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考”官新開“三科”
都說為官一任,造福一方。可長久以來,對于官員有沒有為一方造福,衡量標準往往只有一個,即看GDP總量有沒有實現增長,這也成了干部考核最重要的量化指標。為了這個指標,許多官員目光變得短視:放任環境污染,助長資源濫采濫伐,把招商引資當著政治任務層層加壓……只要GDP上去了,就可“一俊遮百丑”。
但這絕不是正確的政績觀。我省新近實施的干部考核評價“一個意見、五個辦法”,在考評指標體系上進行了深度調整,淡化了GDP總量等指標,使考核更貼近民生、更符合科學發展導向。
取消GDP指標
湖州改革成“石破天驚”之舉
第一個吃螃蟹者是湖州——2003年底,湖州市出臺了《關于完善縣區年度綜合考核工作的意見》,率先提出干部考核取消GDP指標。
此舉在當時被稱為“石破天驚的改革舉動”。
爭議的核心在于GDP指標的取消。有人質疑:“拿掉了GDP,還考核什么?”
其時,湖州正面臨發展中的種種尷尬:礦山開采曾經是當地的一大產業,但開礦甚至破壞了“西塞山前白鷺飛”的西塞山;長興的蓄電池產業造成污染,被媒體曝光;太湖藍藻爆發,環湖城市之一的湖州也被推到輿論的風口浪尖……
有人如此評價:薄薄4頁紙的《意見》,標志著湖州成為全國干部政績考核改革的先行者和試驗田。
6年來,湖州市嘗試建立起“分類考核”的辦法,改變“長跑和游泳一起比賽”的弊端,讓不具備發展工業條件的鄉鎮徹底擺脫GDP考核約束。
以湖州市安吉縣為例。該縣下屬15個鄉鎮被分為三類,一類有工業園區基礎的鄉鎮,考核工業經濟;二類有工業功能區又有自然保護區的鄉鎮,雙考核;三類是山區鄉鎮,只考核生態保護和新農村建設。
長興縣水口鄉鄉長陳龍寧說:“取消考核的項目,如工業性投入、規模工業產值、工業平臺建設等指標,分值會平攤到生態保護、現代農業、旅游經濟中去。這督促著我們在另一端加快腳步。”去年,水口鄉財政增長速度達到28%,全年接待75萬游客,帶動了當地的三產和現代農業。
統計顯示,湖州已經連續5年農民收入增幅超過城鎮居民收入增幅,有20個國家環境優美鄉鎮、38個省級生態鄉鎮、148個市級生態村,是浙江唯一下屬縣全部獲得省級以上生態縣稱號的地級市。
老百姓是否覺得幸福
成為“考”官的硬指標
新的干部考核評價體系,改變唯經濟是考,促使干部更多地去關注民生,讓老百姓感覺生活幸福。所以,民生問題有否落實到位,是考核干部的硬指標。
去年省委、省政府決定,要把解決民生問題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確保新增財力三分之二以上用于解決民生問題,重點向低收入人群傾斜、向農村和農民傾斜、向欠發達地區和海島山區傾斜。同時明確規定把解決民生問題的實績作為考核評價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的重要內容。
民生問題點多面廣,考核自然也是全方位的。
為進一步改善殘疾人狀況,今年省委、省政府決定把殘疾人事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黨委和政府有關部門、單位須將殘疾人工作列入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綜合考核評價的內容。
民以食為天。日前,浙江省出臺的一份方案指出,地方各級政府對本地區食品安全整頓負總責,并將整頓工作作為領導干部政績考核的重要指標,一定要讓百姓吃得安全。
為緩解高校畢業生就業難矛盾,我省今年明確提出全省事業單位要加大招聘高校畢業生力度,凡有編制空缺的事業單位,無特殊情況均應拿出崗位向高校畢業生公開招聘,并決定將解決大學生就業情況列入干部年度考核。
浙江是自然災害多發地區,今年8月,浙江省防汛抗旱指揮部決定,建立浙江省山洪災害預警責任體系,工作網絡涉及每個基層單元,并把預警責任納入政府、部門領導和有關責任人年度考核內容。
……
據省委組織部有關人士介紹,隨著和諧社會的進一步發展,上述種種與民生相關的考核,將會越來越廣泛。
環保節能是高壓線
未達標者“一票否決”
新的考核辦法,在淡化GDP指標的同時,加強了對環境保護的考核。
浙江GDP幾十年來超常發展,造成低端制造業發達,環境污染嚴重,已對生態環境造成了巨大壓力。
