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農民60歲后都有養老金
中國農民幾千年來都依賴土地生存,但是現在,土地保障在中國正受到不斷加速的工業化和城市化的沖擊。一方面,越來越多的農民自愿不自愿地離開祖輩賴以生存的土地,尋找新的謀生之路;另一方面,城鄉差別拉大,收入增長緩慢也使農民開始質疑土地保障的可靠性。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院長劉偉教授認為,這些年中國一直致力于推進城市化進程,這不僅僅是把農村的土路變成柏油路,還要把“農民”變成“市民”。完成這一轉變的關鍵之一就是建立社會養老保障體系。將把農民從對土地的依賴中解脫出來,是實現“土地資本化——農業產業化——農村城市化”轉變的前提。從“土地保障”走向“社會保障”,中國農民正在或即將經歷這一大變遷。
浙江在線09月25日訊 “3元養老金”風波在2009年八九月間幾乎傳遍了整個中國。
始作俑者是一位名為“哥余”的網友。他上傳了一張海南農村老人余亞英收到的通知書,通知她去領取養老金,每月3元錢。乍一看,很多人還以為是寫錯了。
千里之外的浙江農村婦人張鳳英(化名)也從親戚口中聽到了這個消息。這無疑刺激了她敏感的神經。
這段時間她家里正為要不要買養老保險爆發了一場爭吵。張鳳英想買,她丈夫趙有生(化名)卻不同意。
>>>1 為養老,給讀高中的小女兒下死命令:以后一定要招女婿上門
張鳳英的家離烏鎮很近。這里是典型的江南水鄉,溪塘河道,白墻黛瓦,星羅棋布。桑蠶和湖羊是這里的特色產業,當地農民幾乎家家戶戶植桑養羊。
這個國慶節,張鳳英家里喜事臨近,她大女兒要定親了。可就在定親前夕,家里爆發了爭吵。起因是張鳳英一定要小女兒在姐姐出嫁前先寫張保證書,保證以后招女婿上門,留在家里。才讀高中的小女兒怎么也不答應。
孩子的大姑姑聽說這事就趕來勸張鳳英,“這事怎么保證?孩子還這么小!”
張鳳英哭喪著臉說:“萬一我們老了沒人照顧,那怎么辦?”
她想這事不是一天兩天了。如今農民靠種地養活不了全家。張鳳英家里那三四畝地,一年刨去成本和自家存糧,賺個3000元算碰頂了,連付小女兒的學費都不夠。這些年夫妻倆一個做縫紉工,一個做木工,一年到頭沒個休息天,吃過用過,也只攢下三四萬元錢。估計給大女兒辦完嫁妝、再供養小女兒讀完大學,就所剩無幾了。
農民沒有退休工資,一旦不干活就坐吃山空。養老成了大問題。
眼看著大女兒10月2日就要定親了,這事不能這么老僵著。大姑幫著張鳳英出主意:聽說政府要給農民辦養老保險,不如讓兩個女兒一人給爹娘買一份,作為出嫁的條件。
這也算有點保障了,張鳳英覺得可行。不料恰在此時傳來“3元養老金”的消息,丈夫趙有生又反對了。之前他就對買養老保險這事不看好。十幾年前村里人競相買城鎮戶口的事讓他印象深刻。當時一個戶口幾萬元,挖出了農民的血本錢。可現在這戶口有什么用?誰知道十幾年后自己能拿到多少錢!
張鳳英反駁不了丈夫,又想不出更好的辦法。她搬個小板凳,獨自一人坐在院子里發呆。同人不同命啊。她和大姑同在一個村,同嫁了一個不嫖不賭、老實巴交的男人,唯一的區別是她嫁的是個農民,大姑嫁了一個在政府里工作的。現在大姑他們可以坐等60歲后每月3000多元的退休工資,而她卻茫然無措。
>>>2 79歲的婆婆,至今還在為“養老”拼命攢錢
張鳳英的擔憂不是“杞人憂天”。在GDP飆升的年代里,中國最廣袤的農村依然保持幾千年來“養兒防老”的家庭養老模式。
在張鳳英所在的村子里,人們能供給老人的除了最基本的吃穿,也就是過年時給個一兩百元的紅包,這就算孝順了。
張鳳英的公公年輕時是村里小有名氣的木匠,吃穿不愁。他嗜好每天早上去村口喝口茶、吃兩個包子,再買包煙抽抽,一天的花銷不超過5元,一年加起來也花不掉城里人一月的退休工資。可無源哪來水?有一次實在沒錢了,他就瞄上了家里剛產下的三只小羊羔,趁張鳳英不在家,偷偷用蛇皮袋裝了拿出去賣了50元錢,路上遇到鄰居,就謊稱扔貓。回來再向張鳳英報告,母羊只生了兩只小羊。
79歲的婆婆是張鳳英最敬佩卻又覺得最可憐的人。瘦小的婆婆滿臉皺紋、話不多,整天忙進忙出。她最“喜歡”熬通宵給辦喪事的人家念佛,念一天一夜賺30元錢,還能白吃兩頓飯。為此她隔三差五地就會給領頭的老太太送點糕點籠絡關系。
張鳳英能體味婆婆的心情,不是她喜歡干活,而是心存“恐慌”,怕有一天真的干不動了,就只能靠現在攢的那點錢救命了。所以在這個早該養老的年紀,還在為“養老”的那一天奔波。
>>>3 “3元養老金”不新鮮,浙江曾有0.35元的養老金
張鳳英究竟該怎么辦?一個咨詢電話,將這個多數普通農民關注的養老問題捅到了報社。
9月22日,記者帶著這個疑問走進浙江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農村社會保險處負責人對此一點不驚訝,“3元養老金?浙江還出現過0.35元呢!”
