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資漲三成 大學生仍不愿做普工
盡管有逾萬名求職者參加,但“技工荒”依然在上演。東莞晶苑毛織制衣有限公司昨天現場招聘兩百多個技工崗位,工資也開到了1600元,但結果不盡人意。
萬人排隊求職大學生占了七成
離開學還有一個多星期,不少大學畢業生已提前回到學校,加入新一年的求職大戰。據主辦方——湖北人力資源中心統計,現場的萬余求職者中大學生占了七成。
上午8點半,洪山體育館的入場口排起了百余米的求職長龍。浙江公務員考試網記者采訪中發現,不少求職者剛下火車便拉著行李來到招聘會現場,手里拿著油墨未干的求職簡歷。部分求職者手拎著大包小包,在人群中穿梭,看到合適的崗位就停下來。
來自華中師范大學的張同學說,他剛從老家襄樊回到武漢,“11點在汽車站知道有這場招聘會的,沒回宿舍就趕過來了。工作遲早要找的嘛,不如提前準備,有了工作才能安心。”拿著早就準備好的簡歷,張同學開始穿梭在求職現場。
東莞企業赴漢降低標準 “搶人”
2萬余個就業崗位,制造業企業崗位占六成。昨日的招聘會上,企業對技工的需求出現“井噴”。
招聘會現場人頭攢動,一萬多名求職者中,技工和農民工占近三成,制造業企業崗位出現供小于求的情況。省內一家皮具生產企業急招技術工人。該企業專門印制了多份招聘簡章,主動發給來來往往的求職者。該公司負責人介紹,金融危機后,企業訂單明顯增多,但缺人手,所以招兵買馬儲備人才是頭等大事。
與本地企業相比,東莞企業在省外企業中最為顯眼,他們招聘的崗位數量龐大。從現場招聘情況看,本地企業的招聘崗位一般在5-20個之間,而珠三角地區的招聘企業的崗位數量一般都在100個以上,有的達到2000多個,多為制造業和加工業企業。本土企業的招聘對象以應往屆畢業生為主,而東莞等珠三角地區的企業更青睞職業院校的學生和農民工。
據了解,由于經濟回暖,廣東地區出現嚴重的缺工現象,其中,廣州、深圳、東莞等珠三角地區缺工超過200萬人。為了吸引有限的農民工,各企業紛紛上調工資、改善工作環境,調低學歷和年齡等限制,希望用工荒能得以緩解。
工資普漲三成大學生不愿做普工
受“技工荒”影響,沒有一家企業再開出700-800元的底薪,企業工資待遇普遍上漲三成以上。招聘會現場,招聘海報上標出800元最低工資的招聘展位前求職者較為冷淡,絕大部分招聘企業向求職者介紹的最低薪資都在1000元以上。
今年技工和普工崗位工資上浮最明顯。往年,普工工資一般在800-1200元,而今年為1200-1800元,平均工資1500元,比去年上浮30%左右。車工等技術工種的工資待遇為2000-3000元,也比去年上浮20%左右。其中東莞晶苑毛織制衣有限公司所有招聘崗位的薪資在1600-3500元之間。絕大部分企業承諾技工的最低月工資為1500元。
作為缺工大戶的電子、皮具、服裝等企業,也紛紛提高工資待遇。湖北人力資源中心提供的統計數字顯示,招聘會現場招聘企業平均工資待遇比去年增加30%,1500元成為企業招聘技工的最低標準。
盡管不少遭遇“用工荒”的企業向大學生伸出橄欖枝,有的企業開出的薪資甚至多達三四千元,但“熱情”不及“冷眼”,多數80后們寧愿選擇千元左右的寫字樓工作,也不愿意下廠下車間做普工。
面對鋪天蓋地的求職信息,華中農業大學園林專業的小吳同學只投了三份簡歷。“今天的企業好多都是招技術工人,雖然有的工資開到了2000多,達到了我的理想價位,但是工作性質和內容都不太符合我的求職要求,不會考慮。”現場幾家招聘普工的企業都被大學生以環境艱苦、沒有前途、不利于健康等各種各樣的理由拒絕。
掃描
本地企業受熱捧
外地企業遭冷遇
盡管珠三角、長三角的不少企業開出了不菲的薪資待遇,但是今年“孔雀東南飛”的現象卻比往年少了不少。昨天的招聘現場,本土企業最受求職者青睞,特別是知名企業的展臺前,擁擠著高舉簡歷等待求職的大學生。
在華工激光、烽火科技、回天膠業、華中電力等本土知名企業的展臺前,不少求職者相互詢問著招聘情況,人頭挨著人頭。
主辦方統計顯示,行政管理類、營銷策劃類、技術工程類崗位最受求職者青睞;從供需情況來看,文職類崗位供小于求,求職者的競爭壓力最大,特別是應屆畢業生;技術類工種供求兩旺,求職者的競爭壓力最;具有三年以上同崗位工作經驗的求職者成為企業爭搶的對象。
針對今春人才市場出現的“用工荒”和畢業生就業難的問題,湖北人力資源中心黨委書記李士凌表示,用人單位、高校、人才市場和政府機構應該相互貫通,加強“高校+企業”、“政府+高校”、“人才市場+企業”、“人才市場+高校”、“政府+人才市場”等的合作,廣開就業渠道,互通用人需求信息、人事政策和人才信息,是解決當前人才市場供求矛盾的一項戰略舉措。
■ 最新招聘信息
今日洪山體育館營銷專場供崗8千
