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陽三萬農民家門口享受公共圖書資源
昨日,松陽縣大東壩鎮六村村民闕民水來到村里的流動圖書站,查找有關養豬方面的書籍,這已成了他近些天的“必修課”。自松陽縣圖書館在各鄉鎮、村設立流動圖書站后,全縣已有50個村的村民都能在家門口免費看書借書,3萬多群眾享受到縣城居民同樣的公共圖書資源。
闕民水說,他養豬已有4年,但由于缺技術,養的豬出欄慢,賣不上好價錢,一直特別想從有關這方面的書籍上學點科學養殖技術。去年,縣圖書館把流動圖書站開到了他們村,其中就有許多種養技術等方面的書籍。“現在好了,我們農閑時看看書,遇到困難查找相關書籍,方便多了,心里也有底了。”他笑呵呵地說。
隨著農民物質生活大為改善,對精神文化生活和科學種養知識的需求越來越迫切。松陽縣圖書館負責人柴珠林介紹,為了解決農村農民讀書難,自去年起,按照擴大圖書館的社會功能、服務新農村建設的思路,他們分期分批在全縣農村實施建設農村流動圖書站工程。截至目前,已在全縣20個鄉鎮建立了50個流動圖書站,流通圖書1.5萬多冊次,流動圖書站網絡覆蓋了全縣20%的行政村。
流動圖書站一季度免費調換一次,讓農村的借閱者能看到不同內容的書,吸引了更多農村讀者前去借閱。象溪鎮靖居口村村民包根香說:“我們村里本來也有圖書室,村民都喜歡前來借閱,但是時間一長,圖書內容不新鮮了,又沒有資金添置新圖書,圖書室便成了擺設。現在圖書館送來的書經常調換,等于不斷在為我們的圖書室添置新圖書,這真是件大好事。”
楓坪鄉高亭村今年50歲的村民吳葉青,種花菇多年。以前,他憑經驗每天對菌袋灑水4至5次,可是香菇出袋卻很慢。村里建了流動圖書站后,他找到了兩本花菇種植專業書,認真看了后他才發現,每天只需灑2次水就行了。從此之后,他嚴格按照書上教授的方法灑水和管理香菇,不僅香菇長得快,而且品質比以前提高了許多。
柴珠林表示,為使農村流動圖書站扎根農村,真正服務農民,他們還根據農村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經濟發展模式,在圖書采購時精心挑選適應農業新技術、農民文化新需求的標準書目,重點提供農業科技與農村經濟、農民綜合教育、農村科普讀物、法律知識與農民維權、農民轉型培訓等方面的書籍。
闕民水說,他養豬已有4年,但由于缺技術,養的豬出欄慢,賣不上好價錢,一直特別想從有關這方面的書籍上學點科學養殖技術。去年,縣圖書館把流動圖書站開到了他們村,其中就有許多種養技術等方面的書籍。“現在好了,我們農閑時看看書,遇到困難查找相關書籍,方便多了,心里也有底了。”他笑呵呵地說。
隨著農民物質生活大為改善,對精神文化生活和科學種養知識的需求越來越迫切。松陽縣圖書館負責人柴珠林介紹,為了解決農村農民讀書難,自去年起,按照擴大圖書館的社會功能、服務新農村建設的思路,他們分期分批在全縣農村實施建設農村流動圖書站工程。截至目前,已在全縣20個鄉鎮建立了50個流動圖書站,流通圖書1.5萬多冊次,流動圖書站網絡覆蓋了全縣20%的行政村。
流動圖書站一季度免費調換一次,讓農村的借閱者能看到不同內容的書,吸引了更多農村讀者前去借閱。象溪鎮靖居口村村民包根香說:“我們村里本來也有圖書室,村民都喜歡前來借閱,但是時間一長,圖書內容不新鮮了,又沒有資金添置新圖書,圖書室便成了擺設。現在圖書館送來的書經常調換,等于不斷在為我們的圖書室添置新圖書,這真是件大好事。”
楓坪鄉高亭村今年50歲的村民吳葉青,種花菇多年。以前,他憑經驗每天對菌袋灑水4至5次,可是香菇出袋卻很慢。村里建了流動圖書站后,他找到了兩本花菇種植專業書,認真看了后他才發現,每天只需灑2次水就行了。從此之后,他嚴格按照書上教授的方法灑水和管理香菇,不僅香菇長得快,而且品質比以前提高了許多。
柴珠林表示,為使農村流動圖書站扎根農村,真正服務農民,他們還根據農村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經濟發展模式,在圖書采購時精心挑選適應農業新技術、農民文化新需求的標準書目,重點提供農業科技與農村經濟、農民綜合教育、農村科普讀物、法律知識與農民維權、農民轉型培訓等方面的書籍。
點擊分享此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