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半月談》第9期
申論考試尤其注重對考生理解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考查,而這也是考生僅通過做題難以取得申論高分的原因。因此,考生唯有提高以上幾方面的能力,才能達到提高申論成績的目的。能力的提高離不開知識的積累,考生可通過多看、多聽來達到積累申論寫作素材的目的。
半月談一直是考生最為關注的話題,浙江公務員考試網(ww.zjgwyw.org)將每期按時更新,還請考生注意查看?忌山Y合2014年浙江公務員考試提前復習教材復習備考。為方便查看內容,可將本站添加收藏(Ctrl+D)。本期主題:
翻翻媒體的報道,聽聽坊間的議論,看看部門的督查,我們或許以為,征地,拆遷,“被上樓”,“黑截訪”,群體性事件,壓力型維穩,都是基層干部惹的禍。其實,板子還不能僅僅打在他們身上。
傾聽鄉鎮干部這番苦澀的感慨,我們應該警醒。它所埋怨的、詰問的,不僅是輿論監督,更有政策設計、考核制度和領導作風。
我們時時號召深入基層,貼近基層,其實,鄉鎮干部更需要的是認識基層,理解基層。我以為,更為根本的,是尊重基層,關心基層。
當一些政策實施難以被民眾接受甚至激起民眾的強烈反彈,我們在批評基層干部貫徹不力的同時,有沒有反思,這些政策的設計是否適應民眾的需求?有沒有考慮實際操作的問題?相關的實施細則是否配套?
當我們重復“上面的經都是好經”,“都是下面的歪嘴和尚把經念歪了”的同時,有沒有反思,是否也有上面的經就是代表部門利益、政府一廂情愿折騰基層的假經、歪經?如一些地方自上而下推行的強制鄉村平墳復耕遭遇農民強烈抵制事件,所依據的不就是以“推進殯葬改革”名義下發的文件嗎?
更有甚者,我們看到,為推進建設農村新社區、萬畝現代農業園和土地規模經營戶而動員農民大面積流轉土地、住進高樓之際,一方面紅頭文件、領導講話都是“一定要尊重群眾自愿的原則”,另一方面又對基層干部下達硬性考核指標,定人,保量,限期,還有種種嚴苛的問責,和波及親屬的株連。你讓基層干部何去何從?
當一些任務指標落實普遍受阻而強制推行又導致變形扭曲,我們在批評基層干部工作軟散的同時,有沒有反思,究竟是基層干部素質能力偏低,還是上級任務嚴重脫離實際?
一味地秉持GDP至上的經濟發展模式和政績考核模式,就不免或是逼迫、或是誘導基層干部以形式主義應對官僚主義,以短期行為炮制形象工程。如一些貧困地區出現“扶強不扶弱”“扶富不扶貧”的異化現象,基層干部自然難辭其咎。
但是,他們也有苦衷:上級每年都要考核,完不成就要扣分。貧困程度深的農戶,即便花了錢也很難迅速脫貧,而扶貧資金投入后若不能很快產生效果,必然影響考核成績。
當上上下下為落實“八項規定”狠剎公款吃喝而不少地方仍然有禁難止杜而不絕,我們在派出多路人馬微服暗訪甚至動員鼓勵賓館飯店服務人員有償舉報,有沒有往深處思考:我們在公務接待方面有沒有一個可操作可監督的標準?
就拿泰州因為“豪華宴請”造成“群眾圍堵事件”來說,一桌飯2000元左右,究竟是合理的,還是不合理的?進而,如果不著力于深化資源分配、轉移支付、公共預算和干部任用等方面的制度改革,“八項規定”在基層又如何能收到長效?
當我們看到媒體監督曝光出來的基層干部貪污腐敗、粗暴行政和違法亂紀等現象,便油然生出當官的都是“歪嘴和尚”的“臉譜化”印象,何妨再去讀一讀“最美基層干部”的新聞報道?
