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論熱點專題:科學發展觀(7)
材料七: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王春正在西部論壇上說,實施西部大開發四年多來,政府十分注重西部地區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的建設,加快推進科教文衛等社會事業的發展,為西部地區的經濟發展和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創造了條件。
實施西部大開發以來,中央政府共投入近4000億元建設資金,累計安排重點工程60項,總投資約8500億元,促進了西部地區基礎設施面貌的極大改觀。以道路交通為例,至2003年底,西部地區新增公路通車里程7.5萬公里,新建鐵路新線、復線和電氣化線路4570多公里。在產業開發方面,西部已初步形成一批特色農業、優勢礦產資源生產開發基地等。
但對于西部地區來講,發展仍需要付出艱苦的努力。與其他地區相比,西部的生態環境更為脆弱,承載能力差;西北缺水、西南少土,資金技術人才等要素資源匱乏,交通運輸成本高;產業規模小、水平低、資源消耗高、總體市場競爭力相對較弱等。”要提升西部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素質,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調整產業結構是關鍵。“王春正說。自實施西部大開發以來,黨中央、國務院在一系列支持西部大開發的政策措施中,都強調要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推進產業結構調整,這也是實施西部大開發的重要戰略內容。
西部地區必須實事求是地制定現實可行的經濟發展戰略和規劃,盡快改變高消耗、高污染的經濟增長方式,發展節水型、節地型的工業,做大做強有資源優勢的支柱產業,發展深加工,延長產業鏈,提高附加值,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和經濟優勢。
分析:西部地區必須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這是增強西部地區自我發展能力、擴大社會就業、改善人民生活的根本大計。西部地區要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推進產業結構調整,首先要利用和發揮好西部地區的比較優勢,比如西部地區能源資源富集,重要礦產資源比較豐富,具有旅游資源及區位優勢等,著重發展規;鍧嵞茉垂I、資源型加工業、旅游業等優勢產業,并利用區位優勢把擴大對外開放和結構調整更好地結合起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