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論范文:三農問題
申論范文指導
造成我國三農問題的原因主要有:
1、資源瓶頸。我國農業人口多,可耕地少,土地分散到全國2億多農戶,過于精細而形不成規模,無力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而且有限的耕地每年以上百萬畝的速度急劇減少。
2、農業的資金投入嚴重不足。農民收入增長緩慢,沒有能力或不愿意向農地投資。政府財政用于農業的公共投資占財政支出的比例較低,致使大量農用水利設施年久失修。
3、農藥、化肥、種子等農業生產資料價格上漲,成為農業稅廢止之后農民最大的投入部分,而糧食等農產品的收購價偏低,使得農民的收入增長緩慢。
4、農民處于社會的底層,極易遭受外部攻擊和傷害。他們只能充當社會利益分配結果的被動接受者,而很少有可能影響社會利益的分配向有利于自己的方面傾斜。
5、生產力落后的歷史因素以及城鄉二元體制都阻礙了農村的發展。
解決“三農”問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措施有:
1、牢固樹立起統籌城鄉發展的戰略思想
解決中國“三農”問題,必須統籌城鄉發展,破除城鄉分割的發展觀,在發展戰略、經濟體制、政策措施和工作機制上樹立城鄉統籌協調發展觀念,把城市和工業的振興,把農村、農業的繁榮和農民生活的改善,放到整個國民經濟的循環中和整個社會的全面進步中加以通盤考慮。要消除城鄉間生產要素難以有效流動的障礙,引導農村富余勞動力向非農產業和城鎮轉移。要調整國民收入分配結構和財政支出結構,逐步形成工業反哺農業、城市反哺農村的機制,逐步縮小城鄉差別。
2、實現我國農村三大戰略轉型
一是農業產業的戰略轉型。從傳統農業產業,既要發揮傳統耕作技術的優勢,又要用現代科學技術改造武裝農業產業,大大增加農業產業的技術含量,改善農產品品質,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和土地產出率;要調整產業結構,以適應市場需求的變化;農業產業的生產、加工、儲運、銷售、服務等環節,應通過專業性產業組織分工協作去完成,發揮分工優勢,以提高產業的組織化程度和市場競爭能力,形成規模效益。
二是農村社會的戰略轉型。城鄉互動,良性轉換,通過推進工業化和城鎮化戰略,有序地把一部分農村人口轉化成非農產業人口。通過教育、文化、科技、人員交流、產業聯系、各種媒體的紐帶和中介作用,把城市現代文明輸入農村,把農村演變到現代社會形態中來。
三是農民身份的戰略轉型。解決農民“國民待遇”問題,在義務教育、戶籍管理、遷徙自由、市場準入、勞動就業、公共用品使用、民主參與等諸多領域,完全可以逐步取消對農民的歧視性限制,在解放農民的路上邁出實質性步伐。
3、推行以吸納農民參與為主旨的工業化和城市化路線
必須改變策略,把以城市利益為導向的工業化路線改為城鄉聯動、有大量農民參與的工業化路線。鼓勵有條件的農民創業辦廠,既可以在鄉村辦,也可以到城市辦,取消各種歧視性的準入限制。鼓勵農民到工業部門就業,并最終改變農民的職業身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