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公務員申論熱點時評:人車矛盾
【關鍵詞】
機動車 交通擁堵 城市規劃
【背景鏈接】
隨著我國城市建設的發展和私家車保有量的急速上升,人車矛盾逐漸成為影響人們生活的大問題,也是城市市政建設的大問題。當前,人車矛盾已經嚴重影響到我國城市尤其是中大城市的進一步發展。因此,如何進行城市規劃,解決人車矛盾成為擺在政府面前的一道難題。
[典型案例]
● 2010年8月中旬開始,京藏高速公路發生嚴重擁堵。從8月14日開始到24日,阻塞的車輛排了長達100公里的長隊,引起外國媒體的高度關注,有媒體甚至將其稱為“人類史上最大的擁堵事件”。
● 2010年9月19日,北京市交管局指揮中心信息顯示,早高峰提前半小時至早6時30分到8時30分,“北京一片紅”,擁堵路段明顯上升到100條左右,直到上午9時,仍有近90條城市主干線和城市快速路上的汽車時速低于20公里。17時開始,在交管部門指揮中心的大屏幕上,北京不少路段已變成橙色,顯示車輛行駛緩慢。
【標準表述】
[意義]
堵車是大城市經濟快速發展的標志和副產品,生活在大城市的居民應該具有大城市級的文明素質,自律交通行為,對于道路交通擁堵具有高度忍耐性。全社會應注重交通安全,文明參與,創建和諧交通社會。交通安全是交通系統運行水平的綜合體現,社會各階層應充分重視交通安全,文明參與交通,用安全的交通保障交通的暢通。
[原因]
交通擁堵是城市規劃、交通規劃、設計、運營組織管理和控制以及不文明的交通參與的綜合作用等因素的結果。交通擁堵是交通需求大于交通供給形成交通瓶頸的結果,交通瓶頸的形成來自于城市規劃。
世界城市的交通參與者的交通文明和習慣決定了交通特性。由不文明的交通行為,如逆行、亂穿道路、闖紅燈、頻繁變道、越線行駛、占用緊急行車道等違法行為形成的交通秩序將雜亂無章、事故多發,是造成臨時交通擁堵瓶頸的根源。
許多大城市機動車每天還在以成百上千輛的速度增長。車多,路少,這是堵車越來越嚴重的根本原因。
[危害]
一方面,堵車浪費民眾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增加人們的生產生活成本,影響人們的生活質量。
另一方面,堵車還會帶來環境污染問題。汽車尾氣中包含大量一氧化碳和氮氧化物,這些污染物是造成我國大氣污染的重要原因。堵車時,如果不熄火,在怠速狀態下,汽車尾氣排放量是正常行駛的20—30倍。
[措施]
城市道路交通擁堵,是個世界難題。我國人口眾多,當前又處于經濟社會快速發展期,堵車之“痛”越來越為人們所關注。要解決交通擁堵問題,必須采取增加交通供給與引導交通需求并舉的方針,做到標本兼治。
第一,加強城市交通發展總體規劃,強調道路建設科學性。在城市總體規劃中,應注意優化城市布局,以居民居住區靠近工業區以及機關、科研單位集中的地區為原則,盡量減少跨區域交通量,商業、服務業、文化教育、體育衛生等生活服務,要實行大中小相結合,均勻分布在這些交通吸引點和發生源;應從政策和規定上提倡拆除單位、小區外圍圍墻,開放區域內道路,增加城市道路的通行面積;改造有通行潛力的胡同、里弄為城市道路,建設四通八達的城市道路網,提升城市交通的循環能力;改造斷頭路,減少斷頭路與主干道不聯貫所造成的巨大浪費;適當開發空洞、閑置或廢棄的道路用于靜態交通用地,最大限度提高道路交通利用率。
第二,增加道路資源供應量。首先,增加道路面積與改善道路布局。增加路網密度,拓寬一切胡同、大樓之間以及居民區之間甚至居民區內的通道等,為主干道分流;增加放射性道路,使橫向路縱向相連。其次,改善道路配套設施和輔助設施。主要地區全部立交化,在主要街區實現行人過街橋涵化;增設公交港,改善高速路進出口,增加停車場以避免路旁停車而影響道路通行;完善交通規則和改善交通秩序。此外,降低出租車的空駛率;鼓勵小轎車的多人搭乘(如減免通行費)等等。
第三,降低對于道路資源的需求。一方面,控制汽車擁有量和上路量。主要包括:(1)控制小轎車擁有量。收取較高的汽車牌照費,以控制汽車的購買。(2)通過提高汽油稅控制上路汽車數量。(3)通過收取上路費控制高峰期嚴重擁堵的地區、路段的上路汽車數量,可通過監視器落實。早在1975年新加坡就開始收取“擁堵費”,收效極為明顯。1991年起挪威的幾個城市加以效仿。
另一方面,要大力發展公交,做到公交優先、公交優惠。一方面我們要降低客運價格,進一步提高公交車的利用率;另一方面是形成靈活的票價機制,最大限度地吸引客流。從長遠來看,則要大力發展軌道交通,降低路面擁堵。
【一句話點評】世界發達國家的城市,在其現代化、城市化、機動化的過程中,都曾經歷過、現在也依然承受著交通擁堵而備受交通問題的困擾。
推薦閱讀:
2011年浙江公務員考試申論熱點匯總