他解釋,這是上世紀90年代開始推行的“老農保”,繳費額度最低從每月2元起步,且不設繳費年限。浙江也有400多萬農民自愿參加,現在多數人每月只能拿到20多元養老金,最低的甚至1元不到。
在這位負責人看來,這樣的結果并不意外。造成3元養老金的最大問題是“老農保”以農民一方繳費為主,相當于農民自己花錢買養老,國家沒有再給補貼。可以想象,如果一個人存200元錢,再平攤到十幾年逐步返還,每月只拿到3元也不奇怪了。
這種制度缺陷他們早已看到。五六年前,浙江就嘗試試行更完善的農村養老體系。
現在開始實施的“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其資金來源已改為由農民個人出資、集體補助、政府補貼三部分組成,也就是說,政府會每月“貼錢”給農民,這是它與“老農保”最大的不同。
這位負責人說,“3元養老金”的時代將一去不復返。
>>>4 幫張鳳英算三筆賬
9月22日,記者拿到了剛剛出爐的《浙江省人民政府關于建立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的實施意見》。根據這份文件,記者請農村社會保險處的負責人幫張鳳英他們這樣的農民算了三筆賬,如果他們參保,60歲后能拿到多少養老金?
(采用靜態計算方式:不計利息,且現行基礎養老金金額及政府補貼標準不變)
1、一年繳費100元:若張鳳英今年45歲,連著繳費15年,到60歲時,她每月能領取104元。以活到78歲計(浙江省平均預期壽命,以下同):
屆時個人繳費總額為:100×15=1500元;得到養老保障總待遇為:104×12×18+1200(喪葬費)=23664元
2、一年繳費500元:60歲以后每月能領取養老金約147元。屆時個人繳費總額為7500元,得到養老保障總待遇為32952元。
3、若張鳳英28歲的大女兒現在也參保,且一年繳費500元,那么60歲后她每月領取養老金約263元/月。屆時個人繳費總額為16000元,得到養老保障總待遇為58008元。
非常重要的一點是:只要趙有生參保,張鳳英的公婆從明年開始就可以每月各領取60元“退休金”,一年720元,相當于政府立馬給老人送去好幾個“兒子”。
收到這一紙賬單的張鳳英終于看到了希望:等到她做不動的那一天,應該也可以體面地活著。
子女參保的60歲以上老人
明年起終身可拿60元/月養老金
2009年9月1日,國務院出臺2009(32)號文件,在全國10%的縣(市、區)開展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其目的是讓農民也能像城里人一樣,到了60歲以后,月月領取“養老金”,生活有保障。
22天之后,浙江省省長呂祖善簽署了一份文件,文件名為《浙江省人民政府關于建立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的實施意見》。文件說,浙江經濟條件比較好,所以:
1、將國家規定的10%的試點縣、市擴大到全省范圍,并且將城鎮里沒有社會養老保險的人也納入進來;
2、現在已經超過60歲的老人,只要其子女參保,不用繳費,從明年1月1日起就直接享受基礎養老金,每人每月60元,直至終身。
今后,年滿16周歲以上且無社保的城鄉居民都可以參保,個人參保繳費標準設五個檔次:100元、200元、300元、400元、500元五檔,各地市可以根據當地經濟情況增設再高一些的繳費檔次。
政府為參保人設置了基礎養老金,最低每人每月60元。此外,當參保人去世時,還可享受一次性喪葬補助費,標準為其當月享受的基礎養老金的20個月金額。以現行標準計算,共1200元。
2010年,全省滿60歲并符合領取基礎養老金的老人將達到590萬,他們將成為首批受惠者。僅此一項,政府一年將支出40多億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