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砸公務員的“鐵飯碗”還不夠
2月3日,深圳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公布了深圳市公務員分類管理制度改革內容,69%的公務員將被劃入行政執法類和專業技術類中,通過職位分類和聘任制的實施,部分公務員“官帽”將被摘掉。據了解,聘任制公務員晉升渠道獨立、待遇與行政職務級別脫鉤。
輿論認為,此舉將使公務員“鐵飯碗”變成“瓷飯碗”,有助于打破“官本位”意識,推動服務型政府建設。試水聘任制無疑對公務員管理制度改革具有探索性意義,但如果不能從根本上祛除依附在公務員身上的特權思想和權力尋租,不能形成嚴格的約束和合理的激勵機制,推行聘任制的嘗試或許會大打折扣。
相關文章
輿論認為,此舉將使公務員“鐵飯碗”變成“瓷飯碗”,有助于打破“官本位”意識,推動服務型政府建設。試水聘任制無疑對公務員管理制度改革具有探索性意義,但如果不能從根本上祛除依附在公務員身上的特權思想和權力尋租,不能形成嚴格的約束和合理的激勵機制,推行聘任制的嘗試或許會大打折扣。
推行聘任制首先將面臨來自公務員隊伍內部的阻力。作為社會公共事務的管理者和執行者,公務員手中握有大量行政資源,享有社會事務的主導權,因其地位高、待遇好、工作穩,讓社會各界對于公務員職位的追捧也幾近瘋狂:就業先考公務員、嫁人就嫁公務員,公務員成了名副其實的“金飯碗”、“香餑餑”。
然而,要祛除公務員身上的特權卻并非易事。近年來,盡管反腐敗力度不斷加大,官員問責風暴不斷升級,但權力尋租依然屢禁不絕。一方面,在“官本位”思想作祟下辦事權責不分,人浮于事,嚴重影響政府工作效率。另一方面,公務員隊伍中論資排輩現象制約底層公務員晉升職務和提升待遇,加劇底層公務員通過攀附權力謀取利益的惡性循環。長期如此,公務員隊伍也就容易滋生只唯上、不唯民,脫離群眾、漠視群眾的不良作風。既影響政府形象,又與中央“執政為民”的理念背道而馳。
公務員聘任制的推行本質上就是要明確公務員的責任和權利,這樣既增加了公務員通過績效考核改善待遇的機會,也削減了權力尋租的出口,讓公務員權力的行使回歸制度的規范。事實上,職位分類制度和聘任制也已經在國際上一些公務員管理制度比較完善的國家取得經驗。
打破“官本位”、消除論資排輩,真正實現公務員能上能下、能進能出和勞有所值,是規范行政權力、提高行政效率的重要內容。當前,我國服務型政府建設不斷取得新進展,信息公開更加透明,官員問責力度不斷加大,深圳的這次改革如果試水成功,無疑將有利于加強公務員隊伍建設,進一步提升政府形象。
點擊分享此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