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11年公務員申論考試沖刺指導
在公務員考試中,申論屬于主觀性較強的科目。據歷年成績統計結果顯示:考生之間行測分數差距不是特別大,一般很難相差10分以上;然而,申論分數差距在10分以上的比比皆是。因此,考生要想在浙江省公務員考試中取得好的成績,就必然要重視申論。針對廣大考生的這一需求,考試專家對浙江省公務員考試中《申論》科目的特點進行總結,并在此基礎上預測2011年浙江省考申論熱點和考點,供各位考生學習借鑒。專家提醒考生可結合《2011年浙江公務員考試綜合教材》進行備考。
當眾多省份從2009年開始紛紛加入省考大軍隊伍時,浙江省仍然一支獨立,繼續保持著其特有的命題特征。
一、圍繞大綱,試題模塊化
2011年浙江省考大綱規定,申論科目主要測查應考人員的閱讀理解能力、綜合分析能力、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文字表達能力等。這些能力在表面敘述上與2011年國家公務員考試申論中省級以上綜合管理類崗位閱讀理解能力、綜合分析能力、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文字表達能力等的要求相符,但在實際過程中,應該更靠近省級以下的行政執法類和綜合管理類崗位的要求:在綜合分析觀點和問題的基礎上,注重實際的貫徹執行能力。因此,浙江省考始終和國考步調保持一致,雖2011年浙江省考申論大綱無任何變化,但就其實質而言,我們始終認為,今年的考試過程中會凸顯貫徹執行能力,如2009年省考第1題,根據材料給上級領導整理一份情況反映;2007年省考第2題,根據材料內容擬一份本縣“十一五”文化發展規劃(簡要目錄和總體目標)。
在大綱的指引下,從2001-2010年申論真題來看,浙江省申論試題基本是以3題為主,此3題主要考查考生閱讀理解能力、綜合分析能力、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文字表達能力等,試題的模塊化明顯。
第一題:在閱讀背景材料的基礎上,對材料進行理解并根據題目要求進行歸納總結。
第二題:對某一觀點進行分析或對某一具體問題提出相應的對策。
第三題:根據材料,選定角度,自擬題目或給定題目寫一篇策論文。
因此,2011年的浙江申論考試還是3道題目的可能性更大,分別為歸納概括類、綜合分析或解決問題類。
二、突出熱點,問題實踐化
申論背景材料申論材料通常涉及某一個或某幾個特定的社會問題或社會現象,這些社會問題或社會現象在一定程度上歸為社會熱點。從2001-2009年浙江申論的主題來看(如下表1),浙江申論材料具有以下特點:
表1:2001-2010年浙江申論主題匯總
第一,體現政府職能。浙江申論材料緊緊圍繞著政府的職能進行選擇,主要考察政府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只能。但是,很多考生卻認為近幾年浙江省考的材料都是經濟類材料為主,應屬于經濟管理類。這其實是一種認識誤區,確實在近10年的考題中,浙江申論的背景材料大部分涉及經濟管理方面的材料,但是,其考查的能力點不是經濟調控職能,而主要考查政府的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尤其2010年,更是要求政府在發展經濟的同時,需要注意保護生態,發展低碳經濟,實現可持續發展。
第二,材料本土化。浙江在申論考試過程中,為什么會大部分選擇以經濟材料為背景來考查學生的各方面能力?主要是基于浙江省作為一個經濟大省,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出現了種種問題,以測查學生服務地方經濟的能力和思維。因此,考生要充分了解浙江省的省情,在了解省情的基礎上,充分挖掘本省在2009年中由于經濟發展所帶來的問題,最終熟知省政府所持的態度以及所采取的行動。
第三,問題實踐化。申論所設問的問題,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地域特色。因為,申論背景材料具有本土化特點,這就要求考生在回答問題過程中,要注意并融入本土化的思維。在國家公務員考試過程中,我們建議所有的考生要求具備政府思維和公務員思維,但是在浙江省考過程中,我們要求學生除此兩大思維以外,要更具有浙江思維,即本土化思維。只有這樣,才能在回答問題過程中取得高分。
相關文章
當眾多省份從2009年開始紛紛加入省考大軍隊伍時,浙江省仍然一支獨立,繼續保持著其特有的命題特征。
一、圍繞大綱,試題模塊化
