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眾也想“突擊花錢”
“突擊花錢”的熱鬧景象,幾乎成了許多部門年終歲尾的“重要課題”。說它是“重要課題”,因為不僅這“錢”要花得像模像樣,而且也要“花”得無可厚非。眾多部門和機構要在如此短的時間內突擊行動,不僅是一場“花錢”的競賽,而且也是一場“智力競賽”。既要得領導歡心,又希望能得民心呼應。勞心費神,真不容易。與許多民眾年終歲尾“渴望有錢花”的同時,一些部門卻在為“如何突擊花錢”所苦惱,這樣的尷尬景象的確令許多人困惑不已。
一些政府機構和部門之所以會到了年底玩起“花錢競賽”,原因當然有很多。既可能是最初的預算沒完成,以至預算大而“項目太小”;或者是預算的時候生怕“落了后”,竟然獅子大開口,結果“錢多得難花完”;也許是在花錢時“分角必爭”以至有了大量節余;還可能是因為金融危機的影響。
在現有財政體制下,如果不“突擊”,今年的“預算完不成”,也就意味著明年的預算難擴容。有了這樣的“動力”,“突擊花錢”就成了一個人所共知的秘密了。因為需要“突擊花錢”,就難免一些地方和機構不“花錢如流水”。不具備條件的工程急急上馬;想都沒有想清楚的項目,領導拍拍腦袋就完成“論證”;好好的馬路可以反復翻新,而且還要打著民生的旗號;甚至“蓋起了樓堂館舍”……
政府花錢當然需要陽光,可光是“陽光財政”還是不能解開“政府錢多、民眾缺錢”的尷尬,F在,我們欣喜地看到財政部終于對這種“突擊花錢”的現象有所警覺并有所行動了,我們雖然尚不清楚財政部將會怎樣“加強管理嚴防突擊花錢”,但我們仍然要懷疑這一舉措將只會是“治標不治本”的“止痛之舉”。
要真正消除“突擊花錢”的痼疾,當然需要財政部門的果敢行動,也需要對預算和財政更多的公開透明。作為民眾,當我們飽受高房價之苦,當我們為子女教育、醫療開支而常懷憂慮的時候,當我們為了日常生計錙銖必較的時候,民眾渴望的是一個更加健全的保障體系,一個更加合理的稅負體系。代表民眾報告政府:民眾也想突擊花錢。而當民眾真正擁有了此種機會的時候,政府“突擊花錢”就只會是一個笑話,而不會是一個問題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