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長三角求職大學生超120萬
目前,蘇浙滬三地教育部門均未公布2010年大學生就業率數字,但相關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眼下的就業率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去年截至2月底,蘇浙應屆大學生就業率為20%左右,上海則27%。
大學生正式畢業前一年的10月―12月是求職“黃金季”,企業扎堆在此時招聘;正式畢業那一年的1月―3月則是“白銀季”。眼下正是2010年大學生求職關鍵的“白銀季”階段,各方群策群力,幫助大學生順利就業。
去民企和欠發達地區意愿增強
中國社會調查所去年的一項調查顯示,1000名應屆大學生中,三成學生期望就業首選是國家機關,其次是國有企業、科研單位和學校,首選民營企業和自主創業的學生僅占3.2%和4.7%。而民間調查機構麥可思公司的調查,去年順利就業的大學生中,近半簽約民營企業,其次是國企、中外合資企業、政府機構、科研院所等。期望和現實正好顛了個兒。
面對現實,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開始以理性的眼光看待就業。今年一項由交大等多個大學進行的就業調查顯示,以往就業首選排序是投行、大咨詢公司、國企、政府機關、事業單位等,而現在,民企成為前三選甚至首選的比例大大增加。
大學生去欠發達地區就業的意愿也增強了。江蘇省教育廳副廳長胡金波在前天的江蘇省大學生就業情況介紹會上說,統計發現,愿意去蘇北基層就業的大學生越來越多。2008年,到蘇北就業的大學生有..6萬,2009年則達到9.03萬人,增幅25.51%,從今年的情況看,這一比例還將上升。
假期就業服務“不間斷”
各高校下設的就業指導中心已成為助力大學生就業的主力軍。去年年末,復旦大學聯合50家高校舉辦“新形勢下高校就業指導中心建設與發展”論壇,來自全國特別是長三角的50所本科院校、高職高專的就業中心負責人參會,大家達成一個共識:高校幫助大學生就業,應改過去的統計、管理為指導、服務,切實為大學生就業尋找更多機會。
比如上海交大,為幫助2010年大學生順利就業,近兩個月已舉辦11場“揚帆2010”求職指導系列講座,舉辦企業招聘宣講會285場、國家重點單位招聘會133場次,共聯系1601家招聘單位在校園內發布招聘公告。交大學生處副處長、就業中心主任劉建新說,今年進校招聘場次和崗位需求數均比去年同期增長近一成。
寒假將至,長三角不少高校如上海交大、浙江工業大學、江蘇大學等首次推出“不間斷”就業服務,假期中每天安排專人值班,及時發布最新的就業政策及各類招聘信息,解除學生因假期導致就業信息滯后的后顧之憂。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蘇浙各高校開始抱團,共享就業信息。今年初,江蘇省啟動實施“2010屆高校畢業生百校聯動就業活動計劃”,目前108所高校共聯合舉行239場就業活動。據了解,這一活動將延續至今年6月。
浙江省高校年初也啟動了“2010年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指導服務專項行動計劃”,各高校落實就業工作“一把手工程”,由校長親自主抓學生就業工作。
基層就業優惠多多
各地政府今年繼續加大大學生基層就業的待遇優惠,引導大學生往基層就業。今年是蘇浙自2006年開始實施“大學生赴農村就業五年工程”的最后一年。截至今年年底,江蘇選派至農村任教的大學生將達萬名,浙江則將完成“大學生進村或社區工作”全省覆蓋,浙江全省共32000多個行政村,3000個社區,選派大學生總數達35000多名。
配合這一目標,江蘇已出臺《省委省政府關于加快建設教育強省率先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的決定》,給予去農村任教的大學生諸多優惠,如每人每年額外補貼4600元,連續四年。僅這一項補貼,截至今年底,財政撥款總額將達3680萬元。
浙江出臺的《關于引導和鼓勵高校畢業生到農村和社區工作的實施意見》規定,自去年開始,凡全省縣(市、區)、鄉鎮(街道)機關招考公務員,主要從到村和社區工作3年以上且年度考核均為“稱職”以上的大學生中招考;對到村和社區工作3年以上且年度考核均為“稱職”以上、仍在村和社區工作的高校畢業生,在報考本省市級以上公務員時實行加分等。
寧波市人事局人才開發處副處長陳燁說,今年寧波將實施“四個1000”工程,即今年內招聘4000名大學生,其中1000名到農村中小學,1000名進入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機構,1000名充實到學前教育機構,還有1000名則進入現代物流企業及平臺基地。其中前三個“1000名”均可進入事業單位編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