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公務員考試申論熱點專題二:科學發展觀(三)
材料三: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
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必須對我國目前的經濟發展方式作出正確判斷,找出我國在經濟發展方面的不足與差距。
經濟發展過度依賴投入的增加,仍具有較強的粗放型增長的特征。很多產業仍以粗放式經營為主,制約了我國經濟的有效發展。目前,我國各項能源消耗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而投入產出比卻遠低于發達國家。
生產技術水平偏低,勞動者素質結構改善緩慢,導致勞動生產率低下。提高綜合要素生產率,必須加大公共教育、基礎設施以及研究與開發等領域的投入,我國在這方面還存在明顯不足。我國目前的公共教育支出比率還不及東亞國家和地區上世紀60年代的水平,1952年―1990年間的綜合要素生產率增長率僅為0。02%,遠低于發達國家。
經濟比例關系沒有理順,產業結構不合理現象仍然突出。盡管我國經濟增長速度很快,但國民經濟的主要比例關系還沒有理順。一方面,積累與消費的關系不合理;另一方面,部分產業如房地產、鋼鐵、加工等行業發展過快,拉動了上游能源和原材料價格的快速上漲,使能源、交通和原材料等瓶頸部門更加緊張,而下游的消費類產品供大于求,生產能力明顯過剩,生產要素的綜合配置效率低下。
分析:實現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一要加大資金投入,大力提高勞動者的整體素質,完善科技支撐體系,構筑高水平的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基地,推進科技創新;二要推動科技創新與管理創新相結合。沒有有效的管理,科技創新的作用就難以充分發揮。加強和提高管理水平,也是提高職工勞動素質的必要條件。三要發揮各級政府部門的積極作用。政府應采取有力措施,加快建設國家創新體系,推進科技創新和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同時,還應加快推進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推動勞動密集型產業升級,調整優化產業布局,發展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為新技術的發展和應用創造良好的產業條件和市場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