今天上午,由湖北人力資源中心舉辦的湖北省2010年春季大型營銷類專場招聘會在洪山體育館舉行。參加本次招聘會的用人單位有港迪電氣、遠城科技集團、世紀萬通房地產、同濟現代醫藥、武漢長興集團、武漢皓達農業科技、浙江恒泰科技、福娃集團、盛隆電氣集團、漢元軟件、亞太調味食品、巨精機電、湖開電氣、德泓(福建)光電、湖北建華管樁、雙胞胎(集團)股份、聚成資訊集團、西門子威發櫥柜等近100家用人單位。提供崗位8000多個。
招聘崗位涉及到營銷總監、機械工程師、電氣工程師、財務主管、策劃經理、市場經理、業務主管、銷售代表、醫藥代表、營銷策劃、外聯、采購員、營業員、商務文秘、營銷培訓等近百種。
■ 政策播報
長三角地區基層就業優惠多
長三角各地政府今年繼續加大大學生基層就業的待遇優惠,引導大學生往基層就業。今年是蘇浙自2006年開始實施“大學生赴農村就業五年工程”的最后一年。
江蘇已出臺政策,給予去農村任教的大學生諸多優惠,如每人每年額外補貼4600元,連續四年。僅這一項補貼,截至今年底,財政撥款總額將達3680萬元。
浙江出臺相關規定,自去年開始,凡全省縣(市、區)、鄉鎮(街道)機關招考公務員,主要從到村和社區工作3年以上且年度考核均為“稱職”以上的大學生中招考;對到村和社區工作3年以上且年度考核均為“稱職”以上、仍在村和社區工作的高校畢業生,在報考本省市級以上公務員時實行加分等。
樣本城市:蘇州
2009年蘇州籍高校畢業生有4.8萬人,2010年有近5萬人,總量增加再加上往屆未就業及外地來蘇的畢業生,預計今年在蘇州就業的大學生總量會進一步增多。由于經濟回暖,企事業單位的用工需求進一步放量,招聘崗位有所增加。
在剛剛結束的 “蘇州市2010年春季人才交流大會”上,聚集了500余家用人單,提供近1.2萬個需求崗位,整體需求情況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了19%,但進場人數卻有所減少。
據蘇州市人才市場統計顯示,今年1月,共計舉辦了12場不同類型招聘會,有1518家次用人單位進行了大學生招聘,提供就業崗位51623個,但進場求職的大學生只有24547人次,供需比達到1:0.48。對比09年12月份,單位需求人數僅下降30%,求職人數卻下降了41.2%,供求差距進一步擴大。
人力資源專家分析,求職人數下降的原因是周邊無錫、南通、連云港等地也在舉辦大型高校畢業生招聘會,分散了外地赴蘇的高校畢業生數量。另外,近兩年考研人數的增加,也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應聘人數。
據調查,與上月相比,本月企業所提供招聘大學生的崗位中,排第一的依舊是銷售業務,排在第二位的是營銷、客戶服務類。由于蘇州生產型企業發展迅速,人員需求增多,生產類需求超過了旅游酒店類需求,躍居第三位。
需求崗位增加求職人數減少
在南京農民工市場,這兩天一直都是人山人海,而在其中,讓人覺得意外的是,今年出現了更多80后大學生求職者的身影。
在安德門民工市場擁擠的人群中,記者一眼就發現了女大學生小宋,這張還略帶稚氣的面龐很容易讓人把她和其他求職者區分開來。小宋告訴記者,她是安徽一所大學去年畢業的,學的是計算機專業,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工作。剛過完年,聽說安德門農民工市場開業了,就來碰碰運氣。
“工作挺難找的,就想先找一份工作,鍛煉一下自己。”小宋告訴記者。
在職介中心的資料上記者發現,像這樣的80后大學生,如今到民工市場求職的還真不少,其中有一些名牌大學的畢業生,在求職過程中,還有人揣著電腦給單位看簡歷。
南京一家人力資源公司的員工告訴記者,大學生來農民工市場找工作的數量從第一天就開始有所增加,19日一天就來了9個大學生,更讓他感到意外的是,大學生對待遇的要求并不高,有的要求1500塊錢一個月,包吃包住就可以了。
南京市人才市場市場發展部副部長楊本蓀透露,從新春首場人才大集的火爆程度來看,2010年的南京人才市場對大學生的需求有明顯回暖跡象。
“從目前的單位需求來看,市場營銷、工程機械、客服及技術支持、人事行政、建筑路橋、貿易等人才的缺口最大。”楊本蓀還提醒大學生,雖然人才需求增加,但主要是“結構性人才緊缺”,還有不少專業的大學生就業形勢還相對嚴峻,因此他希望求職者們能夠放低身段,“本著先就業、再擇業的態度,認真參加各場招聘會,找到一份滿意的工作。”
樣本城市:南京
大學生揣著電腦充“農民工”
小王是武漢理工大學機械設計專業的畢業生,最近,他來到昆山找工作,他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參加了招聘會,結果不到1個月時間,就找到了滿意的工作。
今年,昆山市利用與企業、高校簽訂就業聯盟的契機,使畢業生見習基地初具規模,形成一套“政府買單、企業雇用、學生成長”的見習促就業模式。目前,昆山市有畢業生見習基地50多家,輸送到見習崗位的畢業生有20批300余人。在完全“實戰”的考驗下,見習期結束后被所在企業留用的達到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