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考試結構化面試高分技巧(1)
第一章 結構化面試技巧
第一節 結構化面試最新特點及趨勢預測
在我國公務員招錄考試中,分為筆試和面試兩個測試環節,分別承擔不同的測試職能,面試成績一般占總成績的40%~60%。從近幾年的考情實際來看,結構化面試是中央國家機關以及全國地方公務員考試普遍采取的面試方法。下面主要以國家公務員面試為例來談一下結構化面試的最新特點并預測其發展趨勢。一、國考結構化面試總體分析
(一)面試試題比重分析
我們搜集整理了2008—2010年國家公務員面試真題,下面是試題比重分析表,供大家參考。

從上表我們可以看出國家公務員結構化面試題型的一些變化趨勢:
1.求職動機與擬任職位匹配類試題小幅縮水
求職動機與擬任職位匹配性題目在2009年占13%,2010年占8%,并且這一類題目主要集中在商務部、銀監會等在京單位,這說明單純的自我介紹型題目呈萎縮趨勢。
2.人際關系類試題明顯減少
人際關系類題目也由2009年的18%降低到2010年的13%,說明人際關系類題目也有弱化的趨勢。同時,人際關系類題目中涉及元素增多、線索交織,進而增加作答難度。
3.情景處理與應變類題較前年穩步增長
情景處理與應變的題目比重變化不大,由2009年的15%增加到2010年的16%。
4.計劃組織協調類試題大幅增長
計劃組織協調類題上升了5個百分點,由18%上升到23%。這說明現在公務員招錄越來越注重考生的實際工作能力。
5.綜合分析類試題顯著增長
綜合分析類試題比重也有進一步上升的趨勢,由2009年的36%上升到2010年的40%,從全國各省面試的情況來看,綜合分析類題目的比例也很高。
在2010年國考面試的綜合分析題目中,涉及到民生問題的有16道、經濟類問題的有7道、執政能力類的有18道。以上幾類內容都是考查的熱點,考生應注意把握。
6.發散想象類試題如雨后春筍
串詞編故事等較為新穎的題目主要還是考查考生的應變能力、發散想象力,一般可歸入應變類試題,由于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這里單獨做一下說明。發散聯想類的題目,由2009年的2道,上升到2010年的5道。這說明公務員考試命題機構在考查考生素質方面也在不斷求新求變,力圖跳出傳統題型的窠臼,用更加新穎的題目考查考生真正的能力和素質。
綜上所述,國考結構化面試呈現“兩弱四增”趨勢,考生要關注考試比重增大的題型,特別要關注新題型。唯有備而無患,方能決勝面試。
(三)命題思路的變革
當前的公務員面試題目在命題思路上正在進行變革,呈現出以下新的特點:
1.考查的核心由“題目本身”轉向“人本身”
在過去的公務員面試中,考官更多是通過考生對給定題目的作答要點來進行評判,依據“命題思路”和“評分標準”來測查考生,實際上是依賴“題目”來對“人”進行評判。目前面試的考查由“題目”考查回歸到對“人”本身的測查。例如:
有人說:“要有冬天的心境,才能看到被冰雪包裹著的松樹的枝椏。”結合你的經歷談談對這句話的看法。(2010年3月2日上午國家公務員面試真題)
解讀
這道題目本身的答案要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考官要通過題目來考查考生的人生經歷、感悟和心理狀態是否符合公務員工作的要求。
2.能力的考查由“直白簡單”轉向“隱性化、多點化”
目前題目對能力的考查由“直白簡單”轉向“隱性化、多點化”。
題目不再是遠離生活的抽象題目,而是貼近生活的具體題目,能力考查由“直白”轉向“隱性”,由“一點”轉向“多點”。例如:
工作中,有些事情是時間緊急但不是很重要,有些事情非常重要但不是非常緊急。你處理這些事情會怎么做?(2010年6月6日山東公務員面試真題)
解讀
這道題目是緊貼工作實際的經典范例,如果考生在過去的學習、生活或工作中從未考慮到這些問題,答題不能聯系實際,要想獲得考官垂青就很難。
3.題型設置由“涇渭分明”轉向“模糊交叉”
