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考試結構化面試高分技巧(11)
第八節 新題型新戰略
一、串詞編故事題(一)串詞編故事題概述
串詞編說故事是面試中的一類題型,主要是讓考生圍繞題干中給出的一句特定話語或幾個有內在關聯的詞語發揮想象,編出有一定情節和意義的故事,要求主題明確,語言通順明了。面試中編說故事類型的考題主要測查考生的邏輯思維、發散思維、語言組織、快速反應以及想象力等方面的能力。
(二)串詞編故事題常見問題
1.故事立意低
有些考生看到題目之后就想到社會的陰暗面,動輒抨擊社會,讓考官看不到考生健康向上的積極心態。這是面試中的一個大忌。比如,用“大雨、醫院、腐敗、警察”編故事,有的考生對故事的立意為“腐敗的警察”就不好,如果立意為“警察為國為民做貢獻”就不錯。
2.情節不合理
很多考生認為,只要是把這些詞語、成語或句子用上就可以了,而不注重故事情節,這樣不僅沒有證明你的優勢,反而使考官對你的綜合能力產生懷疑。如用“黃河、金融、地產、服務、起飛”五個詞編故事,某個考生用“黃河金融房地產服務公司的利潤像起飛的火箭一樣在2009年翻了三番”。
3.故事不完整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考生編故事也要掌握整體性原則,編出來的故事不能“缺胳膊少腿”。一段話也好,一個故事也罷,都會涉及到最根本的時間、地點、人物、事件、起因、經過、結果等,沒有這些要素形不成一個故事,只能算是造句。
(三)串詞編故事題解題技巧
1.解題總體原則
(1)故事性要強,即必須具備故事的基本要素。一篇故事最基本的要素包括時間、地點、人物、事情起因、經過、結果等,沒有這些要素就形不成一個完整故事。這一點是起步分,非常重要。
(2)盡量將題目所給的詞或句子當成關鍵詞或關鍵句。如果面試現場不能做到,也別強求,但一定要全部用上,這是最低要求。
(3)其他重要要素。除了故事的基本六要素外,主題、情節、情感也至關重要。特別是主題,編故事的質量和水平都取決于此,符合主流意識形態是一個基本的要求。其次可以穿插情感要素,自己贊成什么,反對什么,情感要素是很容易把握的。最后才是情節。高手在回答題目時,除了要保證不出差錯外,還會想辦法“出彩”,這樣才會得引人注目的高分。在保證其他答題要素的同時,如果臨場所編的故事的情節引人入勝,身心疲憊的考官一定會心中一亮。當然,保證“六要素+主題”是基礎。面試要穩中求勝。
(4)切忌評論成分過重。故事不允許有過多的心理活動描寫、大段的對話、繁復細膩的景物描寫和人物形象的刻畫等,更不允許作者在故事中對人物或者事件大加評論,故事應該著力于你口中的人物在做什么,而不是在說什么、想什么。始終要注意推動故事情節的流動進展。
2.破題方法
(1)“4W”故事法——以流暢取勝
When:時間 Where:地點 Who:人物 What:事件
這種方法要求考生抓取關鍵詞,確立故事的主要情節、故事的時間、地點、人物4個要素,然后隨著故事情節的展開,將題目所給詞匯自然而然地穿插使用進去。因此,故事是否流暢就成了能否取得好成績的關鍵。
(2)打動考官——以情節取勝
精心選取一些扣人心弦的情節或畫面給考官的心靈以觸動。回憶實際生活中曾感動自己的細節或者比較能警醒人、振奮人、打動人的一些場面,將其用言語表達出來,你描述的那些情景必將成為答案中的亮點,幫你將自己塑造成一個思想深刻且對生活有獨特見解的人。
(3)立意深刻——高度至上
故事或一段話所蘊涵的思想和情操要有高度,這直接體現一個人的思想認識和品格。應樹立積極樂觀、教育意義深刻的中心思想,對一般的社會現象能提升到理論高度,或以頌揚某種優秀品質為基調。所編的故事要能引人思考,或者就某一現象樹立自己鮮明的觀點。常用立意:浪子回頭、父母親情、領導干部關心群眾、由現象作感悟或評價等,也可以與你所報考的職位相聯系,借機展示自己的優勢和抱負。
