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公務員考試申論分析題得分要訣
糧價是否要提高?要進行判斷首先要參考材料的權威觀點,材料中談糧價是在第一段:“今年9月8日至10日,胡錦濤同志前往河南焦作市農村考察糧食生產,在玉米豐產示范田,詢問鄉親們對國家惠農政策有什么要求。一位村民答,希望糧食價格提一點,政府補助多一點,農資價格穩一點。總書記表示一定把這些意見帶回去。”讀完這段大家可以發現,胡錦濤沒有明確表態。再就是第9段國家糧食局領導Z先生“2008年供求基本平衡,主要糧食品種小麥、稻谷、玉米供大于求。在這種情況下,糧價很難漲得很高,如果說出現糧價漲得很高的情況,國家也一樣有能力采取措施來平抑。我們有足夠的庫存,使價格保持基本穩定,對此我們很有信心,也請大家放心。”通過國家糧食局領導的話我們得出,糧價不能漲,要保持穩定。因此,主張糧價上漲的觀點是片面的。
2. 理由充分
堅持辯證分析,提出糧價上漲有一定可取之處,體現了對弱勢群體利益的關心,出發點是好的,但是,其立論是站不住腳的。
網友支持糧價上漲的理由是:第一,上漲有利于農民,而農民是弱勢群體;第二,農資上漲無關緊要;第三,城市貧民可以享受國家補貼,數額不大,共18億元;第四,上漲對城市中高收入者無關緊要。
那么,僅從材料出發,可發現其問題:第一,農資上漲并非無關緊要;第二,城市貧民補助18億元數字可能算錯,他認為每人每年平均78公斤糧食,這顯然不符合常識。第三,并非每個農民都種糧,不種糧的農民怎么辦?
以上是從材料里得出的信息,是“場內”信息,對于分析題來說,大綱明確說明,需要結合自己的經驗,因此考生還需要一定的“場外”信息。
結合自己的經驗的要求,我們可以補充:第一,糧食是特殊商品,關涉到社會安全,經不起折騰。第二,糧價一定程度是市場行為,政府不宜直接插手。第三,糧食問題根本的還是要政府的大力扶持。
通過這些思考,該題答案應該算作理由充分了。
3. 條理清晰
考生接下來要做的是要把以上理由分類整理一下,大體可從糧食的特殊性、論據的問題等來展開,可分為兩三類。注意語言要簡練,同時,加大信息含量。
4. 引人注目
考生在完成了以上幾步之后,如果不進行必要的包裝是達不到脫穎而出的目的,所以我建議考生,答題時可盡量分點,用簡練的語言進行總括,再加上權威觀點。最后,形成的答案如下:
有網友認為,應該提高糧價,能夠促進農民增收。至于農資價格上漲和城市中高收入者可以不予理會,城市低收入者國家可以補貼,數額不大,可以承受。
雖然該網友出于關注弱勢群體的良好愿望,但是我認為該觀點是片面的,理由如下:第一,糧食是特殊商品,事關安全,不應迷信市場力量。市場調節具有盲目性、滯后性,糧食完全由市場調節,單純依靠價格激勵則會出現大起大落,不利社會穩定和民生。第二,糧價是基礎,牽一發而動全身。糧價上漲可能帶來食品上漲,進而出現工業品價格上漲、CPI上漲,最終對全社會經濟和社會發展不利。第三,糧價一定程度是市場行為,政府不宜直接插手微觀經濟運行。第四,從國際和我國經驗看,解決糧食問題最終還是依靠科技和政策,進行補貼,保證基本農田,允許流轉土地,發展適度規模經營等。第五,該網友立論有硬傷:農資價格上漲、不種糧的農民等并不是無關緊要的,城市貧民的年人均糧食78公斤數字不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