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公務員考試言語理解專項訓練(27)
10.從1901年到1961年,諾貝爾文學獎幾乎完全為歐美白人壟斷;20世紀60年代以后,亞、非、拉美作家居多數;90年代則沒有歐美白人作家獲獎。而60年代以后正是歐美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的時代,這是否意味著技術突起、科學猛進會使文學作品失去人文魅力?
上面這段話主要支持了這樣一種觀點,即( )。
A.科技高度發展可能使文學中的人文精神走向淺薄
B.不排除技術和科學的干擾,就沒有優秀的文學作品
C.真正優秀的文學作品只能產生在落后的國家和地區
D.科技發展是以文學作品喪失人文魅力為代價的
11.人類的社會生活雖是文學藝術的惟一源泉,雖是較之后者有著不可比擬的生動豐富內容,但是人民還是不滿足于前面而要求后者。這是為什么呢?因為雖然兩者都是美,但是文藝作品中反映出來的生活卻可以而且應該比普通的實際生活更高、更強烈、更集中、更典型、更理想,因而就更帶普遍性。革命的文藝,應當根據實際生活創造出各種各樣的人物來,幫助群眾推動歷史前進。例如一方面是人們受餓、受凍、受壓迫,一方面是人剝削人、人壓迫人,這個事實到處存在著,人們也看得很平淡;文藝就是把這種日常的現象集中起來,把其中的矛盾和斗爭典型化,構成文學作品或藝術作品,就能使人民群眾驚醒起來,勤奮起來,推動人民群眾走向團結和斗爭,改造自己的環境。如果沒有這樣的文藝,那么這個任務就不能完成,或者不能有力而迅速地完成。
最能準確復述這段話主要意思的是( )。
A.人類的社會生活是文學藝術的惟一來源
B.人類的社會生活比文學藝術有更生動豐富的內容
C.文藝來源于生活,又應高于生活
D.生活原本是實實在在、平平淡淡的,來自于生活的藝術也是同樣
12.學校黨支部書記激動得眼睛閃著淚花,他說,他從事教育工作三十多年了,文革中被逼得吃鼠藥走絕路,自己教的學生見了都躲著走,怕沾“臭老九”的邊。如今,社會風氣大變了。素不相識的農民擺酒席慰問教師,縣委領導作陪,這在過去連做夢也想不到。
最能準確復述這段話主要意思的是( )。
A.學校黨支部書記因為農民擺酒席慰問老師而激動
B.社會上尊師重教已成為一種風氣
C.老師在“文革”中遭到迫害
D.學校黨支部書記回顧他從教三十年來的經驗,感到今天素不相識的農民擺酒席慰問教師是對教育工作者的重視
【浙江公務員考試網】提供參考答案
10.A 【解析】片段中通過列舉事例,諾貝爾文學獎和科學技術的時代的對比,得出這個疑問“這是否意味著技術突起﹑科學猛進會使文學作品失去人文魅力?”這其實就表現了作者的潛在觀點,即科技高度發展可能會使文學中的人文精神走向淺薄,即A。
11.C 【解析】作者在肯定社會生活是文學藝術的惟一源泉的前提下,提出人民不滿足于前者而要求后者,并解釋文學藝術更具有普遍性,之后還通過舉例來說明文藝高于生活。即C。
12.D 【解析】片段主要是學校黨支部書記通過比較文革和現在教師的待遇來表達自己的感情。所以選D
推薦閱讀:
浙江公務員考試言語理解專項訓練(26)
2011年浙江公務員必考題型之言語理解與表達
相關文章
上面這段話主要支持了這樣一種觀點,即( )。
A.科技高度發展可能使文學中的人文精神走向淺薄
B.不排除技術和科學的干擾,就沒有優秀的文學作品
C.真正優秀的文學作品只能產生在落后的國家和地區
D.科技發展是以文學作品喪失人文魅力為代價的
11.人類的社會生活雖是文學藝術的惟一源泉,雖是較之后者有著不可比擬的生動豐富內容,但是人民還是不滿足于前面而要求后者。這是為什么呢?因為雖然兩者都是美,但是文藝作品中反映出來的生活卻可以而且應該比普通的實際生活更高、更強烈、更集中、更典型、更理想,因而就更帶普遍性。革命的文藝,應當根據實際生活創造出各種各樣的人物來,幫助群眾推動歷史前進。例如一方面是人們受餓、受凍、受壓迫,一方面是人剝削人、人壓迫人,這個事實到處存在著,人們也看得很平淡;文藝就是把這種日常的現象集中起來,把其中的矛盾和斗爭典型化,構成文學作品或藝術作品,就能使人民群眾驚醒起來,勤奮起來,推動人民群眾走向團結和斗爭,改造自己的環境。如果沒有這樣的文藝,那么這個任務就不能完成,或者不能有力而迅速地完成。
最能準確復述這段話主要意思的是( )。
A.人類的社會生活是文學藝術的惟一來源
B.人類的社會生活比文學藝術有更生動豐富的內容
C.文藝來源于生活,又應高于生活
D.生活原本是實實在在、平平淡淡的,來自于生活的藝術也是同樣
12.學校黨支部書記激動得眼睛閃著淚花,他說,他從事教育工作三十多年了,文革中被逼得吃鼠藥走絕路,自己教的學生見了都躲著走,怕沾“臭老九”的邊。如今,社會風氣大變了。素不相識的農民擺酒席慰問教師,縣委領導作陪,這在過去連做夢也想不到。
最能準確復述這段話主要意思的是( )。
A.學校黨支部書記因為農民擺酒席慰問老師而激動
B.社會上尊師重教已成為一種風氣
C.老師在“文革”中遭到迫害
D.學校黨支部書記回顧他從教三十年來的經驗,感到今天素不相識的農民擺酒席慰問教師是對教育工作者的重視
【浙江公務員考試網】提供參考答案
10.A 【解析】片段中通過列舉事例,諾貝爾文學獎和科學技術的時代的對比,得出這個疑問“這是否意味著技術突起﹑科學猛進會使文學作品失去人文魅力?”這其實就表現了作者的潛在觀點,即科技高度發展可能會使文學中的人文精神走向淺薄,即A。
11.C 【解析】作者在肯定社會生活是文學藝術的惟一源泉的前提下,提出人民不滿足于前者而要求后者,并解釋文學藝術更具有普遍性,之后還通過舉例來說明文藝高于生活。即C。
12.D 【解析】片段主要是學校黨支部書記通過比較文革和現在教師的待遇來表達自己的感情。所以選D
推薦閱讀:
浙江公務員考試言語理解專項訓練(26)
2011年浙江公務員必考題型之言語理解與表達
點擊分享此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