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公務員考試如何應對經濟危機
進入2009年春季,我國經濟出現企穩回暖勢頭:投資、信貸增長加快,居民消費“牛”氣漸足,一些領域下行趨勢有所遏制,經濟運行出現了積極變化。這些都說明中央保增長的政策效應已經顯現,也進一步提振了我們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保持全年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信心。
同時,也必須清醒地認識到,我們經濟企穩回升的基礎還不穩固,回升的態勢還不穩定,回升格局還不平衡,當前經濟面臨的矛盾和困難仍然很大。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既是一場攻堅戰,也是一場持久戰。擺在我們面前的突出任務,就是自覺地用中央精神統一思想、指導行動,把保增長同科學發展更好地統一起來,化“危”為“機”,既順利渡過眼前的難關,又為今后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要做到化“危”為“機”,在思想認識上必須有新提高。面對這場百年不遇的國際金融危機,我們要結合全黨正在開展的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進一步深化對科學發展觀的科學內涵、精神實質、根本要求的理解。要運用科學發展觀進一步認識、把握經濟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深刻認識國際金融危機產生的原因及影響,深入分析我國當前經濟社會發展中存在的矛盾和問題,更好地研究確定應對危機的途徑、辦法和舉措。
要做到化“危”為“機”,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上必須有硬措施。越是在加大力度保增長的時候,越要重視提高發展質量,重視加快發展方式轉變,努力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和新的競爭優勢。要大力推進自主創新,不斷提高原始創新能力、集成創新能力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按照國家關于汽車、鋼鐵、造船、石化、輕工、紡織、有色金屬、裝備制造、電子信息和現代物流等十大產業的調整和振興規劃,積極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嚴格落實節能減排指標,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努力實現可持續的發展。
要做到化“危”為“機”,在制約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改革上必須有新突破。當前,我國經濟發展中長期形成的結構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長方式尚未根本改變,影響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依然存在。要堅持用改革的辦法解決前進中的問題,抓住時機,不斷深化價格體制、財政管理體制、金融體制、國有企業改革,建立健全有利于擴內需促發展、有利于調結構促增長的體制機制,為科學發展提供制度保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