準確;論據、引語的準確;語法、邏輯的準確;完整、準確地闡明黨和政府的方針政策和法規;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力戒浮夸和武斷,等等。在寫作實踐中,違背準確性的表現是多方面的。例如:
①概念、論斷不準確。如某報曾載文提出“怎么賺錢就怎么干”和“大利大干、小利小干、無利不干”等論斷。這些都是似是而非、十分有害的觀點。其實,賺錢應有個標尺。凡是符合“三個有利于”即有利于發展生產力,有利于增強國家的綜合國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錢就可以大膽去賺;反之,則不能賺。比如,那些有損于國格、人格,違反黨紀國法,不講職業道德,不顧社會效果的錢,你說能賺嗎?生產針、線、紐扣的企業是賺不了什么大錢的,可是人們日常生活中卻十分需要,你說能不干嗎?再如我們黨的宣傳、文化、教育事業不賺錢,是不是可以不搞呢?開展學雷鋒做好事,扶貧救災,這些事不但不賺錢,甚至還貼錢,難道就不干了?假設人人只講錢,一切圍著金錢轉,都成了拜金主義的信徒,而不再講理想、道德和奉獻,那社會將會變成什么樣子?
②提法、分寸沒有度。孤立地強調矛盾對立統一的兩個側面中的某一方面,而超出了量的規定性,就會導致片面性。如有的文章在批評社會上的“文憑熱”時寫道:“文憑乃一紙空文,沒有什么價值,只有實際能力才是真正有用的。”這樣就把真文憑、假文憑、混來的文憑、靠艱苦奮斗得來的文憑通通說得一無是處了。對具體矛盾不作具體分析,又缺乏分寸感,因而陷入了絕對和片面。
更多詳情請查詢:浙江公務員考試網(ww.zjgwyw.org)
點擊分享此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