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政府雇員制改革
深圳市公布了公務員分類管理制度改革內容。此次改革最主要的看點,是把公務員原來“大一統”管理模式劃分成綜合管理類、行政執法類、專業技術類三類,大部分從事政策執行、一線執法、專業服務的公務員,將從綜合管理類劃入行政執法類和專業技術類,后兩者晉升渠道獨立、待遇與行政職務級別脫鉤,通過職位分類和聘任制的實施,部分公務員“官帽”將被摘掉,“鐵飯碗”變成“瓷飯碗”。
從改革方案可以看出,這是一次政府雇員制取向的改革。最近三十年來我國政府管理領域已經歷了數次大的變革,基本的改革措施是對公務員的職位設置和機構進行編制調整。由于政府機構和公務員編制一旦確定,至少將穩定一段時間,因而以往的改革并沒有真正打破行政管理體制的剛性,新的模式在運行一段之后,又會向舊體制復歸,出現人員和機構越改越多的現象。深圳的這次政府雇員制取向的改革,較之以往顯得更具進步意義。
實行政府雇員制,是很多國家在公務員制度改革中的一項重要舉措,其目的在于打破公務員的常任制,提高公務員工作效率。自19世紀中期西方建立公務員制度以來,為了保障政府工作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公務員“永業制”是一個基本特點。但隨著政府管理理念從“管理”向“服務”的轉型,這種管理模式的弊端日益顯現,政府部門林立、人員臃腫、官僚主義等現象日趨嚴重,許多公務員抱著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心態,造成大量的不負責任行為,降低了政府服務的質量和效率,傷害了政府公信力。由此,政府雇員制改革在很多國家得以推行。
深圳的這次改革,其意義可以從兩個層面來解讀。
其一,對建立服務型政府非常重要。把自己當成是牧民者、管理者,是當下一些官員的基本心態。這種認知背離了現代國家公務人員的基本理念。現代社會要求官員只能是人民的服務者,與這一理念相適應的制度架構要求公務人員定位于人民的雇員,這就需要打破終身制雇傭、取消公務員的特權、建立民眾監督機制。在這一層面上,深圳的改革讓人期待。
其二,這是一場“存量改革”。我國過去三十年的政府機構改革,一個基本的特征是“增量改革”。由于改革總是涉及到利益關系的調整,從一個全權政府轉型為服務型政府的過程中,改革的總體趨勢是削弱權力部門的利益,因此必然遭到既定利益力量的抵制,為了減小改革的阻力,往往采取“增量改革”的路徑,維持既有的利益格局不變,對新增加的部分實施新的制度,即所謂“老人老辦法、新人新辦法”。這種改革的徹底性當然是很不夠的。深圳的這次改革,構想非常大膽,就目前的方案來看,的確已經觸動現有體制本身。
然而,如果真打破了公務員的鐵飯碗,顯然會招致種種公開的或消極的抵制。有人擔心這場改革能否順利推行,也是可以理解的。但由于我國的改革仍然是上級部門主導的,在權力配置上,下級部門對上級部門的權力并沒有實質性的制約,這構成了改革的一個利好因素。深圳是我國改革開放的窗口和試驗田,希望深圳的主政者能再一次闖出中國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新路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