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評官員雷人語錄何時能絕跡
今年元旦,由于供熱設備故障,部分哈爾濱市民家中供暖溫度下降,新華社隨后播發稿件《哈爾濱部分市民在“冷屋子”度過元旦,供暖至今未完全恢復引發群眾不滿》,在當地引起反響,也讓哈爾濱市供熱辦宣教處處長黃麗亞感到不快,她認為,出事的畢竟是少數,媒體應“多報一報我們供熱企業怎么千辛萬苦搞好工作的”,不要“老報冷冷冷”,要注意“社會和諧 ”。
這讓網民記住了黃麗亞處長以及她的“社會和諧”新論,網絡各處都在傳誦著這個黃麗亞處長,無處不是冷嘲熱諷。只是不知道黃麗亞處長此時知錯否?換位思考,為什么媒體老報冷?媒體報冷不客觀嗎?客觀、真實的報道,怎么就有悖于社會和諧呢?其實,在2006年的一則新聞報道中,這位女處長也說過一句非常正確、感人的話:在其他北方城市,供暖與否是個生活質量問題,而在哈爾濱,暖氣是生活必須的保障,一旦停止供暖,就有可能凍死人。因此,盡管供暖已經不再被作為社會福利,即使用戶欠費,也不能停止供暖。
現在,被網民揪住的卻是這句“社會和諧”新論,這就是“一句勝過一萬句”!不管你說過多少,最終深入民心的往往只是最接近于“語不驚人死不休”的那句。其實,放在整個語言系統中,官員雷人語錄不過是雷語的一個分支,當然,社會需要一種戲說的、突破常態的語言形式,但并不意味著整個社會必須要默認甚至包容承載這種語言的官話土壤。而就在官員話語系統中,“官話”存在著兩個極端,一種是千篇一律的、枯燥乏味的“假大空”,臺上說得朗朗上口,臺下聽得昏昏欲睡;另一種則是出口成臟、刺激百姓心理底線的官場黑話、臟話,非常有殺傷力,也就是官員“雷人語錄”。
也確實,在現實中,被記住的官員雷人語錄大多并非因為其可愛、純真、坦率的一面,更多的是因為一句話勾起了整個底層社會神經系統的一種條件反射。就如黃麗亞說不要“老報冷冷冷”,要注意“社會和諧”,一個供熱辦的官員不管供暖,偏偏熱衷于對新聞媒體指手畫腳,只能讓人借用那句“你是哪個單位的”。
此前,江蘇睢寧對“官話”說不,發布了《關于會議講話強制終止制度的意見》;更近些,河南許昌市委書記把一位發言只講空話的官員直接轟下了臺,一時傳為美談。相較于傳統的“假大空”的官話已開始引起體制內主動自覺抵制,這種新興的官員雷人語錄卻正呈現出井噴之勢,并未有絲毫剎車跡象,既然官員話語系統已不再只限于紅頭文件在體制內的上傳下達,既然“網絡猛于虎”,加之在互聯網時代,官員雷人語錄在互聯網上的晾曬、交鋒中,客觀地說,已到了需要引起警覺、非治理不可的地步。因而,我們要說的是,需要平等地對待官話,既要禁止“假大空”,還要治理“雷人語錄”。2010版的官員雷人語錄的第一頁上,黃麗亞的名字已然分外扎眼,是的,每出現一條雷人語錄,都會引起與百姓情緒的正面激烈碰撞,一句話,官員雷人語錄越長,對公務人員形象和威信的殺傷力就越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