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公務員考試行測言語理解實詞填空解題技巧
選詞填空在浙江公務員行政能力測驗言語理解與表達部分占有重要比重,也是考生得分的關鍵點。言語理解與表達模塊一般在試卷的第一或第二部分,如果在做這一類型題時進展順利的話,將有“穩定軍心”的作用,對考生后面的做題有莫大的幫助。
實詞填空主要考查考生對于語境的把握能力,另一方面還對考生的漢語基本知識有一定的要求。近年來,國家公務員及各省市事業單位招聘考試加大了對實詞辨析的考查力度,考生在復習時應重點復習實詞辨析。
實詞是有實在意義的詞,可以獨立充當句子成分,一般可以單獨回答問題。每一個實詞都可以詳細解說其詞義。現代漢語實詞一般分為名詞、動詞、形容詞、數詞、量詞、代詞六類。也有人認為代詞屬于虛詞,因為代詞雖然指代內容是明確的,但畢竟很難解釋其獨立語義。無論在現代漢語中還是在文言文中,實詞都占有絕對多的數量,因為語言的基本作用是表意,離開有實際意義的實詞,這一作用將很難達到?忌缧柘到y復習方案,可參考2014年浙江公務員考試提前復習教材進行備考。下面浙江公務員考試網專家具體談談實詞填空題的做題技巧。
1.判斷詞義的大小
一般來說,不同的實詞有其不同的使用范圍,如“開墾”“開拓”“開辟”都有“開發”的意思,但是“開墾”指的是用力把荒蕪的土地開發為可以耕種的土地;“開拓”指的是在原有的已經“開墾”的基礎上進一步加以擴充;“開辟”的意思則是新的開發,新的開創,其詞義的范圍最大,可以包括“開墾”和“開辟”兩個階段。同樣的還有“年代”和“年月”、“時代”和“時期”、“邊疆”和“邊境”等。因此,通過上下文關系,根據詞義大小可以準確確定選擇何種詞匯。
2.考查詞義的輕重
有的實詞之間基本意義相近,但是詞義的輕重程度有所不同。一般來說,詞義的輕重主要是意義相近的動詞、形容詞表現出來的差別,有的詞語適用于比較重要的、較大的事物,有的則適用于一般性的事物;有的表示的程度深,有的則表示的程度淺。如“污蔑”和“誣陷”這兩個詞都指“硬是說別人做了壞事”的意思,但是“污蔑”指的是捏造事實敗壞別人的榮譽,而“誣陷”則是指妄加罪名,進行人身陷害。很明顯“誣陷”的詞義程度較重。
3.抓住詞義的側重點
不同的詞語,盡管意義差不多,但是其語義上的側重點卻不一定相同。如“憤慨”和“憤怒”,都表示極其不滿、生氣,但前者側重“慨”,后者側重“怒”。
4.分清詞義的具體與抽象
詞語都是對客觀事物的概括的反映,如“紙”和“紙張”,所指事物相同,但事物的外延有差別,前者是個體,在有的語境中也可指集體,后者一定且在所有語境中都是指稱集體。還有一些詞語只能表達集合性的、概括的概念,不能表達具體的事物,如“家具”“工具”等。有一些實詞的差別就在具體與概括的不同上。如“船”和“船只”、“花”和“花朵”、“車”和“車輛”等。
5.注意詞語的感情色彩
詞語的感情色彩有的很鮮明,有的比較含蓄、隱蔽,使用時要特別留心。如“修飾、粉飾、裝飾”、“修飾”指梳妝打扮或修整裝點,使外表整潔美好;也可以指使語言文字生動鮮明,如“修飾語言”。它不含褒貶色彩。而“粉飾”常指裝點門面,掩蓋實際,帶有貶義,如“粉飾太平”。而“裝飾”,泛指點綴,不含貶義。同樣是貶義詞,但分量有輕有重,也要留心。譬如“唆使、指使”,“唆使”指挑動別人去做壞事,有很強的貶義;“指使”表示出主意叫別人去做某一件事,語意較輕。
