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遷補償致富不應只是權利神話
億元戶和千萬富翁,對許多普通家庭來說,是不可企及的財富夢想。當許多年來破破爛爛的幾套房子,可以直接兌現成一串讓人數得頭暈的天文數字時,其心理效應的確無異于中了巨獎。對被拆遷者如此,旁觀者更莫不如是。于是,這群一夜暴富的人,很容易就被貼上道德標簽:挾房以令政府的刁民,靠歪門邪道致富的懶人,甚至還有人將高房價的原罪直接推到了這些人身上。
這容易讓人聯想到,當初面對暴力拆遷,公民為捍衛自己的房產權利奮起抗爭時,人們振臂聲援時的義憤表情。如今權利回歸了,應得的補償到手了,輿論風向卻開始強勁地轉舵,兩相對比,讓人心生錯亂。
當然,要厘清這種錯亂,首先要明確這些新富是怎樣煉成的。在大沖舊改項目中,超過一半戶主擁有1000平米的建筑面積,按每平米1.1萬的補償金,就意味著,這里將誕生400戶以上千萬富翁家庭。這片區域號稱城中村,卻是重要城市地段,地理位置優越。對于邁入“兩萬元時代”的深圳房產市場來說,每平米1.1萬元的賠償并不多。更何況,在那樣一個房價高企的城市里,但凡擁有一兩套房產的人,哪個不是身家百萬乃至千萬呢?
這些位于城市中心的住戶,早已失去耕土,那些建在宅基地上的房產或用于小生意,或用于租賃,但卻唯獨因小產權身份而不能自由買賣。房產不能變現,只能靠租金維系生活。城市中擁有一套房產就可以自由交易的規則,其實對他們很奢侈。
每戶1000平方米的建筑面積也的確令城市蝸居者為之咋舌,但對這些城中村人來說,租金幾乎是他們財產的全部。對一個理性經濟人而言,盡可能多地建房產獲租金以求存,從正當渠道追求個人財產的價值最大化,又有什么錯呢?
不能把房價瘋漲之罪都歸咎于這些獲得正當拆遷補償的人。究竟是拆遷補償之高催漲了房市價格,還是房價之猛導致了拆遷補償的水漲船高,這不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不管拆遷補償是高是低,房市都可以瘋漲得離譜。君不見,那些手握燃燒瓶,不惜以自焚抗擊暴力拆遷的拆遷戶,不就是在同地段房價上萬的語境下,只能拿著幾千甚至幾百塊錢每平米補償款的悲劇嗎?拆遷戶拿得少,房價不一定會低,多年經驗告訴我們,拆遷補償多少不是關鍵,關鍵的是,地方政府和開發商究竟想從這塊土地上賺多少。
也許,正是因為多年來不合理補償、暴力抗拆的悲劇演得太多,我們始終陷于這種權利貧困中不能自拔。以至于當拆遷戶獲得正常的拆遷補償時,我們不去歡呼權利的回歸,反而更多將其視為財富神話,甚至對之橫眉冷對、惡語相向。這是一種權利長期缺失的悲哀。大沖的村民是幸運的,他們獲得了正當的補償,也贏得了想要的生活。但這種幸運卻不該被卷入輿論撻伐的漩渦,更不應是難以復制的權利神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