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高鐵私募啟程:破解投資瓶頸
5月13日始,浙江省鐵路投資集團旗下的中銀投資浙商產業基金管理(浙江)有限公司公開招募副總裁、投資經理、風險經理等多名管理人員。
此次招聘,是為其剛創辦的私募基金——浙商產業基金招兵買馬。與此同時,浙江省鐵路投資集團董事長余健爾表示,近日即將啟動該基金的路演工作。
政府推動的私募如此快馬加鞭,是背后浙江高鐵的投融資的巨大壓力。浙江省鐵路投資集團有關人士表示,2010年浙江鐵路投資總額計劃達到480億元至500億,比2009年增長二分之一,達到歷年之最。
新融資方式的探索,箭在弦上,浙江省鐵路投資集團有關人士說,目前該項基金的發起人承諾基金達20億元,其中浙鐵投資以省政府專項鐵路資金出資10億元人民幣,中銀集團投資公司出資10億元人民幣的等值外幣。
“啟動后第一階段目標是募集30億,加上我們雙方的20億,一期基金總規模為50億,看這個基金的運作情況再進行更大的規劃。”余健爾表示,該項基金中將設立不低于10億元的鐵路投資專項子基金。
浙江鐵路大規模建設需要資金,浙江充裕的民間資金需要出路,異常活躍的私募業需要規范和引導的大背景下,需用前瞻性的眼光,通過浙商產業投資基金的平臺,撬動浙江民資,發揮財政“四兩撥千斤”的作用。
資金壓力
5月13日,國務院發布《關于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進一步拓寬民間投資的領域和范圍,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進入基礎產業和基礎設施領域,其中包括鐵路干線、鐵路支線、鐵路輪渡。
與此同時,撬動民資入場高鐵,已經成為浙江省政府的重頭工作。2010年是浙江高鐵建設全面提速的一年,浙江省將形成七線一橋兩樞紐同時在建的鐵路建設格局,與此同時資金壓力也滾滾而至。
今年3月22日,在浙江省鐵路建設工作推進會上,浙江省發改委主任厲志海稱,2010年為浙江省鐵路建設歷史上開工項目最多、投資計劃最大、建設任務最重的一年。
浙江省鐵路投資集團表示,今年約480億的總投資中,浙江省方將承擔約100億的資本金。
“在浙江省的出資比例中,浙江省鐵路投資集團承擔約32億元的省本級出資,沿線政府承擔地方出資68億元。”浙江省鐵路投資集團提供的一份材料中顯示。
浙江省鐵路投資集團董事長余健爾表示,即便是民資充裕的浙江省也面臨引導民資的難題,因為由于高鐵投資回報周期長,投資回報率低,素來出手闊綽的浙商卻對高鐵項目乏有興趣。
另一方面,高度集中的鐵路管理體制讓其他投資主體缺乏“話語權”,對一些鐵路運營的虧損預期也讓眾多的社會資本望而卻步。
“鐵路不像高速公路,民營企業投進去幾年以后就能回收資金了。”一位一直參與此基金籌建的人士表示,鐵路回報率每年6%不到,就一條客運專線按現有客流量以及運營收入減成本進行測算,投資回報年限需要20年甚至更長。所以民營企業包括一些有錢的浙商,此前對這種項目不太有興趣。
引導民資
按目前規劃,2012年,浙江2小時鐵路交通圈和長三角1小時城際快速通道將形成,每萬人享有鐵路里程數將從“十五”末的0.26公里躍升至0.58公里,高鐵網絡密度每百平方公里將達到3.12公里,位列長三角“三省一市”之首。
作為推動這一龐大藍圖實施的“操盤手”,浙江省合資鐵路投資建設主體——浙鐵集團壓力巨大,截至2015年,浙鐵集團將總投資近3000億元的24個鐵路項目建設投資任務,負責籌繳500億元的省方資本金。
早在2009年年初,浙江省政府領導為了緩解高鐵建設的資金壓力,就委托浙江省鐵路投資集團尋找合作伙伴成立產業基金。
一年間,浙江省鐵路投資集團曾經接觸過10多家投行企業,最終于2010年1月在香港與中銀集團投資公司簽下合同,確立此浙港合作項目。
純粹從數量上來看,目前的啟動金無異于“杯水車薪”, 浙江省鐵路投資集團董事長余健爾認為,浙商產業基金的意義更在于未來,為以后鐵路投資增加一個渠道,“產業基金不是簡單的募資、投資,而是通過這種制度的創新,改變傳統的投資模式、管理模式、發展觀念”。
“如果籌資順利,浙商產業基金募集的資金今年就可以投用到鐵路項目中去。”該基金公司有關人士表示。
在高鐵子基金的項目選擇方面,他表示:“具體投資項目還沒法確定,基金要講投資回報率的,到時候還要看具體的項目投資回報,可能會有一定比例的資金會集中到浙江省內的一些高速鐵路項目中。”
余健爾說,這項基金將以市場化的方式來運作,即一部分資金用于高鐵建設,另一部分資金將用于股權投資和產權投資。
前者是創立基金的根本目的,后者是為了保障基金的回報率,吸引民資。如今橫擺在余健爾面前的最大難題即是如何運作好用于鐵路建設的子基金,同時又不影響其它子基金的運作。
余健爾表示,該基金將按照市場化方式運作,故風險控制也將是未來運作的關鍵。該集團未來還將通過尋找其它子基金的方式解決籌資難題,“會投資一些基礎性,投資回報率比較好的項目,例如一些科技創新、新興產業方面的項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