6.區分實詞的語體色彩
語體色彩是指不同的詞語適用于不同語體風格而形成的風格色彩意義,如口語語體、書面語語體、小說語體、公文語體、散文語體、韻文語體等。口語語體用詞通俗易懂,生動活潑,在對話、文藝作品中常常使用口語;書面語語體用詞莊重典雅,講究分寸,多用于鄭重的場合、理論性強的文章等。有些專用詞語只適用于某一類文體。如果不注意詞語的語體色彩,用得不合適,會使人感到很不協調。如“啟程”與“動身”意思相同,但前者書面語語體色彩濃,后者是口語語體色彩濃。
7.理解實詞的態度色彩
實詞的態度色彩指的是詞義中包含的對某事或某人的態度。如“誕辰”和“生日”都指出生的時辰日期,但是“誕辰”帶有莊重、敬重的色彩,而“生日”則沒有,是一般性的表達。
8.分清實詞的搭配范圍
有些近義詞語有不同的使用范圍和搭配習慣,使用時也應當注意辨別。如“雄偉、宏偉”,意思相近,但“雄偉”可用于形容山峰、富有歷史意義的大型建筑,也可以指樂曲、繪畫的雄壯;而“宏偉”指大型建筑或計劃的宏大。如“宏偉的計劃”、“宏偉的藍圖”,一般不能說“宏偉的樂章”。再如“嚴密、周密”,前者側重于嚴格、緊密,沒有疏漏,多用于防范方面;而“周密”著重于周到、完備、細密,多用于思考、計劃、安排等方面。
9.區別實詞的適用對象
從詞語的搭配意義來區分,實詞還包括對詞語的適用對象的分析。如“愛戴”和“愛護”都指有深厚的感情,但是“愛戴”的意思是敬愛而且擁戴,其適用對象是“下級”愛戴“上級”,而“愛護”的意思是“愛惜并加以保護”,其適用的對象是“長輩”愛護“晚輩”,或“上級”愛護“下級”,兩者的適用對象正好相反,不能混用。
推薦閱讀:
浙江公務員考試行測言語理解細節判斷題四大誤區
相關文章
實詞填空主要考查考生對于語境的把握能力,另一方面還對考生的漢語基本知識有一定的要求。近年來,國家公務員及各省市事業單位招聘考試加大了對實詞辨析的考查力度,考生在復習時應重點復習實詞辨析。
實詞是有實在意義的詞,可以獨立充當句子成分,一般可以單獨回答問題。每一個實詞都可以詳細解說其詞義。現代漢語實詞一般分為名詞、動詞、形容詞、數詞、量詞、代詞六類。也有人認為代詞屬于虛詞,因為代詞雖然指代內容是明確的,但畢竟很難解釋其獨立語義。無論在現代漢語中還是在文言文中,實詞都占有絕對多的數量,因為語言的基本作用是表意,離開有實際意義的實詞,這一作用將很難達到?忌缧柘到y復習方案,可參考2014年浙江公務員考試提前復習教材進行備考。下面浙江公務員考試網專家具體談談實詞填空題的做題技巧。
1.判斷詞義的大小
一般來說,不同的實詞有其不同的使用范圍,如“開墾”“開拓”“開辟”都有“開發”的意思,但是“開墾”指的是用力把荒蕪的土地開發為可以耕種的土地;“開拓”指的是在原有的已經“開墾”的基礎上進一步加以擴充;“開辟”的意思則是新的開發,新的開創,其詞義的范圍最大,可以包括“開墾”和“開辟”兩個階段。同樣的還有“年代”和“年月”、“時代”和“時期”、“邊疆”和“邊境”等。因此,通過上下文關系,根據詞義大小可以準確確定選擇何種詞匯。
2.考查詞義的輕重
