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為何離名著越來越遠
大學生愛看什么書?云南省某州市一所高校近日對校內圖書館2009年外借熱門圖書進行統計并公布。其結果令人憂心:在前100名外借熱門圖書排行榜上,竟無一名著上榜。(《春城晚報》1月15日)
在筆者的印象中,大學的環境與氛圍是最適宜集中閱讀名著、典籍的。坐在學校圖書館、校園長凳上靜靜看書的情景一直是我最難忘的回憶。然而,這則新聞卻深深刺痛筆者。
處于吸收文學精華、培養品味修養大好年華的大學生咋就對名著“不感冒”了呢?我想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首先,“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豐富多彩的娛樂生活分散了象牙塔里學子的心。網絡、電影、電視、游戲以及FLASH、卡通等現代資訊也無時不在影響和誘惑著大學生們。他們很少能夠真正靜下心來進行深層次閱讀,而是越來越習慣于“短平快”的閱讀方式。
其次,目前大學生閱讀存在一定盲目性。不少進入大學校園的學生并沒有從中學被動的、以考試為中心的學習模式中走出來。他們把讀書當成是專業學習之外的“課外”事情,缺乏按照社會需求和個人興趣系統進行知識配置的意識。因此很多學生在借閱的時候,往往會無所適從,要看的書太多,具體的目標卻不明確。
當然,日益嚴峻的就業壓力也讓大學生們無心于名著的閱讀。為了增加就業砝碼,很多大學生整日忙著考各種資格等級證書,要不就是把大部分精力時間花在學習英語上,希望通過考托福、雅思、GRE留洋海外,或早早就加入考研大軍,哪有心思去讀“內容離現實生活太遠”的名著呢?
當遠離了那一本本充滿智慧和哲理的中外名著時,當面對現實中的挫折而不斷陷入困惑時,大學生們是否還會想起《論語 為政》中的那句話: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是否還會想起溫總理的諄諄教導:讀書要有選擇,讀那些有閃光思想和高貴語言的書,讀那些經過時代淘汰而巍然獨存下來的書。這些書才能撼動你的心靈,激動你的思考。
書到用時方恨少。筆者建議:思維與記憶力處在最佳狀態的大學生們,不妨多抽些時間,讀幾本中外經典名著,興許會讓你有別有洞天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