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夫山泉砒霜門就此劃上句號嗎?
經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綜合檢測中心復檢,農夫山泉和統一企業的3種抽檢產品全部合格。
相關文章
相關問題
統一、農夫山泉雙雙陷入“砒霜門”,頃刻掀起了軒然大波,不但引發了廠商與工商執法部門之間一番“公說公有理婆有理”的激烈交鋒,而且引起無數消費者的心理恐慌,隨著復檢合格的權威結論出籠,這一事件按說該劃上句號了,然而,一些疑團卻依舊縈繞在大家的心頭。
宣布統一、農夫飲料檢測砷超標,并要求超市下架停止銷售,無異于宣判這兩大品牌的死刑,海南有關執法部門不可能不清楚其結果的嚴重性,從而慎之又慎對待。而且相關負責人11月30日還明確表示,無論是檢測程序還是設備都不會有問題,完全可以對檢測結果負責。可如今初檢結論被推翻,人們不能不追問:為什么會出現兩種截然不同的結論?是技術因素、儀器因素還是……
身陷“砒霜門”,事關品牌、企業生死存亡,統一、農夫都高調回應不存在砷超標問題,統一前日稱兩天內就可以拿到不超標檢測結果,現在果然如愿以償;而農夫則表示存在幕后交易,背后有黑手策劃操縱。雖然最高權威機構的質量檢測結論出來了,但整個事件背后的真相卻并沒有浮出水面,如果就此含混了事,就仍然難以徹底消彌公眾對品牌質量及執法結論權威性的懷疑。
更為重要的是,一方面,產品質量安全,事關廣大消費者的生命健康,來不得絲毫的馬虎,“三鹿”奶粉至30萬嬰幼兒中毒、多人死亡就是個沉痛的教訓;另一方面,一個品牌的成長不容易,一旦陷入質量門,就是生死攸關的大事,正如農夫所稱此次事件令其損失達10個億。職能部門如何既加強監管,又避免誤傷;企業又該如何恪守社會誠信,妥善應對質疑,這些都值得各方認真反思。
如果有關方面不查清真相,還原事實,找出癥結,舉一反三,汲取教訓,就此將“砒霜門”匆匆關上,難保以后還會有更多的“質量門”被撞開,那么大家圍繞這一事件展開討論的爭論、探討都將變得毫無價值。
點擊分享此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