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臨海推行競爭性選聘為大學生村官謀出路
7月6日,臨海市沿江鎮紅光村主任助理戴美紅公示期滿,從一名村官變成“鎮官”——沿江鎮團委書記。這是臨海市積極探索大學生村官出路,面向大學生村官競爭性選拔鎮(街道)團委書記的一次大膽嘗試,在我市屬首次。與戴美紅一樣變“鎮官”的,還有錢寧和王曉波2名大學生村官。自2006年實施大學生村官選聘制度以來,該市目前共有大學生村官375人。隨著首批大學生村官聘期將至,該市著眼于拓寬大學生村官出路、擴大基層黨政干部來源,探索運用“推薦+考試”的方式,從今年5月下旬到6月底,創造性地開展了面向大學生村官的競爭性選拔鎮(街道)團委書記工作,從大學生村官中選拔了3名鎮(街道)團委書記,并將他們作為鎮(街道)領導干部后備力量進行跟蹤培養.
據了解,該市此次選拔采取“推薦+考試”的方式,面向的范圍是第一、第二批公開選聘的大學生村官。整個選拔過程有突出的特點:推薦報名采取“先推薦后報名”的方式,把“推薦”權交給鎮、街道,發揮鎮、街道作為主體管理的作用,“過濾”掉一批“只會考試不做事”的競聘者;考試采取“面試+調研測試”的方式,在采取結構化面試同時引入無領導小組討論面試,調研測試環節采取考官“全程參與調研,現場觀察打分,調研報告打分”的方式,對大學生村官的邏輯思維能力、調研分析能力、解決問題能力等考察更全面,避免了高分低能現象。
該市委組織部常務副部長盧才超說,近年來,臨海把大學生官作為基層黨政干部的重要培養源來抓,采取多種有效措施對大學生村官進行規模化的培養教育管理,加快了大學生村官成長成才步伐。此次面向大學生村官競爭性選拔鎮、街道團委書記,既是解決大學生村官出路問題的一條有效途徑,又是從大學生村官中選拔培養基層黨政領導干部的一次嘗試,起到了“選拔一批,激勵一批”的導向作用。
點擊分享此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