相關文章
機動車 交通擁堵 城市規劃
【背景鏈接】
隨著我國城市建設的發展和私家車保有量的急速上升,人車矛盾逐漸成為影響人們生活的大問題,也是城市市政建設的大問題。當前,人車矛盾已經嚴重影響到我國城市尤其是中大城市的進一步發展。因此,如何進行城市規劃,解決人車矛盾成為擺在政府面前的一道難題。
[典型案例]
● 2010年8月中旬開始,京藏高速公路發生嚴重擁堵。從8月14日開始到24日,阻塞的車輛排了長達100公里的長隊,引起外國媒體的高度關注,有媒體甚至將其稱為“人類史上最大的擁堵事件”。
● 2010年9月19日,北京市交管局指揮中心信息顯示,早高峰提前半小時至早6時30分到8時30分,“北京一片紅”,擁堵路段明顯上升到100條左右,直到上午9時,仍有近90條城市主干線和城市快速路上的汽車時速低于20公里。17時開始,在交管部門指揮中心的大屏幕上,北京不少路段已變成橙色,顯示車輛行駛緩慢。
【標準表述】
[意義]
堵車是大城市經濟快速發展的標志和副產品,生活在大城市的居民應該具有大城市級的文明素質,自律交通行為,對于道路交通擁堵具有高度忍耐性。全社會應注重交通安全,文明參與,創建和諧交通社會。交通安全是交通系統運行水平的綜合體現,社會各階層應充分重視交通安全,文明參與交通,用安全的交通保障交通的暢通。
[原因]
交通擁堵是城市規劃、交通規劃、設計、運營組織管理和控制以及不文明的交通參與的綜合作用等因素的結果。交通擁堵是交通需求大于交通供給形成交通瓶頸的結果,交通瓶頸的形成來自于城市規劃。
世界城市的交通參與者的交通文明和習慣決定了交通特性。由不文明的交通行為,如逆行、亂穿道路、闖紅燈、頻繁變道、越線行駛、占用緊急行車道等違法行為形成的交通秩序將雜亂無章、事故多發,是造成臨時交通擁堵瓶頸的根源。
許多大城市機動車每天還在以成百上千輛的速度增長。車多,路少,這是堵車越來越嚴重的根本原因。
[危害]
一方面,堵車浪費民眾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增加人們的生產生活成本,影響人們的生活質量。
另一方面,堵車還會帶來環境污染問題。汽車尾氣中包含大量一氧化碳和氮氧化物,這些污染物是造成我國大氣污染的重要原因。堵車時,如果不熄火,在怠速狀態下,汽車尾氣排放量是正常行駛的20—30倍。
[措施]
城市道路交通擁堵,是個世界難題。我國人口眾多,當前又處于經濟社會快速發展期,堵車之“痛”越來越為人們所關注。要解決交通擁堵問題,必須采取增加交通供給與引導交通需求并舉的方針,做到標本兼治。
第一,加強城市交通發展總體規劃,強調道路建設科學性。在城市總體規劃中,應注意優化城市布局,以居民居住區靠近工業區以及機關、科研單位集中的地區為原則,盡量減少跨區域交通量,商業、服務業、文化教育、體育衛生等生活服務,要實行大中小相結合,均勻分布在這些交通吸引點和發生源;應從政策和規定上提倡拆除單位、小區外圍圍墻,開放區域內道路,增加城市道路的通行面積;改造有通行潛力的胡同、里弄為城市道路,建設四通八達的城市道路網,提升城市交通的循環能力;改造斷頭路,減少斷頭路與主干道不聯貫所造成的巨大浪費;適當開發空洞、閑置或廢棄的道路用于靜態交通用地,最大限度提高道路交通利用率。
第二,增加道路資源供應量。首先,增加道路面積與改善道路布局。增加路網密度,拓寬一切胡同、大樓之間以及居民區之間甚至居民區內的通道等,為主干道分流;增加放射性道路,使橫向路縱向相連。其次,改善道路配套設施和輔助設施。主要地區全部立交化,在主要街區實現行人過街橋涵化;增設公交港,改善高速路進出口,增加停車場以避免路旁停車而影響道路通行;完善交通規則和改善交通秩序。此外,降低出租車的空駛率;鼓勵小轎車的多人搭乘(如減免通行費)等等。
第三,降低對于道路資源的需求。一方面,控制汽車擁有量和上路量。主要包括:(1)控制小轎車擁有量。收取較高的汽車牌照費,以控制汽車的購買。(2)通過提高汽油稅控制上路汽車數量。(3)通過收取上路費控制高峰期嚴重擁堵的地區、路段的上路汽車數量,可通過監視器落實。早在1975年新加坡就開始收取“擁堵費”,收效極為明顯。1991年起挪威的幾個城市加以效仿。
另一方面,要大力發展公交,做到公交優先、公交優惠。一方面我們要降低客運價格,進一步提高公交車的利用率;另一方面是形成靈活的票價機制,最大限度地吸引客流。從長遠來看,則要大力發展軌道交通,降低路面擁堵。
【一句話點評】世界發達國家的城市,在其現代化、城市化、機動化的過程中,都曾經歷過、現在也依然承受著交通擁堵而備受交通問題的困擾。
推薦閱讀:
2011年浙江公務員考試申論熱點匯總
點擊分享此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