因公殉職年僅33歲藏鄉干部菊美多吉、“森林衛士”樊渭、勇啃拆遷“硬骨頭”的張國強……用奉獻詮釋忠誠,用平凡演繹最美,他們是基層干部的杰出代表;何妨再去聽一聽被免職引熱議的蘆山縣副鄉長楊成毅的樸實心聲?新近在地震中因“作風不實”“擅離職守”被就地免職的楊成毅,“自從地震發生以來,我沒有回過一次家,沒有洗過一次澡,沒吃到一頓大米飯。”
接到免職通知,不但不發牢騷,反而提出繼續參與救災工作的請求。“我接受這個處分,但我不后悔,我盡力了”, “官位子不要緊,只要能服務就好”。楊成毅們是我們更為熟悉的普通基層干部。
鄉鎮干部扎根于鄉土,與鄉親們有著血脈的親緣,服務于民眾,又代表著黨和政府的形象。白加黑,五加二,是他們工作的常態。“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紅旗黃旗,一票否決,是他們肩上的壓力。芝麻大的官,巴掌大的權,無限大的責任,是他們面對的困局。工作條件差,生活待遇低,任務特別繁重,提拔機會又少,是他們內心的焦慮。
直接呼應廣大群眾日益增長的民生需求和日益強烈的權利伸張,直接求解改革攻堅期、社會轉型期基層一線大量的社會矛盾和利益沖突,是他們最難的考題。
“基層真苦,基層真累,基層真危險!”是外界對他們生存發展狀況的簡潔的評價。
理解基層,尊重基層,關心基層,就應還原基層干部的真實形象,加深對基層實際的了解,增進對他們工作的認同;就應關懷基層干部的進步成長,為他們從“壓力型”的管理體制中解放出來創造良好環境;就應提高基層干部的治理素質,熱誠地幫助他們轉換發展理念,增強發展本領;就應做好基層干部的工作表率,像中央在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要求的那樣,率先“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為基層干部放好樣子,帶出路子。
閱讀此文的人還閱讀了
2013年《半月談》第8期
相關文章
半月談一直是考生最為關注的話題,浙江公務員考試網(ww.zjgwyw.org)將每期按時更新,還請考生注意查看?忌山Y合2014年浙江公務員考試提前復習教材復習備考。為方便查看內容,可將本站添加收藏(Ctrl+D)。本期主題:
尊重基層
近日在基層調研,見聞鄉村發展呈現的生動創造和蓬勃氣象,令人感奮。只是,多位鄉鎮干部在傾心交談之中都難掩一個共同的感慨:我們在基層苦些,累些,這都不算什么,只是期望社會對我們多些理解,少些抹黑。翻翻媒體的報道,聽聽坊間的議論,看看部門的督查,我們或許以為,征地,拆遷,“被上樓”,“黑截訪”,群體性事件,壓力型維穩,都是基層干部惹的禍。其實,板子還不能僅僅打在他們身上。
傾聽鄉鎮干部這番苦澀的感慨,我們應該警醒。它所埋怨的、詰問的,不僅是輿論監督,更有政策設計、考核制度和領導作風。
我們時時號召深入基層,貼近基層,其實,鄉鎮干部更需要的是認識基層,理解基層。我以為,更為根本的,是尊重基層,關心基層。
當一些政策實施難以被民眾接受甚至激起民眾的強烈反彈,我們在批評基層干部貫徹不力的同時,有沒有反思,這些政策的設計是否適應民眾的需求?有沒有考慮實際操作的問題?相關的實施細則是否配套?
當我們重復“上面的經都是好經”,“都是下面的歪嘴和尚把經念歪了”的同時,有沒有反思,是否也有上面的經就是代表部門利益、政府一廂情愿折騰基層的假經、歪經?如一些地方自上而下推行的強制鄉村平墳復耕遭遇農民強烈抵制事件,所依據的不就是以“推進殯葬改革”名義下發的文件嗎?
