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高考加分:將會動了誰的奶酪
2010年高考成績這幾天各省市陸續發布,考生和家長們都在翹首以盼。絕大部分考生都希望自己的分數能達到錄取分數線,考上自己心儀的大學。也有一部分考生及家長暗自祈禱考分離上線相差不遠。莫非他們精神有問題,去追求一個令人心碎的結局?非也,因為這些人還有一項制勝的法寶--高考加分,只要加上一定的分數夠上線就足矣。而高考加分在近兩年之所以成為萬眾矚目的一個熱點,原因就是該制度已日漸背離設計初衷,正淪為強勢階層強化自身特權和惡化教育公平的工具,越來越引發社會輿論的強烈質疑,嚴重損害著高考乃至社會公平,侵蝕著社會的誠信體系。
一、高考加分制度的受益人群分析
既然高考加分制度已異化為權勢家庭謀取私利的工具,廢除或取消或許是最好的對策。山東省今年就取消了所有省內高考加分政策,這反映了山東在通往高考公平東道路邁進了一大步,值得我們去為之喝彩。但如果有人建議在全國范圍內取消這一制度,肯定會有一批人跳將出來,因為這將拿走了他們的奶酪,這些人都是哪些山頭的各路神仙呢?
通過近年來揭露的高考加分弊案我們可見一斑:2009年,浙江省紹興市某中學參加航海模型加分測試的19名考生中,13名考生的家長分別是副區長、銀行行長、財政局副局長、交警支隊科長、教育局科長、中學黨委書記等,其余6名是教師子女;今年,浙江省教育考試院公示了高考加分的考生名單,臺州一中有4個考生獲得20分加分,他們的家長都是當地的官員;浙江紹興一中高考航模加分提出申請的19名考生中,絕大部分都是非權即貴的權勢家庭子女;重慶石柱土家族自治縣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湯平的女兒因假民族生加分被查處。她高考成績是471分,離重慶市高考二本分數線差9分;但如果獲得20分加分,就可以高出二本分數線11分,輕松讀個不錯的本科大學。重慶另一個以“裸分”659分穩居重慶文科第一名的考生何川洋格外引人注目,其父何業大是重慶巫山縣招生自考辦公室主任,其母盧林瓊是巫山縣編辦主任、縣委組織部副部長,通過假少數民族身份該生獲得了20分的加分。
學校在分配這些“加分名額”時,往往不得不優先照顧一些家長有權或有錢的“關系”考生。受益于加分政策的考生很少有農村以及家庭經濟狀況不好的孩子,他們獲取加分的概率幾乎為零。
二、高考加分制度的弊端分析
(一)破壞教育公平
本來,高考加分政策的最初設計,是要鼓勵和照顧那些具有特殊才能、特殊地區、特殊群體(少數民族)的學生,讓考試這種單一的選拔方式對于他們而言相對公平,讓高考更加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
但無論這些加分的理由如何冠冕堂皇,但是卻無法改變的一個基本事實:高考加分就其本質而言,就是賦予一些人“特權”,從而造成了新的不公平。目前我國高考加分政策規定,高考加分最高可達20分,分值太高。在競爭激烈的高考中,一分之差就有可能讓一個考生十年寒窗苦讀付之東流,如果能額外加上20分,可想而知那會是一個什么概念--成千上萬的人將會被拋于身后。這對那些沒有加分的“裸考”的孩子來說,是非常不公平的。
公平或平等一直以來是民主社會所追求的理想,“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已經為大多數的國家所采納,成為現代法治國家一項重要的原則,大多數國家都確立了平等的原則以期在整個社會實現一種制度意義上的平等。在目前中國優質高等教育資源相對稀少、公信力缺乏的現實情況下,高考加分等于埋下不平等的種子,破壞了社會的公平與正義。收入不公,只會影響人的一時;教育不公,則會影響人的一生。
。ǘ┫嚓P規定不合理
若沒有研究過高考加分政策,你還真不知道各地高考加分的花樣是如何推陳出新、琳瑯滿目的。除了五花八門的“體育高手”之外,還有省級三好學生、省級優秀學生、奧賽獲獎者、文藝競賽獲獎、“三模兩電”,更有匪夷所思的如人才引進、招商引資等等。據有關統計,教育部規定的加分項目只有14種,而各省實際執行的政策卻多達200余種。