有的實詞之間基本意義相近,但是詞義的輕重程度有所不同。一般來說,詞義的輕重主要是意義相近的動詞、形容詞表現出來的差別,有的詞語適用于比較重要的、較大的事物,有的則適用于一般性的事物;有的表示的程度深,有的則表示的程度淺。如“污蔑”和“誣陷”這兩個詞都指“硬是說別人做了壞事”的意思,但是“污蔑”指的是捏造事實敗壞別人的榮譽,而“誣陷”則是指妄加罪名,進行人身陷害。很明顯“誣陷”的詞義程度較重。
3.抓住詞義的側重點
不同的詞語,盡管意義差不多,但是其語義上的側重點卻不一定相同。如“憤慨”和“憤怒”,都表示極其不滿、生氣,但前者側重“慨”,后者側重“怒”。
4.分清詞義的具體與抽象
詞語都是對客觀事物的概括的反映,如“紙”和“紙張”,所指事物相同,但事物的外延有差別,前者是個體,在有的語境中也可指集體,后者一定且在所有語境中都是指稱集體。還有一些詞語只能表達集合性的、概括的概念,不能表達具體的事物,如“家具”“工具”等。有一些實詞的差別就在具體與概括的不同上。如“船”和“船只”、“花”和“花朵”、“車”和“車輛”等。
5.注意詞語的感情色彩
詞語的感情色彩有的很鮮明,有的比較含蓄、隱蔽,使用時要特別留心。如“修飾、粉飾、裝飾”、“修飾”指梳妝打扮或修整裝點,使外表整潔美好;也可以指使語言文字生動鮮明,如“修飾語言”。它不含褒貶色彩。而“粉飾”常指裝點門面,掩蓋實際,帶有貶義,如“粉飾太平”。而“裝飾”,泛指點綴,不含貶義。同樣是貶義詞,但分量有輕有重,也要留心。譬如“唆使、指使”,“唆使”指挑動別人去做壞事,有很強的貶義;“指使”表示出主意叫別人去做某一件事,語意較輕。
6.區分實詞的語體色彩
語體色彩是指不同的詞語適用于不同語體風格而形成的風格色彩意義,如口語語體、書面語語體、小說語體、公文語體、散文語體、韻文語體等。口語語體用詞通俗易懂,生動活潑,在對話、文藝作品中常常使用口語;書面語語體用詞莊重典雅,講究分寸,多用于鄭重的場合、理論性強的文章等。有些專用詞語只適用于某一類文體。如果不注意詞語的語體色彩,用得不合適,會使人感到很不協調。如“啟程”與“動身”意思相同,但前者書面語語體色彩濃,后者是口語語體色彩濃。
7.理解實詞的態度色彩
實詞的態度色彩指的是詞義中包含的對某事或某人的態度。如“誕辰”和“生日”都指出生的時辰日期,但是“誕辰”帶有莊重、敬重的色彩,而“生日”則沒有,是一般性的表達。
8.分清實詞的搭配范圍
有些近義詞語有不同的使用范圍和搭配習慣,使用時也應當注意辨別。如“雄偉、宏偉”,意思相近,但“雄偉”可用于形容山峰、富有歷史意義的大型建筑,也可以指樂曲、繪畫的雄壯;而“宏偉”指大型建筑或計劃的宏大。如“宏偉的計劃”、“宏偉的藍圖”,一般不能說“宏偉的樂章”。再如“嚴密、周密”,前者側重于嚴格、緊密,沒有疏漏,多用于防范方面;而“周密”著重于周到、完備、細密,多用于思考、計劃、安排等方面。
9.區別實詞的適用對象
從詞語的搭配意義來區分,實詞還包括對詞語的適用對象的分析。如“愛戴”和“愛護”都指有深厚的感情,但是“愛戴”的意思是敬愛而且擁戴,其適用對象是“下級”愛戴“上級”,而“愛護”的意思是“愛惜并加以保護”,其適用的對象是“長輩”愛護“晚輩”,或“上級”愛護“下級”,兩者的適用對象正好相反,不能混用。
推薦閱讀:
浙江公務員考試行測言語理解細節判斷題四大誤區
點擊分享此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