2011年浙江省考大綱規定,申論科目主要測查應考人員的閱讀理解能力、綜合分析能力、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文字表達能力等。這些能力在表面敘述上與2011年國家公務員考試申論中省級以上綜合管理類崗位閱讀理解能力、綜合分析能力、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文字表達能力等的要求相符,但在實際過程中,應該更靠近省級以下的行政執法類和綜合管理類崗位的要求:在綜合分析觀點和問題的基礎上,注重實際的貫徹執行能力。因此,浙江省考始終和國考步調保持一致,雖2011年浙江省考申論大綱無任何變化,但就其實質而言,我們始終認為,今年的考試過程中會凸顯貫徹執行能力,如2009年省考第1題,根據材料給上級領導整理一份情況反映;2007年省考第2題,根據材料內容擬一份本縣“十一五”文化發展規劃(簡要目錄和總體目標)。
在大綱的指引下,從2001-2010年申論真題來看,浙江省申論試題基本是以3題為主,此3題主要考查考生閱讀理解能力、綜合分析能力、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文字表達能力等,試題的模塊化明顯。
第一題:在閱讀背景材料的基礎上,對材料進行理解并根據題目要求進行歸納總結。
第二題:對某一觀點進行分析或對某一具體問題提出相應的對策。
第三題:根據材料,選定角度,自擬題目或給定題目寫一篇策論文。
因此,2011年的浙江申論考試還是3道題目的可能性更大,分別為歸納概括類、綜合分析或解決問題類。
二、突出熱點,問題實踐化
申論背景材料申論材料通常涉及某一個或某幾個特定的社會問題或社會現象,這些社會問題或社會現象在一定程度上歸為社會熱點。從2001-2009年浙江申論的主題來看(如下表1),浙江申論材料具有以下特點:
表1:2001-2010年浙江申論主題匯總
序號
|
年份
|
主題
|
背景材料涉及內容
|
主要政府職能
|
1
|
2001
|
知識產權保護問題
|
知識產權對經濟的影響
|
社會管理
|
2
|
2002
|
網吧管理
|
網絡普及下的網吧經營情況
|
社會管理
|
3
|
2003
|
消除貧困
|
經濟發展中的貧困問題
|
經濟調節和公共服務
|
4
|
2004
|
能源問題
|
經濟建設與環境保護的問題
|
社會管理
|
5
|
2005
|
民營企業問題
|
經濟建設與政府理念
|
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
|
6
|
2006
|
公平問題
|
經濟發展下社會效率和公平
|
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
|
7
|
2007
|
基層文化發展建設
|
浙江文化產業的發展概況
|
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
|
8
|
2008
|
小康社會
|
如何建設小康社會
|
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
|
9
|
2009
|
金融危機下浙江中小企業經濟發展問題
|
中小企業如何走出困境
|
經濟調節
|
10
|
2010
|
節能減排,應對氣候變化
|
發展低碳經濟,實現生態文明
|
生態保護和經濟管理
|
第二,材料本土化。浙江在申論考試過程中,為什么會大部分選擇以經濟材料為背景來考查學生的各方面能力?主要是基于浙江省作為一個經濟大省,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出現了種種問題,以測查學生服務地方經濟的能力和思維。因此,考生要充分了解浙江省的省情,在了解省情的基礎上,充分挖掘本省在2009年中由于經濟發展所帶來的問題,最終熟知省政府所持的態度以及所采取的行動。
第三,問題實踐化。申論所設問的問題,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地域特色。因為,申論背景材料具有本土化特點,這就要求考生在回答問題過程中,要注意并融入本土化的思維。在國家公務員考試過程中,我們建議所有的考生要求具備政府思維和公務員思維,但是在浙江省考過程中,我們要求學生除此兩大思維以外,要更具有浙江思維,即本土化思維。只有這樣,才能在回答問題過程中取得高分。
點擊分享此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