更有甚者,我們看到,為推進建設農村新社區、萬畝現代農業園和土地規模經營戶而動員農民大面積流轉土地、住進高樓之際,一方面紅頭文件、領導講話都是“一定要尊重群眾自愿的原則”,另一方面又對基層干部下達硬性考核指標,定人,保量,限期,還有種種嚴苛的問責,和波及親屬的株連。你讓基層干部何去何從?
當一些任務指標落實普遍受阻而強制推行又導致變形扭曲,我們在批評基層干部工作軟散的同時,有沒有反思,究竟是基層干部素質能力偏低,還是上級任務嚴重脫離實際?
一味地秉持GDP至上的經濟發展模式和政績考核模式,就不免或是逼迫、或是誘導基層干部以形式主義應對官僚主義,以短期行為炮制形象工程。如一些貧困地區出現“扶強不扶弱”“扶富不扶貧”的異化現象,基層干部自然難辭其咎。
但是,他們也有苦衷:上級每年都要考核,完不成就要扣分。貧困程度深的農戶,即便花了錢也很難迅速脫貧,而扶貧資金投入后若不能很快產生效果,必然影響考核成績。
當上上下下為落實“八項規定”狠剎公款吃喝而不少地方仍然有禁難止杜而不絕,我們在派出多路人馬微服暗訪甚至動員鼓勵賓館飯店服務人員有償舉報,有沒有往深處思考:我們在公務接待方面有沒有一個可操作可監督的標準?
就拿泰州因為“豪華宴請”造成“群眾圍堵事件”來說,一桌飯2000元左右,究竟是合理的,還是不合理的?進而,如果不著力于深化資源分配、轉移支付、公共預算和干部任用等方面的制度改革,“八項規定”在基層又如何能收到長效?
當我們看到媒體監督曝光出來的基層干部貪污腐敗、粗暴行政和違法亂紀等現象,便油然生出當官的都是“歪嘴和尚”的“臉譜化”印象,何妨再去讀一讀“最美基層干部”的新聞報道?
因公殉職年僅33歲藏鄉干部菊美多吉、“森林衛士”樊渭、勇啃拆遷“硬骨頭”的張國強……用奉獻詮釋忠誠,用平凡演繹最美,他們是基層干部的杰出代表;何妨再去聽一聽被免職引熱議的蘆山縣副鄉長楊成毅的樸實心聲?新近在地震中因“作風不實”“擅離職守”被就地免職的楊成毅,“自從地震發生以來,我沒有回過一次家,沒有洗過一次澡,沒吃到一頓大米飯。”
接到免職通知,不但不發牢騷,反而提出繼續參與救災工作的請求。“我接受這個處分,但我不后悔,我盡力了”, “官位子不要緊,只要能服務就好”。楊成毅們是我們更為熟悉的普通基層干部。
鄉鎮干部扎根于鄉土,與鄉親們有著血脈的親緣,服務于民眾,又代表著黨和政府的形象。白加黑,五加二,是他們工作的常態。“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紅旗黃旗,一票否決,是他們肩上的壓力。芝麻大的官,巴掌大的權,無限大的責任,是他們面對的困局。工作條件差,生活待遇低,任務特別繁重,提拔機會又少,是他們內心的焦慮。
直接呼應廣大群眾日益增長的民生需求和日益強烈的權利伸張,直接求解改革攻堅期、社會轉型期基層一線大量的社會矛盾和利益沖突,是他們最難的考題。
“基層真苦,基層真累,基層真危險!”是外界對他們生存發展狀況的簡潔的評價。
理解基層,尊重基層,關心基層,就應還原基層干部的真實形象,加深對基層實際的了解,增進對他們工作的認同;就應關懷基層干部的進步成長,為他們從“壓力型”的管理體制中解放出來創造良好環境;就應提高基層干部的治理素質,熱誠地幫助他們轉換發展理念,增強發展本領;就應做好基層干部的工作表率,像中央在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要求的那樣,率先“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為基層干部放好樣子,帶出路子。
閱讀此文的人還閱讀了
2013年《半月談》第8期
點擊分享此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