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公務員考試常識習題精選及解析(16)
1.商品內在的使用價值和價值的矛盾,其外在表現是( )。
A.商品與商品之間的對立
B.具體勞動與抽象勞動之間的對立
C.資本與勞動之間的對立
D.商品與貨幣之間的對立
2.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積極推進價格改革,要求建立起( )。
A.由企業自由定價的價格機制
B.以市場形成價格為主的價格機制
C.以國家指導性價格為主的價格機制
D.嚴格按照產品價值定價的價格機制
3.下列對經濟基本含義的理解不正確的是( )。
A.經濟是人們在生產、分配、交換、消費過程中的活動
B.經濟是在經濟活動過程中形成的生產關系
C.經濟在各種社會活動、社會關系中起決定性作用
D.生產資料所有制的性質決定經濟活動和經濟關系的社會性質
4.經濟全球化是( )。
A.資本主義基本矛盾發展的客觀趨勢
B.生產社會化發展的客觀趨勢
C.壟斷資本主義發展的客觀趨勢
D.發達資本主義國家進行資本輸出的客觀趨勢
5.目前我國正大力推動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即由粗放型增長向集約型增長轉變。其最主要的原因在于( )。
A.由于資源、人口、環境的限制,粗放型增長已難以為繼
B.經濟學家認為這樣比較好
C.我國已實現了初級工業化
D.國際經濟的競爭日益激烈
浙江公務員考試網答案及解析
1.D【解析】貨幣的出現,使得整個商品世界分裂成了兩極∶一極是商品,它們代表各種特殊的使用價值;另一極是貨幣,它代表著交換價值。這樣,商品的內在矛盾,即使用價值和價值的矛盾,就轉化為商品和貨幣的對立。這時,一切商品都必須通過交換,換成貨幣才能實現自己的價值。如果商品生產者不能賣出自己的商品換成貨幣,他的生產就會受到嚴重影響。
2.B【解析】社會主義市場價格形成機制,是指應當主要由市場形成價格,又有政府適當調控的機制。
3.C【解析】A、B、D選項是分別從不同角度理解經濟的概念、內涵。C項是講經濟活動同其他活動的關系,與題干無直接聯系。
4.B【解析】經濟全球化是貨物、服務、生產要素更加自由跨界移動,各國經濟相互依存、相互依賴,更加一體化的過程,是生產社會化發展的客觀趨勢。
5.A【解析】我國經濟效益低,資源消耗嚴重,如果這樣繼續下去,后果將是發展后勁不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