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公務員考試申論范文:大氣污染攻堅
在浙江公務員考試申論的最后一個環節是論證寫作。申論考試的核心要求考生要充分利用給定材料,切中主要問題,自擬標題,全面闡明、論證自己給定材料所反映的主題或主要問題的基本看法。通常要求考生聯系實際、觀點鮮明、中心突出、內容充實、條理清楚、論述深刻、語言流暢、說服力強等。從總體上看,申論寫作環節是考生素質的全面體現。建議考生在備戰浙江公務員考試時,需結合自己的知識積累,通過2014年浙江公務員考試提前復習教材中的申論部分講解,充分在考試中展示自己的才華。
以下是浙江公務員考試網(http://ww.zjgwyw.org/)與廣大考生分享的一篇以“大氣污染攻堅”為主題的申論范文,供考生參考學習。
【背景材料】
2012年1月,中國環保部新修訂的《環境空氣質量標準》第一次將PM2.5納入國家標準。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重點區域打響“PM2.5攻堅戰”,紛紛公布PM2.5研究性監測數據。
人是污染的受害者,也是污染的制造者。治理PM2.5,政府責無旁貸,與此同時,也離不開民眾的積極參與,比如樹立環保生活理念,開展低碳生活、綠色出行、綠色消費,轉變生活方式,主動減少PM2.5等大氣污染物的排放,讓公眾參與不再是個別活動,而是一種生活,為降低PM2.5各盡一份力。
【習題】
根據背景材料,請結合你的理解,自擬題目,寫一篇文章。
要求:
1.聯系實際,觀點明確,論述深刻;
2.結構完整,條理清晰,語言流暢;
3.字數800~1000字。
【范文】
整治大氣污染需要調整產業發展結構。當前,高耗能高污染的產業在我國生產結構中占據著相當大的部分,低水平重復生產,既浪費了資源,又污染了環境。而符合低碳環保型、高技術特征的戰略型新興產業卻沒有取得應有的地位。因此我們應調整生產結構,將高耗能、高污染為主的產業結構調整為低碳環保為主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為主的產業結構。如此,既可提高我國的競爭力,又可以實現可持續發展。
整治大氣污染需要調整產品需求結構。生產決定消費,消費對生產具有重要的反作用。一些不文明的消費方式刺激了高耗能高污染產業的發展,如一些人駕駛大排量高耗油的汽車,住高耗能的建筑。因此,政府應當調整產品需求結構,出臺措施抑制高耗能產品的生產和銷售,并倡導低碳節能環保的消費方式。不僅可以刺激消費,擴大內需,還可以促進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既上承天意又下順民心。
整治大氣污染需要調整資源投入結構。近幾年來我國經濟增長速度的加快,在一定程度上是以物質資源消耗的大幅增長為支撐的,已付出沉重的代價。這樣的增長格局難以長期保持下去。因此,促進經濟增長應由主要依靠物質消費,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轉變。這種轉變既有利于建設創新國家,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又可以節約能源,為整治大氣環境提供強有力的支持。
“舉大事,必當下順民心,上合天意,功乃可成。”整治大氣污染是得民心、順民意的大事。整治大氣污染需要調整發展結構、需求結構、投入結構,唯有如此,才能使國人生活在鳥語花香、空氣清新的環境里。
推薦閱讀:
浙江省公務員考試申論范文:公職人員職業精神
相關文章
以下是浙江公務員考試網(http://ww.zjgwyw.org/)與廣大考生分享的一篇以“大氣污染攻堅”為主題的申論范文,供考生參考學習。
【背景材料】
2012年1月,中國環保部新修訂的《環境空氣質量標準》第一次將PM2.5納入國家標準。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重點區域打響“PM2.5攻堅戰”,紛紛公布PM2.5研究性監測數據。
人是污染的受害者,也是污染的制造者。治理PM2.5,政府責無旁貸,與此同時,也離不開民眾的積極參與,比如樹立環保生活理念,開展低碳生活、綠色出行、綠色消費,轉變生活方式,主動減少PM2.5等大氣污染物的排放,讓公眾參與不再是個別活動,而是一種生活,為降低PM2.5各盡一份力。
【習題】
根據背景材料,請結合你的理解,自擬題目,寫一篇文章。
要求:
1.聯系實際,觀點明確,論述深刻;
2.結構完整,條理清晰,語言流暢;
3.字數800~1000字。
【范文】
調整經濟結構 整治大氣污染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詩中如畫般的景色,現在卻成了可望而不可及的奢侈。工業革命以來,人類為了一己之私而肆無忌憚地發展高耗能高污染的產業,攀比并炫耀般地過“高品質”的生活,向大自然排放出大量廢氣、毒氣,導致了空氣污染,并嚴重威脅著人們的身體健康,也給經濟發展帶來重大損失。要實現可持續發展,就必須調整經濟結構,整治大氣污染。整治大氣污染需要調整產業發展結構。當前,高耗能高污染的產業在我國生產結構中占據著相當大的部分,低水平重復生產,既浪費了資源,又污染了環境。而符合低碳環保型、高技術特征的戰略型新興產業卻沒有取得應有的地位。因此我們應調整生產結構,將高耗能、高污染為主的產業結構調整為低碳環保為主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為主的產業結構。如此,既可提高我國的競爭力,又可以實現可持續發展。
整治大氣污染需要調整產品需求結構。生產決定消費,消費對生產具有重要的反作用。一些不文明的消費方式刺激了高耗能高污染產業的發展,如一些人駕駛大排量高耗油的汽車,住高耗能的建筑。因此,政府應當調整產品需求結構,出臺措施抑制高耗能產品的生產和銷售,并倡導低碳節能環保的消費方式。不僅可以刺激消費,擴大內需,還可以促進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既上承天意又下順民心。
整治大氣污染需要調整資源投入結構。近幾年來我國經濟增長速度的加快,在一定程度上是以物質資源消耗的大幅增長為支撐的,已付出沉重的代價。這樣的增長格局難以長期保持下去。因此,促進經濟增長應由主要依靠物質消費,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轉變。這種轉變既有利于建設創新國家,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又可以節約能源,為整治大氣環境提供強有力的支持。
“舉大事,必當下順民心,上合天意,功乃可成。”整治大氣污染是得民心、順民意的大事。整治大氣污染需要調整發展結構、需求結構、投入結構,唯有如此,才能使國人生活在鳥語花香、空氣清新的環境里。
推薦閱讀:
浙江省公務員考試申論范文:公職人員職業精神
點擊分享此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