(四)串詞編故事題備考技巧
公務員面試中,很多考生在回答其他題目時能夠旁征博引,運用自如。但當遇上串詞編故事類的題目時,就成了“熱鍋上的螞蟻”。考生本來就緊張,頭腦一片空白,短時間內又沒有任何素材,支支吾吾,影響到整個面試成績。怎樣才能在串詞編故事的環節中做到臨陣不亂、游刃有余呢?這就需要考生做好充足的考前準備。
1.語言表達能力
串詞編故事主要考查考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因此考生在備考時一定要注意加強這一方面的訓練。考生可以利用每天早晨的時間進行晨讀,選取一些時政要聞、勵志書籍、名言警句進行朗讀,這樣可以培養考生的語感,增長知識。
2.素材儲備
考生可以考慮事先找一些故事性強、有哲理、有情節的小故事,將故事整理出來,在100-200詞之間可以表達完整,然后寫在本子上,并劃出這個故事的主題和關鍵詞,更多的是涉及一些人生理想和社會現象主題的故事,準備20個左右,然后開始記憶。這可以讓你節約考場上思考的時間。
二、發散想象題
(一)發散想象題概述
發散想象類試題是結構化面試中頗具特色的一類題型,它側重于對考生想象能力和發散思維能力的考查,是對考生思維方式的有效檢驗。因其命題方式的靈活性和創新性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成為命題團隊研究的一大熱點。
(二)發散想象題解題技巧
鑒于此類試題的開放性和靈活性,我們將發散想象類試題的解題技巧概括為以下三點,供考生學習和提高。
1.學科交叉,跨域聯通,開拓思路
發散想象類試題鼓勵創新,其變通性需要借助橫向類比、跨域轉化、觸類旁通,使思維沿著不同的維度和方向發散,表現出極其豐富的多樣性和多面性。考生可將自己了解的多學科知識進行交叉,實現知識結構的跨域聯通,實踐經驗與理論知識充分融合,從而開拓思路,找到合理而新穎的答案。
例如關于“0”的遐想,從歷史學的角度可以聯想到公元紀年,歷史的分界,進而聯系到用發展的眼光來看待問題;從數學的角度可以聯想到三維空間的原點坐標(0,0,0),參考系的建立,進而聯系到從比較衡量中發現差距,學習的心態;從符號學的角度可以聯想到科學計數法的發明,用簡潔高效的方法推動人類文明的進步,進而聯系到創新意識提高工作效率等等。
2.破除“絕對”意識,變僵為活
發散想象類試題沒有固定的答案和答題套路,考生需要破除“絕對”、“唯一”等僵化意識,變僵化的套路為靈活的創意,習慣應試教育答題規律的考生需要格外注意思維方式的轉變。但同時也要避免極端的好惡與偏激的觀點,天馬行空的想象和漫無邊際的發散都不是科學的發散,要做到如放風箏般張弛有度、收放自如,提出的觀點要言之有據、答之成理,符合基本的社會規范和倫理道德,同時與公務員的職業道德規范聯系起來,充分展現自己的綜合素質。
3.融入真情實感,彰顯個性特征
發散想象類試題提倡考生對信息的個性化解讀和加工。在各種結構化面試試題陷入套路化的桎梏之中時,發散想象類試題鮮明的個性特征無疑是一股清新的空氣,令考官眼前一亮。結合自己的專業背景、職位特點、報考單位、報考地區、過往經歷、興趣愛好、個人思想等,給考官留下深刻的印象,覺得你不僅是獨一無二的,而且是不可或缺的。考生若能融入真情實感,將題目信息情緒化,賦予信息以感情色彩,會大大提高發散思維的速度與效果,使答案更加驚艷出彩。
推薦閱讀:
公務員考試結構化面試高分技巧(10)
點擊分享此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