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薪休假種核桃也是公務員特權
就在普羅大眾感嘆“帶薪休假”形同虛設的時候,云南大姚縣的部分公務員卻結結實實地享受了這一制度實惠。據《春城晚報》披露,為發展“大姚核桃”,大姚縣政府首次頒布了“公務員帶薪休假種核桃”政策。公務員種核桃所批的請假日不在輪休假中抵扣,在年終考核統計出勤情況是,視為出勤,不影響晉級和職稱評定,其間,仍享受原單位的各種福利待遇。據說,這一政策成效顯著。
不難理解大姚縣政府發展“大姚核桃”的良苦用心,但是,以紅頭文件的形式鼓勵公務員“帶薪休假種核桃”,且一休一年,還能同樣享受單位的各種福利待遇,恐怕于情于理都說不過去。
于理來說,帶薪休假是法律賦予每位職工的合法權益,公務員也當享有,但帶薪休假能修一年,且仍能享受單位各種福利待遇的,恐怕只有大姚縣的公務員這一個群體享受了;于情來講,大姚縣每年都有一批公務員一休一年去種核桃,公務時間和公務人手能否滿足?如果不能,他們的工作誰來做?是不是有本末倒置、玩忽職守之嫌?如果能,是不是又能說明此前公務員機構臃腫、人浮于事呢?而這種帶薪休假種核桃之舉,會不會是一種權宜之計?會不會有一些問題公務員借著帶薪休假種核桃的機會,回避問題,“小隱”于林?
巨大的福利反差讓人不能不感嘆公務員的“超國民待遇”。簡單對比一下,我等寄人籬下的企業員工,年年呼吁帶薪休假,但每年有幾個人能享有帶薪休假?又有幾個人敢輕言帶薪休假?每日加班加點、辛辛苦苦能按月拿到工資已經不錯了,偶爾忙里偷閑在“開心農場”里玩一玩種菜游戲,已經倍感幸福了。可看看人家大姚縣公務員,工作疲憊的時候,可以想辦法流轉一塊土地或林地,然后帶薪休假一年種一片核桃林,過著“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舒適生活,不但可以喜看核桃成林,各項福利待遇一樣不拉。大姚縣的公務員咋能享受這種”超國民待遇”?最合理的解釋只有一個:他們是公務員,享有特權!
公務員為什么能夠取代高考而成為“國考”?大姚縣公務員“帶薪休假種核桃”就是一個比較有力的證明——公務員的待遇太優越了,公務員享有的特權太多了!公務員崗位太有誘惑力了!君不見,為了緩解交通擁堵壓力,寧波市、區機關事業單位從12月21日起,臨時實行措施上下班,調整后,公務員的工作時間縮至6.5個小時;君再看,咸陽市某在建樓盤不對外出售,只針對咸陽市公務員銷售,每平米比同地段房價便宜300元左右……俗話說,人朝高處走,眾人的眼睛是雪亮的。公務員享有如此眾多的特權、實惠,公務員招考自然會日趨激烈,潛規則自然會日趨扭曲。長此以往,也就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好不容易才擠過“公務員”這根獨木橋,憑什么不讓我像以前的公務員一樣享有特權、享有更多福利?
當更多的公務員“生于安樂”,坐享特權時,則“為民之心”就會驟冷,官民之情就會疏遠,類似挫傷群眾感情的事情多了,則社會和諧就難免淪為空談。
相關文章
相關問題
不難理解大姚縣政府發展“大姚核桃”的良苦用心,但是,以紅頭文件的形式鼓勵公務員“帶薪休假種核桃”,且一休一年,還能同樣享受單位的各種福利待遇,恐怕于情于理都說不過去。
于理來說,帶薪休假是法律賦予每位職工的合法權益,公務員也當享有,但帶薪休假能修一年,且仍能享受單位各種福利待遇的,恐怕只有大姚縣的公務員這一個群體享受了;于情來講,大姚縣每年都有一批公務員一休一年去種核桃,公務時間和公務人手能否滿足?如果不能,他們的工作誰來做?是不是有本末倒置、玩忽職守之嫌?如果能,是不是又能說明此前公務員機構臃腫、人浮于事呢?而這種帶薪休假種核桃之舉,會不會是一種權宜之計?會不會有一些問題公務員借著帶薪休假種核桃的機會,回避問題,“小隱”于林?
巨大的福利反差讓人不能不感嘆公務員的“超國民待遇”。簡單對比一下,我等寄人籬下的企業員工,年年呼吁帶薪休假,但每年有幾個人能享有帶薪休假?又有幾個人敢輕言帶薪休假?每日加班加點、辛辛苦苦能按月拿到工資已經不錯了,偶爾忙里偷閑在“開心農場”里玩一玩種菜游戲,已經倍感幸福了。可看看人家大姚縣公務員,工作疲憊的時候,可以想辦法流轉一塊土地或林地,然后帶薪休假一年種一片核桃林,過著“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舒適生活,不但可以喜看核桃成林,各項福利待遇一樣不拉。大姚縣的公務員咋能享受這種”超國民待遇”?最合理的解釋只有一個:他們是公務員,享有特權!
公務員為什么能夠取代高考而成為“國考”?大姚縣公務員“帶薪休假種核桃”就是一個比較有力的證明——公務員的待遇太優越了,公務員享有的特權太多了!公務員崗位太有誘惑力了!君不見,為了緩解交通擁堵壓力,寧波市、區機關事業單位從12月21日起,臨時實行措施上下班,調整后,公務員的工作時間縮至6.5個小時;君再看,咸陽市某在建樓盤不對外出售,只針對咸陽市公務員銷售,每平米比同地段房價便宜300元左右……俗話說,人朝高處走,眾人的眼睛是雪亮的。公務員享有如此眾多的特權、實惠,公務員招考自然會日趨激烈,潛規則自然會日趨扭曲。長此以往,也就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好不容易才擠過“公務員”這根獨木橋,憑什么不讓我像以前的公務員一樣享有特權、享有更多福利?
當更多的公務員“生于安樂”,坐享特權時,則“為民之心”就會驟冷,官民之情就會疏遠,類似挫傷群眾感情的事情多了,則社會和諧就難免淪為空談。
點擊分享此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