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義烏構建城鄉全民學習網絡
“A penny saved is a penny gained(一分價錢一分貨)。”昨日清晨,國際商貿城一區西大廳再次傳出一陣陣外語聲。這是開辦近兩年的國際商貿城外語晨練基地正在英語晨練。
據不完全統計,每年,國際商貿城外語晨練基地有超過5萬人次的經營戶接受培訓,讓經營戶逐步走出傳統的“手勢交易方式”。目前,國際商貿城外語晨練基地還嘗試阿拉伯語、韓語、西班牙語等多語種培訓。
時時有學習之機,人人有學習之所。近年來,義烏市大力改善公共學習服務環境,積極創新市民學習平臺,已在義烏城鄉構筑起全民學習網絡。本月初,省委常委、宣傳部長黃坤明對此專門作出批示,充分肯定義烏市創建學習型城市相關做法。
學習網絡遍布城鄉
近年來,義烏市不斷整合、利用各類教育資源,初步構建起覆蓋城鄉的學習教育三級網絡:市級建立市民大學,各鎮街成立社區學院,社區(工作片及部分規模大的行政村)建立社區學校。
隨著學習需求增大,考慮到組織一些邊遠山區村民學習不方便,今年3月份,義烏將學習教育三級網絡延伸到了全市各農村社區,建立了農村學校。
今年3月,赤岸鎮上楊村村民李桂芳學習到了皮膚保養護理等美容知識。據不完全統計,在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上,義烏已構建優勢互補、涵蓋25個工種的農民職業技能培訓體系,自2005年以來,已有近9萬農民通過學習,掌握一技之長,成為上班族。
“社區市民學校”、“社區教育實驗基地”、“禁毒教育基地”……在江東街道東洲社區文體活動中心大門口,張掛的11塊牌子中有8塊跟學習有關。
樓永良是義烏市民大學校長。他說,在這張網絡中,市民大學負責全市社區教育教學管理和網絡建設,組織開展社區教育干部和骨干教師培訓工作,到目前,每年報名培訓人數已超過2萬人次;社區學院是社區教育的主要場所和市民終身學習的指導中心,社區教育的對象就是社區全體居民,教育內容包括嬰幼兒早期教育、青少年校外素質教育和外來人口教育等,累計培訓已超10萬人次。
部門互動全民參與
32歲的于雪蓮老家在山東。2005年初到義烏創業,她看到義烏市民大學招聘培訓志愿者,就報名參加了。目前,她已在義烏城鄉先后培訓了上千人次。
像于雪蓮一樣,義烏城鄉活躍著500多位志愿老師。
在城中路、丹溪路等路段,各類社會力量辦學的牌子擠壓在一起。義烏市民大學借助婦聯、經濟發展局、農業局、各鎮街和商城集團等部門單位和全國各科研院校的力量,開展了有針對性的培訓活動。去年底金融危機爆發后,義烏市民大學聯合經濟發展局、商城集團,聘請上海一所知名大學的教授專門講解如何應對金融危機。
從今年開始,為了提升義烏企業負責人的素質和能力,義烏市財政將每年拿出200萬元資金用于培訓企業家。企業家學習也相當踴躍。上半年的一次培訓,原先是給義烏市50強企業和100家成長型企業安排了大概180個座位,結果一下子來了200多人。
在江東街道宣傳委員樓紅舟的辦公室抽屜里,擺放著一張記分卡,卡內的個人賬戶記錄著他學習情況。這是義烏試行領導干部政治理論水平任職資格制度、機關干部學習登記IC智能卡制度的一項具體舉措,定期組織機關、事業單位干部理論學習閉卷考試,學習情況一年一考評。義烏還建立黨委中心組理論學習旁聽制度,組建旁聽員隊伍,分組定期參加市機關、鎮街黨委(黨組)中心組集中學習,通報學習情況,建立學習檔案;推行機關干部“周三學習日”制度。
全民學習永無終點
義烏是一個快速崛起的縣級市,依托國際商貿城這一全球最大小商品批發流通市場,已吸引了120多萬外來人員,總人口已超過200萬。如何將人口壓力轉化為人力資源優勢,如何讓黨員干部更好地服務于社會,成為義烏市進入新世紀以來面臨的一個重大課題。
義烏市委、市政府意識到只有建立起面向全民的終身學習體系,才能真正促進義烏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從而形成人口素質提高與經濟社會發展的良性互動。該市先后出臺《中共義烏市委關于建設學習型城市的決定》、《義烏市建設學習型城市規劃》、《關于深化學習型城市建設的意見》和《義烏市大規模培訓干部工作實施意見》等政策,以營造“人人學習、時時學習、處處學習”的良好氛圍。
義烏已成立由主要領導、分管領導和相關部門主要負責人組成的學習型城市建設領導小組,定期研究、協調和部署全市學習型城市建設的重大事項;在義烏市委宣傳部設立專門辦事機構,各鎮街黨委、政府和市直各有關部門、企事業單位也普遍建立了相應組織機構,并將工作績效列入各單位全市中心工作考核的重點內容。
自2005年以來,義烏財政已先后投入6000多萬元用于援建社區、農村圖書室等相關設施。
按統一要求,目前該市組織了2009“書香義烏”系列讀書活動,包括義烏市民讀書狀況閱卷調查、“書香家庭”評選等。此外,該市還建立了農村電子閱覽室25個、遠程教育廣場(影院)100多個、遠程教育站點1600多個,學習設施基本覆蓋城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