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行測言語理解與表達每日練習(13)
1.隨著社會主義經濟的發展,人們對非物質利益的追求,即精神上的追求會越來越占有重要的位置。要調動人們提高經濟效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除了利用物質利益原則來調節外,更好地滿足人們的精神需要是必不可少的。因此( )。
A.當人們的貨幣收入達到一定水平時,物質利益的激勵作用就不存在了,非物質利益的激勵作用成為惟一的作用
B.當人們的貨幣收入達到一定水平時,非物質利益的激勵作用會逐漸增大而物質利益對經濟效率的推動作用則會呈遞減狀態
C.精神上的需求必須建立在物質利益上,精神上的追求是次要的,而物質利益的追求是主要的
D.非物質利益與物質利益是相互矛盾的,不能把它們放在一起比較
2.法國科學家法伯,曾經做過一個著名的“毛毛蟲”實驗,這種毛毛蟲總是盲目的跟隨著前面的毛毛蟲走,法伯把若干個毛毛蟲放在一個花盆得邊沿上,收尾相接,圍成一圈,并在花盆周圍不到6英寸的地方撒了一些毛毛蟲愛吃的松針,毛毛蟲開始一個跟一個,繞著走;ㄅ枰蝗τ忠蝗Φ刈,一小時過去了,一天過去了,毛毛蟲們還不停地堅韌的團團轉,七天七夜后它們終于因為饑餓和筋疲力盡而死。
這個故事意在說明( )。
A.人們的盲目性
B.人們的固執己見
C.人們的從眾心理
D.人們的因循守舊
3.過去有人認為,犯罪是因為罪犯心理不健全或對社會感到疏離等原因而從事犯罪行為,因此不能憑借懲罰來阻止。不過,從微觀經濟學的角度來看,多數罪犯都會根據自己的情況來做理性選擇。這種分析方法對于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司法審判都形成了相當程度的影響,F在,如果法官和立法者對犯罪采取寬松的態度,就會引起民眾強烈不滿。由此可見,很多人也開始從微觀經濟學的角度來詮釋犯罪行為了。?
這段話表達的主要意思是( )。
A.大多數罪犯都是理性的
B.心理性或社會性因素是犯罪的主要原因
C.微觀經濟學改變了很多人對犯罪的看法
D.用微觀經濟學詮釋犯罪行為更為科學
浙江公務員考試網答案及解析
1.B【解析】題意說的是對精神的追求越來越占重要位置,在這個前提下,滿足精神追求調動人們提高經濟效益的積極性和主動性,A選項的說法太絕對,C、D明顯的和題意不符,故選B。
2.C【解析】由文中“一個跟一個,繞著走”可知,文段意在說明人因循守舊別人的行為,該行為是從眾的心理的表現。所以正確答案為C項。
3.C【解析】此文段屬于分—總式的主旨概括題,文段中“不過”一詞即將前句話作了一定程度上的否定,據此,B項即可排除;A項認為大多數罪犯都是理性的,從文段中看,這是微觀經濟學角度判斷的結果,并不是作者的結論;C項與文段最后一句結論性的話意思相一致;D項認為用微觀經濟學詮釋犯罪行為更為科學,但文段中作者完全未表露此意,文段中只是闡述了不同的詮釋犯罪行為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