為此,浙江省政府專門發文指出,對各地的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考核結果將交由干部主管部門,作為對各設區市政府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綜合考核評價的重要依據,實行問責制和“一票否決”制。
同時,對未通過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年度考核的,已命名的環保模范城市、生態市(縣、區)未通過考核的,暫緩通過復查;正在創建的環保模范城市、生態市(縣、區)未通過考核的,給予否決。
去年7月,浙江省政府還決定,各市政府節能目標責任評價考核結果,由省節能辦報經省政府審定后,抄送省委組織部,作為市政府領導干部考核評價的重要依據,同樣實行問責制和“一票否決”制。
同時,浙江省確定了具體的考核等級,對考核等級為未完成的市政府,予以通報批評,領導干部不得參加年度評獎、授予榮譽稱號等,省有關部門暫停該地區新建高耗能項目的核準和審批。并要在評價考核結果公告一個月內,向省政府作出書面報告,提出限期整改工作措施。整改不到位的,追究該市有關責任人員的責任。
去年2月,浙江省政府明確把節約集約用地考核納入市、縣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評價體系,作為市、縣政府領導干部政績綜合考核評價的重要內容。
有關專家指出,新的考核辦法,勢必能夠轉移地方執政者的注意力,進而在新的要求下,催生出新的經濟增長模式。
干部考核提升民主含量
“官評官”變成“民評官”
現行的干部政績考核制度還存在另一缺點———基本上仍局限于“官考官”。浙江各地在努力提高干部考核的“民主含量”時,請更多的“民”參加“考”官上來。
浙江許多市、縣出臺了新的規定:不論對哪一級別的干部進行民主測評,都必須要有一定數量的基層群眾或基層群眾代表參加。
在杭州、寧波等一些城市,每年年初,市有關領導部門就選定若干個機關部門作為公開考核對象,在各社會媒體上公布,廣邀市民群眾從工作作風、服務態度和創造業績等幾方面對這些部門加以評議,并由有關機構負責收集、整理。到年底對這些部門的工作進行考核時,市民們的評議意見就成了重要評判依據。
以往組織部門考察市、縣領導干部只有“民主測評”和“個別談話”兩個環節,基層老百姓幾乎沒有發言權。浙江在完善這兩項傳統考核內容的基礎上,率先在考察干部時引入“民意調查”內容,明文規定調查對象范圍一般為來自基層的“黨代會代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根據需要也可以增加來自基層的其他人員,參加人數一般不少于150人”,讓這些能夠代表民意的群眾直接為干部打分。
省委組織部有關人士指出,老百姓從切身利益衡量干部,評價要求比干部還高。把老百姓的評價納入干部評價體系,使得過去的“官評官”,變成了“民評官”。
生活圈、社交圈
也是考察的重要內容
2004年6月,浙江省委組織部出臺《關于推行干部生活圈、社交圈考察的意見》,要求重點在市、縣黨政機關縣處級以下干部的考察中全面推行“兩圈”考察。
具體考察內容包括個人修養,如生活態度、興趣愛好、生活作風和廉潔自律等;社會交往,如公眾形象、遵紀守法、交往對象、社會公德、社會責任、鄰里關系等;家庭生活,如子女教育、贍養老人、親屬關系、經濟狀況等。
“兩圈”考察的實施,也讓更多的群眾參與到考察工作中來,豐富了認知干部的途徑,拓展了認知干部的視野。在“兩圈”考察中,群眾的反映不僅有領導干部生活不檢點、公德意識差、不孝敬長輩等問題,也有反映領導干部助人為樂、見義勇為等先進事跡,從而使組織上能夠全面掌握領導干部各方面的表現情況特別是道德品行,為準確使用干部提供了重要依據。省委組織部有關人士說,這也是非常契合中央提出的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的用人標準的。
“小枝小節”事關形象,不可忽略。最近,針對酒后駕車頻發現象,溫州和嘉興兩地把公務員酒后駕車列入干部年度考核。凡存在無駕駛證、肇事逃逸、酒后駕駛等行為的,都將記入干部工作檔案,作為領導干部考察、提拔、使用的依據之一。
建立健全科學的干部考核評價機制,是選準用好干部的關鍵環節,也是建設高素質領導班子和干部隊伍的必然要求。我省干部考核評價“一個意見、五個辦法”的實施,標志著我省探索完善體現科學發展觀和正確政績觀要求的干部考核評價體系邁出了重要一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