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論熱點:群體性事件與和諧社會建設(3)
材料五:”孟連事件“促干部反省工作態度和作風
2008年7月19日上午,公安機關在孟連縣公信鄉、勐馬鎮部分農村地區開展社會治安整治過程中,對勐馬鎮5名犯罪嫌疑人實施抓捕時,遭到500多名膠農手持長刀、鐵棍、鋤頭等工具圍攻。沖突導致41名警察被打傷,9輛警車被砸壞,民警使用防暴槍自衛,15名膠農被打傷,2人被擊中致死。這起警民暴力沖突事件的背后,是當地膠農與橡膠企業之間錯綜復雜的利益關系,以及由來已久的矛盾糾紛。
雖然事態已經平息,但事件留下沉痛教訓,引起當地干部深刻反省。
”對黨充滿感恩之情,待人善良溫和的傣族群眾,拿起了刀斧棍棒,與警察對抗,用暴力維護自己的權益。這件事情必須引起我們當政者的深刻反思,必須引起各級干部銘心刻骨、靈魂深處的反!“在22日晚上召開的普洱市領導干部會議上,云南省委副書記李紀恒嚴厲警告在場官員。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李紀恒指出,膠農利益訴求長期得不到解決,導致膠農長期以來對橡膠公司的積怨逐步轉化為對基層干部、基層黨委政府的積怨,最終集中爆發引起沖突。群眾利益訴求反映機制不健全,群眾沒有地方講話,反映的情況得不到處理,是這起沖突事件帶給廣大領導干部的一個重要教訓。
分析:膠農的利益訴求長期得不到解決,集中反映出一些領導干部工作態度和作風存在問題,離群眾的期盼差距太遠。部分干部作風漂浮,脫離群眾,漠視群眾利益,聽不進群眾意見,離群眾越來越遠。正如李紀恒對這種現象提出的嚴厲批評:”說話沒人聽,干事沒人跟,群眾拿刀砍,干部當到這份上,不如跳河算了!“。因此,各地要切實引以為鑒,加強基層黨政組織的領導班子建設,提高基層黨政組織在群眾中的公信力、號召力和凝聚力。要提高基層黨員干部調解矛盾糾紛的能力,及時把各種帶有苗頭性的問題和矛盾解決在當地,解決在基層,解決在萌芽狀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