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基礎知識之文學常識(11)
《夢溪筆談》屬于筆記類,宋代沈括撰。全書26卷,《補筆談》3卷。書因寫于潤州(治所在今江蘇鎮江)夢溪而得名。內容涉及天文、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地質、地理、氣象、醫學、工程技術、史事、音樂、美術等諸多領域,總結了我國古代特別是北宋時期自然科學方面的成就,記載了勞動人民在科學技術上所做的貢獻,如畢昇發明的活字印刷術等。該書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和文學價值。
“三言”指馮夢龍編撰的話本《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
“二拍”指明末凌蒙初編撰的《初刻拍案驚奇》《二刻拍案驚奇》。
《三國演義》長篇小說,作者羅貫中。該書取材于東漢末年和魏、蜀、吳三國鼎立時期的歷史,是根據有關歷史著作、雜記、遺聞佚事小說講史等豐富資料創作而成的。所敘起自東漢末年靈帝中永元年(184),止于晉帝太康元年(280)吳國滅亡。描寫了封建集團在鎮壓黃巾農民起義過程中內部的矛盾和斗爭,相當程度地再現了三國時期的歷史。
《水滸傳》長篇小說,明施耐庵作。描寫了北宋末年發生的宋江等領導的農民起義給統治者的沉重打擊,歌頌了梁山英雄反對地主惡霸及封建官府壓迫的斗爭。其中也寫了英雄隊伍受損招安的過程,這些消極之處表現了作者世界觀的復雜和矛盾。作品塑造了李逵、武松、魯智深、林沖等一些可歌可泣的英雄形象。
《西游記》長篇小說,明吳承恩作。敘寫了唐朝初年名僧玄奘不畏艱苦險阻,克服重重困難西行取經的故事。唐僧取經的故事長期在世間流傳,吳承恩在此基礎上創作整理,并融入作者對明代中葉現實的感受,曲折地反映了作者的社會理想。
《紅樓夢》長篇小說,又名《石頭記》。全書120回,前80回為清曹雪芹作,后40回一般認為是高鶚所續。作品以貴族青年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愛情悲劇為主要線索,通過對以賈府為代表的賈、史、王、薛四大家族衰敗過程的描寫,廣泛而深入地揭露了封建統治階級的腐朽本質,從而揭示了封建制度必然滅亡的歷史趨勢。
《儒林外史》長篇小說,清吳敬梓作。作品以生動的藝術形象再現了封建社會末期各類知識分子的生活及精神面貌,抨擊了八股取士的科舉制度的罪惡和封建禮教的虛偽,揭露了封建社會的黑暗和腐朽。小說語言清新,富于表現力,從日常生活中選取典型的情節表現人物性格,在藝術上取得了很高成就。
《聊齋志異》文言短篇小說集,清蒲松齡作。作品以花妖狐魅的故事揭露了封建統治的腐敗與黑暗,歌頌了被壓迫者的反抗斗爭精神,抨擊了科舉制度的罪惡,歌頌青年男女對愛情自由的渴望與追求,廣泛地反映了封建社會的現實生活,具有深刻的思想內容。
《女神》郭沫若的第一部詩集,收有作者1918年至1921年的主要詩作,共54篇。
《吶喊》收有魯迅1918至1922年短篇小說:《狂人日記》《孔乙己》《藥》《明天》《一件小事》《頭發的故事》《風波》《故鄉》《阿Q正傳》《端午節》《白光》《兔子和貓》《鴨的喜劇》《社戲》等。
《彷徨》收有魯迅1924年短篇小說:《祝福》《在酒樓上》《幸福的家庭》《肥皂》《長明燈》《示眾》《高老夫子》《孤獨者》《傷逝》《弟兄》《離婚》等。
“農村三部曲”茅盾三個短篇小說《春蠶》《秋收》《殘冬》的總稱。
“激流三部曲”巴金三部小說《家》《春》《秋》的總稱。
“愛情三部曲”巴金三部小說《霧》《雨》《電》的總稱。
推薦閱讀:
公共基礎知識之文學常識(10)
相關文章
“三言”指馮夢龍編撰的話本《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
“二拍”指明末凌蒙初編撰的《初刻拍案驚奇》《二刻拍案驚奇》。
《三國演義》長篇小說,作者羅貫中。該書取材于東漢末年和魏、蜀、吳三國鼎立時期的歷史,是根據有關歷史著作、雜記、遺聞佚事小說講史等豐富資料創作而成的。所敘起自東漢末年靈帝中永元年(184),止于晉帝太康元年(280)吳國滅亡。描寫了封建集團在鎮壓黃巾農民起義過程中內部的矛盾和斗爭,相當程度地再現了三國時期的歷史。
《水滸傳》長篇小說,明施耐庵作。描寫了北宋末年發生的宋江等領導的農民起義給統治者的沉重打擊,歌頌了梁山英雄反對地主惡霸及封建官府壓迫的斗爭。其中也寫了英雄隊伍受損招安的過程,這些消極之處表現了作者世界觀的復雜和矛盾。作品塑造了李逵、武松、魯智深、林沖等一些可歌可泣的英雄形象。
《西游記》長篇小說,明吳承恩作。敘寫了唐朝初年名僧玄奘不畏艱苦險阻,克服重重困難西行取經的故事。唐僧取經的故事長期在世間流傳,吳承恩在此基礎上創作整理,并融入作者對明代中葉現實的感受,曲折地反映了作者的社會理想。
《紅樓夢》長篇小說,又名《石頭記》。全書120回,前80回為清曹雪芹作,后40回一般認為是高鶚所續。作品以貴族青年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愛情悲劇為主要線索,通過對以賈府為代表的賈、史、王、薛四大家族衰敗過程的描寫,廣泛而深入地揭露了封建統治階級的腐朽本質,從而揭示了封建制度必然滅亡的歷史趨勢。
《儒林外史》長篇小說,清吳敬梓作。作品以生動的藝術形象再現了封建社會末期各類知識分子的生活及精神面貌,抨擊了八股取士的科舉制度的罪惡和封建禮教的虛偽,揭露了封建社會的黑暗和腐朽。小說語言清新,富于表現力,從日常生活中選取典型的情節表現人物性格,在藝術上取得了很高成就。
《聊齋志異》文言短篇小說集,清蒲松齡作。作品以花妖狐魅的故事揭露了封建統治的腐敗與黑暗,歌頌了被壓迫者的反抗斗爭精神,抨擊了科舉制度的罪惡,歌頌青年男女對愛情自由的渴望與追求,廣泛地反映了封建社會的現實生活,具有深刻的思想內容。
《女神》郭沫若的第一部詩集,收有作者1918年至1921年的主要詩作,共54篇。
《吶喊》收有魯迅1918至1922年短篇小說:《狂人日記》《孔乙己》《藥》《明天》《一件小事》《頭發的故事》《風波》《故鄉》《阿Q正傳》《端午節》《白光》《兔子和貓》《鴨的喜劇》《社戲》等。
《彷徨》收有魯迅1924年短篇小說:《祝福》《在酒樓上》《幸福的家庭》《肥皂》《長明燈》《示眾》《高老夫子》《孤獨者》《傷逝》《弟兄》《離婚》等。
“農村三部曲”茅盾三個短篇小說《春蠶》《秋收》《殘冬》的總稱。
“激流三部曲”巴金三部小說《家》《春》《秋》的總稱。
“愛情三部曲”巴金三部小說《霧》《雨》《電》的總稱。
推薦閱讀:
公共基礎知識之文學常識(10)
點擊分享此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