以往的結構化面試,各類題型的區分度較為明顯,一類題型測評一個要素的居多。但從近幾年國考面試真題來看,各類題型之間的界限越來越模糊,通常一道題可以測查多個要素。如看似屬于情景應變類的題目,卻在處理的過程中要求協調好各方復雜的人際關系,并要有較好的計劃組織協調性,可謂“一題多面”。題型類別由“涇渭分明”逐漸“模糊交叉”。例如:
你是信訪局的工作人員,正在接待一上訪人員且此人情緒激動,此時領導又來找你談話,你如何處理?(2010年6月9日咸陽面試真題)
解讀
本題考查了考生的應變和人際關系處理能力,是情景處理應變與人際關系題的融合,考生既要處理好“情緒激動”的上訪人員的問題,又要照顧到領導的情緒,工作為重,靈活應變。這些變化給考生的信號就是:國家公務員面試命題越來越科學、復雜,考生需要全面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方能應對自如。
二、2011年國考結構化面試趨勢預測
通過對2010年國考面試的分析,相信考生對國家公務員面試的規律有了初步的認識和整體的把握。在此基礎上,我們對2011年國考面試趨勢進行預測,目的是讓考生做到心中有數、有的放矢,提高面試備考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一)題量將保持穩定性和延續性
從近幾年的面試試題樣本來看,每套題的題量基本固定在4道,這說明這一題量是適中的。2011年,國家公務員面試大體上會延續這一規律,一套題本的題目數量為4道題。
(二)考查思路的調整將延續以下幾個趨勢
從前面的分析中我們可以看出,國考面試的題型比較齊全且富有變化,其考查思路在逐漸調整。具體來講主要有以下趨勢:
一是考查核心由題目轉向對“人”及人的“德行”的考查,以有效識別考生在技巧裝飾之下的真實思想。
二是能力考查越來越隱性化、柔性化,題目和實際結合更加緊密,會要求考生結合自己的實際來談,或者設定角色、模擬的場景來具體談問題,考題靈活多變。
三是部分題型設置模糊化,一道試題考查多個測評要素。在整體考查幾大能力不變的前提下,題目間的題型類別將逐漸模糊。比如,會把人際關系和突發事件放在同一個主題背景下考查,增加題目人物、事件的復雜性;綜合分析題將是一個有效的載體,通過對人物、事件的分析可以充分考查一個人的人際能力、協調能力,分析問題是解決問題的先導。
(三)各類題型的演化方向
1.綜合分析題
綜合分析仍將是重中之重。醫改、房改、世博、富士康現象、匯率升值、紫金礦業、搶險救災……2010年又是一個熱點云集的年份,每一個熱點都代表了一個范疇、一種態度。考生的知識面和世界觀,會決定他在2011年面試場上的表現。
2.情景處理與應變題
考查情景處理與應變的題目,傾向于選項開放,讓考生在做決定的過程中體現素質與能力。要求考生不但要會處理,還要處理得當。
3.人際交往意識與技巧題
簡單的、單刀直入地提出人際關系的問題已經漸漸淡出命題人的視野,以后的人際關系題目,會是雜糅在組織活動的過程中,或提供一個需要應變能力的情境,需要考生更精準地把握情境,無法單純靠背誦一些老生常談的套話應付過關。
4.計劃組織協調題
對計劃組織協調能力的考查,題目還將趨細、趨難。“你是辦公室工作人員,領導要到某外國考查,但是該國政治動亂、路途遙遠、經濟落后,你做個方案,怎么做?”就像這樣用復雜的情境考查考生對題目本身的理解,不會單純問:“你是辦公室工作人員,領導要到某外國考查,你做個方案,怎么做?”這就要求考生在對基本的題型爛熟于胸的同時,能夠結合實際情況積極思考和應變,才能在限定的思考時間內,把握題目的主旨,圍繞題目的關鍵做答。
5.求職動機與擬任職位匹配性題
求職動機與擬任職位匹配性題,除商務部、銀監會等機構還有時考查自我介紹這種常規題目外,其他部門更多地轉向對既往經歷的考查。比如問你做過什么成功的、失敗的、留給你印象深刻的事情。
這要求考生注意考前自身梳理,從不同維度反思自己的人生經歷與體驗,全面地認識自己。要從家庭生活,學校教育,工作經歷與社會實踐過程中,從挫折、成功,從擇業、就業、創業乃至友誼、愛情中提煉人生體悟。只有這樣,考生才能真正發現自己的優勢和興趣所在,找對自己的人生方向。
點擊分享此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