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不好也能導致塌橋?
1月3日,昆明新機場配套引橋工程突然發生支架垮塌事故,至3日晚8時,該起事故已導致7人死亡,8人重傷,26人輕傷。云南建工集團總公司總工程師甘永輝稱,目前公司正組織相關人員、部門,進行事故原因分析,也不排除有天氣原因。
事故發生之后,生命救援與查找事故原因同步進行,這當是慣例。但施工單位這位總工的“初步原因分析”——“不排除有天氣原因”卻不得不令人驚問:天氣不好也能導致塌橋?
必須承認,“天氣不好”的威力還是相當大的。由此,我想起了去年的一則舊聞。2009年7月23日19時,晉州市遭遇一場罕見暴風雨襲擊,瞬間最大風力達9級。暴風雨中,一座未交付使用的電視塔轟然折斷。
在烈日和暴雨下,在海嘯和地動山搖中,在一切突如其來的自然活動中,種種災難性的后果警示著我們:盡管我們可以上天入地,但在大自然的威力面前,人類仍然是脆弱的。災難警示我們在自然面前應保持必要的謙卑與敬畏,又警示我們應有完善的舉措去應對。所以,我們的工程建筑才要抗震、抗風,抗拒外力的沖擊。如果“天氣一直很好”,大抵也不需要搞那么復雜的設計了。可現實卻總令人搖頭嘆息。風雨大一點,就能讓一座電視塔轟然折斷?天氣再不好,在建的大橋就能轟然倒塌?這種“借口”實在是太沒有“技術含量”了。
很多災難原本不該發生,但發生了;很多建筑原本不該坍塌,但卻坍塌了。古怪的是,坍塌之后,不去從根本上查找原因,反倒流露出對“天氣不好”的抱怨。這意味著什么,恐怕是地球人都知道的事兒。
點擊分享此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