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公務員言語理解題精解(3)
言語理解與表達主要測查考生運用語言文字進行思考和交流,迅速而又準確的理解文字材料內涵的能力。它主要包含根據材料查找主要信息及重要細節,正確理解閱讀材料中指定詞語、語句的準確含義,概括歸納閱讀材料的中心、主旨;判斷新組成的語句與閱讀材料原意是否一致,根據上下文合理推斷閱讀材料的隱含信息,判斷作者的態度、意圖。現浙江公務員考試網(http://ww.zjgwyw.org/)匯總言語理解精選題,供考生參考。
1.讀書同看電影看錄像聽音樂會是那樣的不同:后者是一塊巨大的生日蛋糕,可以美味地共享。前者只是孤燈下的一盞清茶,只可獨啜,傾聽一個遙遠的靈魂對你一個人的竊竊私語,你啪地合上書,就把一代先哲幽禁在里面。但你忍不住又要打開它,穿越歷史的灰塵與他對話。
這段話要表達的意思是( )
A.閱讀是孤獨的 B.閱讀是快樂的
C.閱讀是多彩的 D.閱讀是平淡的
2.就今日中國現實而言,啟蒙無疑是一件迫切的任務;就中國歷史而言,它是一個沒有完成就被打斷的歷史任務。無私新文化運動的啟蒙精神雖然長期被湮沒和遺忘,但這并不證明中國不需要啟蒙。現代的種種挫折都在提醒著我們:在現代化進程中,啟蒙的任務是不可逾越的。因為人的解放這一目標沒有什么東西可以將其超越,只要這一目標還沒有實現,歷史就必須進行補課。
這段話主要回答的問題是()。
A.啟蒙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
B.啟蒙與現代化的關系
C.啟蒙所承載的任務
D.當今中國是否需要啟蒙
3.朱光潛先生曾說過,面對一棵古松,有三種態度,科學、實用和審美。審美的情形有兩種,一是直覺的,一幅圖畫,一處美景,展現在你的面前,你能夠聚精會神地去觀賞它,領略它,以至于暫時忘記了除它以外的其它事物。這時候,你沉醉其中,是一種審美的直覺。但更多時候,我們不完全靠著一種直覺,審美還有一種理念的參與。這時的審美就包含了一種文化的積淀。于是,看見彩蝶翻飛,我們會疑為莊子的夢境;聽到杜鵑鳥的哀鳴,我們會心生悲愁;而說到狐貍,我們則有如進入了花妖狐魅之境。
這段文字意在說明( )
A.面對眼前的事物,要學會用審美的態度看待它
B.審美是比科學和實用更高一層的看待事物的態度
C.審美不單純靠直覺,更多時候還有文化理念的參與
D.審美情趣的培養,必須以深厚的文化積淀為基礎
4.在對美國總統政績的衡量中,一般在沒有戰爭等非常事件的情況之下,對外關系占的比重是非常小的, ,主要看的還是總統對美國本身發展所做出的貢獻。
填入橫線上最恰當的一項是( )。
A.可是總統在處理對外關系上還是不敢掉以輕心
B.對外關系只要不犯什么大的錯誤,就過得去了
C.人們還是習慣通過對外關系的處理來評價總統的實力
D.即使在對外關系上犯非常大的錯誤也可以獲得民眾的原諒
5.生命力旺盛的民族,是那些有自嘲能力的民族。自嘲能抗癌。人的一生要從居室中扔出多少垃圾!然而,人卻往往不能從心靈中清除垃圾。倘若人永不從居室中扔出垃圾,該是怎樣的情景?然而,人卻往往不能為心靈中的淤塞而驚駭。
下列陳述中,不符合以上文段意思的一項是( )。
A.自嘲可以預防、治愈癌癥,使人生命力健旺
B.一個民族若能鄙視自身弱點,就可能興旺
C.人想要進步,就得清除思想中陳舊的東西
D.有齷齪欲念不可怕,但不能忽視它的危害
浙江公務員考試網參考答案解析
1. A 【解析】材料通過“孤燈”、“獨啜”等詞語,說明閱讀是人們在孤獨中與圣賢的對話,可看出作者給“閱讀”確定的是一個孤獨的感情基調,所以A正確。
2. D 【解析】材料通過現實和歷史的角度闡述啟蒙的重要性,說明了“在現代化進程中,啟蒙的任務是不可逾越的”的道理,這也回答了當今中國是否需要啟蒙的問題。選項D正確。選項A只提及“歷史”,而材料的重點在“現代化進程”,顯然該項沒有切中要害。選項B是干擾項。但材料論述的重心顯然在“現代化是否需要啟蒙”上,并沒有對二者的關系進行說明,所以排除B項。C項內容顯然也不是材料的重心,材料也不是對它的回答。本題正確答案是D。
3. C【解析】這段文字由朱光潛先生的話引出“審美”這一話題,并具體介紹了審美的兩種情形,除了直覺的審美外,更多時候審美還有一種理念的參與。與此一致的是C項。A項,審美只是看待事物三種態度中的一種,文段著重講的是審美的兩種情形,用什么態度看待事物并不是文段意在說明的內容。B項,文段只說看待事物有三種態度,并沒有就三種態度的層級進行比較,屬主觀臆測。D項“審美情趣的培養”在文中沒有論述,屬過度引申。
4. B【解析】根據前后的承啟性分析,這句話前面部分談對外關系,后面部分談國內問題的處理。B項是承上啟下句,由它來銜接更合適。A項錯在沒有轉折意思的地方用了“可是”表示轉折,突然切斷了通暢的語意鏈。C項錯誤在于與材料意思相反。D項表述過于絕對,對外關系在總統政績衡量中占比小,并不代表總統可以在這方面犯非常大的錯誤,故本題答案為B。
5. A【解析】文中的“抗癌”是一種比喻義,并不是說自嘲就能預防、治愈癌癥。依據常識可判斷A項錯誤。
閱讀此文的人還閱讀了
浙江公務員言語理解題型及精解(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