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部長迎挑戰
翻開這位法學博士的履歷,從團中央青農部部長到農業部常務副部長,從國務院研究室副主任到農業大省吉林省省長,韓長賦的任職幾乎每次都與農業有關,可說與農業結下了不解之緣。這位學者型干部著述頗豐,他的兩部專著《中國現代化進程中的三農問題》、《中國農民工的發展與終結》都是破解三農、推動中國農村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學術著作。
近年來,專家學者型干部越來越多地走向領導崗位,從前農業部長孫政才、科技部長萬鋼、衛生部長陳竺、再到今天的韓長賦,都是在熟悉的領域得到施展專長的機會。
農事大過天。中國有13億人口,其中9億是農民。“三農”工作的好壞,直接關系農民增收、糧食安全、城鎮化進程、社會穩定等諸多根本問題。可以說,如果9億農民的日子不能蒸蒸日上,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就無從談起。黨中央對此有著清醒認識,連續六年的“中央一號文件”都聚焦農業發展與農村改革,持續將“三農”問題作為所有工作的重中之重來抓。
中央的重托,9億農民的期待,讓農業部長這份擔子顯得分外沉重。當前,中國正處于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城鎮化進程之中,傳統農業社會與現代化的矛盾比較突出,要解決好“三農”問題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長期不懈努力。在這一過程中,農業部在黨中央、國務院領導下,承擔著研究擬定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戰略和中長期發展規劃、深化農村經濟體制改革、引導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扶貧等艱巨任務,選擇一位“三農通”掌管農業部是理所當然的明智之舉。
在吉林期間,韓長賦素有親民、廉潔、務實、高效之名。在他主政三年里,吉林2007年、2008年全省GDP增幅分居全國二、三位,糧食連年增產,既讓農民增收得到了實惠,也保障了國家糧食安全。近幾年,國際糧價大幅波動,一些國家因缺糧出現“糧荒”。而中國作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糧食基本實現自給,價格保持穩定,這一方面是國家在宏觀層面高度重視的結果,另一方面也與吉林這些產糧大省連年豐收密不可分。現在,韓長賦出任農業部部長,如能在吉林的成功經驗上更上層樓,則無疑將進一步推動中國的“三農”事業發展。
中國農民苦了幾千年,直到解放才有了自己的田地,翻身做了主人。又過了三十年,直到改革開放,才開始真正解決溫飽。如今,在城鎮化大潮中,中國農民開始進城變成“城里人”,億萬農民對黨和國家提出了更高要求,希望黨和政府能夠繼續在養老、醫療、戶籍等問題上出臺好政策,希望糧食增產能夠變成實實在在的增收,讓農民收入的增長趕上城里人,這些期待,就是黨和政府的任務,也是新任農業部長必須直面的挑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