我們以“三模兩電”為例做一下分析,雖然名為體育項目加分,但多數考生獲得加分的原因和田徑、球類等運動類項目無關。“三模三電”是指航海建筑模型、航空航天模型、車輛模型與無線電測向、無線電通信、電子制作等。“三模三電”根本不需要艱苦的身體訓練,主要靠一些器材和短期培訓即可達到,與田徑、籃球、游泳等項目的體育加分完全不可同日而語,但卻極易搞到獲獎證書,有消息稱,今年浙江全省體育加分總人數為1002人,其中“三模三電”項目人數為625人,占加分總人數的62.4%。因此“三模三電”加分項目被戲稱為“權勢家庭子女俱樂部”。
。ㄈ┤狈Τ绦虮O督
“高考加分”制度面臨人人喊打的態勢,重要原因之一在于該制度本身存在忽視程序公正的缺陷。由于加分制度設計本身不夠嚴密,操作程序方面缺乏嚴格的規定,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其操作過程不透明、不公開、不受監督,人為因素很大,普通百姓對此缺乏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因此,即便加分完全符合規定,也可能受到群眾質疑。
對高考加分作假目前也缺乏責任追究機制,一旦發現有人在高考加分方面舞弊,缺少應有制度性的處罰措施制約。湖北、重慶等地就被曝出一些父母為實權人物在民族成分方面造假騙取高考加分,而處罰卻往往是對考生取消加分了事,違規成本幾乎為零。
。ㄋ模┎焕麑W生身心健康
即使不存在高考加分作弊行為,一些家長片面追求加分項目也給考生增加了額外負擔,比如奧數獲獎加分。在中國正常的中學學生學業負擔已經很重,一些家長為了獲取加分照顧,催促孩子去學奧數,以尋求高考加分的通行證。一時間奧數班大行其道,又有誰可憐那些重壓之下的孩子,奧數是一個需要天分的項目,對于很多孩子來說都是在陪太子讀書,他們的心靈和肉體受到的雙重摧殘將會影響他們終生。
三、高考加分存廢分析
無論如何防范,因目前的體制原因無法堵住高考加分作弊的漏洞。筆者認為即使是合理正當的加分,弊端依然明顯:邊遠省市的加分沒有必要,因為此類地區本身錄取分數線已經很低了;內地省份的少數民族由于教育機會平等,完全可以參與公平競爭,否則對他們也是一種不尊重。有消息稱內地某所大學去英國訪問,招生辦將少數民族高考加分政策作為中國教育特色向英國人介紹,英國人聽了很吃驚,認為者這項政策是歧視少數民族。而像“省級優秀學生”和 “獲獎運動員”等獎項本身已是獎勵,不再應該附加其他利益。
筆者通過多年在大學里的教育實踐得出,無論通過正當還是不正當渠道獲取的加分,其實對于很多學生來說,在將來成長的道路上是福是禍還是個未知數。我們不能忽視心理學方面的一個規律,家長靠不正當競爭獲取加分,表面看是幫了孩子,實際上是坑害了他們。在今后的成長道路上,他們的心理會多多少少會缺乏成熟,一旦遇到困難和競爭,他們要么不去面對放棄競爭,要么就會想到使用不正當競爭手段。
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基石,與其讓變了味的加分政策繼續走偏,演變成帶有功利目的的工具,不如干脆回到原點,取消加分政策,讓所有的學子站在同一起跑線上。對此,大多數人會同意,但也有人會持反對意見。其實解決問題的方法很簡單,作為一個民主的國家,可以用投票決定結果,在網絡發達的今天這應該不是難事。曾有人做過測試,在全國30個省、市、區2952名公眾進行的一項調查中,有76.9%的同意取消高考加分,可見絕大部分普通老百姓都是贊成取消高考加分的。取消高考加分,將會為學生創造開放的成長環境,一個公平競爭的健康環境。
當然這只是一個理想狀態,在沒有完全取消加分政策之前,應該全面清理各地高考加分政策,控制加分幅度,這樣家長加分沖動就不會那么激烈了。在升學的關節點上,整個國家都要致力于追求公平、保障正義,為每位考生創造一個平等、有序的升學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