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公務員考試言語理解沖刺練習(24)
1. 填入橫線上的句子最恰當的是( )。
A.而當人與自然的力量勢均力敵 B.自然戰勝了人類時
C.雖然沒有絕對戰勝自然 D.如果明確無誤地輸給了自然
2. 雜文像一切文學作品一樣,貴在創新;如果 ______ ,就會顯得十分陳舊,只能敗壞讀者的胃口。雜文家邵燕祥的作品不僅具有創新性,而且很講究文章氣勢,智慧結合了勇毅,在其文字中有棱角,顯風骨,無媚態,形成一種特有的氣勢。
填入橫線上的一句話,最恰當的是( )。
A.失去新穎性,不能發人所未發,見人所未見
B.不能發人所未發,見人所未見,失去新穎性
C.太陳舊就達不到如期的效果
D.只講究創新而不求合乎常理
3. 個體總是生活在一定的制度安排中,中國傳統儒家制度安排大多是非正式的,強調行為規則的內化過程,不重視外在的強制、約束,具有較高的靈活性。
因此( )。
A.儒家制度具有現代性
B.在儒家制度的安排下,個體可以隨心所欲,不受約束
C.在儒家制度的安排下,個體能以自我制度規則的理解來靈活地調整自己的行為規則
D.在儒家制度的安排下,個體能獲得最大的自由
4. 人大代表在選舉的基礎上產生。根據《選舉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年滿十八周歲的公民,不分種族、民族、性別、職業、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財產狀況和居住期限,都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但是依照法律被剝奪政治權利的人沒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
這段話主要支持了這樣一個論點,即( )。
A.人大代表的產生方式是選舉
B.選舉法規定了年滿十八周歲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享有選舉權
C.選舉權的形式不受任何非法限制和剝奪
D.選舉權的行使受到政治法律等方面的限制
5. 人們常說:“開卷有益”。就一般情況而言這是對的。其實,開卷未必均有益,問題是開什么卷?好書如“圣水”;壞書如“魔鬼”,可以使人產生邪念,誘使讀者沿坡下滑,甚至會墜入陰暗的深淵。因此,在茫茫書海中,我們要學會提純拔萃、棄莠存良的本領,做到“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這段話的觀點是( )。
A.讀書要勤于思考 B.只要開卷就有益
C.讀書要善于選擇 D.好書如“圣水”
參考答案:
1. A
分號前后的句子之間是一種并列、排比關系,根據前一句話和關鍵詞語“明確無誤”和最后一句話可知A項正確。
2. A
根據關聯詞語“如果……就……”和前半句話可知A項正確,B項迷惑性最大,考生應仔細揣摩。
3. C
B項是首先予以排除的,A、D項從文中看不出來,故正確答案為C。
4. D
根據轉折句“但是依照法律被剝奪政治權利的人沒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可知,正確答案為D。
5. C
根據文中的限制性詞語“一般情況”可知B錯,A、D項只是概括了文中的一句話,太狹窄,不是文章所要表達的中心意思,故正確答案為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