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浙江公務員考試常識判斷快速解題技巧
常識判斷是行政職業能力測驗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主要考查考生應知應會的基本知識以及運用這些知識分析判斷的基本能力。強調考生的綜合管理基本素質。綜合管理基本素質,就是指對政治、經濟、法律等綜合管理常識知識的綜合應用能力。強調這方面的考查,對考生能力提出了一個更高的要求。其出題的內容涉及到政治、經濟、法律、歷史、文化、地理、環境、自然、科技等領域的知識。考生復習時可結合2014年浙江公務員考試提前復習教材備考,隨教材附贈的電子檔增補資料中每月更新的時事可更好地幫助考生掌握常識判斷解題方法。
做常識判斷的題目,平日對知識的積累是最關鍵的,需要考生在日常生活中對社會百科常識的廣泛涉獵,對社會各種現象的留心觀察和深刻思考。雖然這個部分考查的內容范圍很廣,涉及科目眾多,但浙江公務員考試網專家認為,同樣也存在一定的解題技巧,有章可循。
一、題干分析法
題干分析法,主要適用于題干很長或者帶有詞語定義的題目。公務員考試是非常嚴謹的考試,一般不會有廢話,題干長就會提供相對較多的信息,尤其是對于詞語定義這樣的題目,定義本身可能就是答案,這樣在做題的過程中,考生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分析和斟酌題干上面,然后根據分析,對照選項,就能很快得出答案。
【例題1】經濟學上所推崇的“橄欖型”收入分配結構,是指低收入和高收入相對較少、中等收入占絕大多數的分配結構。我國正在采取措施,實施“提低、擴中、調高、打非、保困”的方針,使收入分配朝著“橄欖型”方向發展。這主要是為了促進( )。
A.生產的發展 B.效率的提高
C.社會的公平 D.內需的擴大
【解析】此題先是說明了什么是“橄欖型”收入分配結構,然后說我國正朝著這個方向發展,最后問的是這樣做是為了什么。對于不知道我們國家的收入分配方針政策的考生,就可以從題干入手,去看定義,定義強調的是中等收入占絕大多數,即這種分配結構的目的,是要保證大部分人都能有中等收入,同時縮小社會低收入和高收入人群的比例,這就是一個“平均”的過程,這樣做自然是為了社會的公平。答案顯然是C。
二、排除部分法
排除的方法是一種適合于每一種題型的解題方法,常識判斷也不例外。在解題過程中,考生可根據自己平時所掌握的知識,將最不適合題意的選項排除,選出正確答案。有些題甚至可以直接將其他三項排除,直接選出正確答案。
【例題2】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類已經制造出如醋酸纖維、聚苯乙烯、合成橡膠等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化合物,其數量已達數百萬種。這一情況說明()。
A.物質世界是人類創造的
B.人類通過實踐將“自在之物”轉化為“為我之物”
C.物質世界依賴于人類的意識而存在
D.人造物質可以脫離天然物質而存在
【解析】依照馬克思主義哲學,物質決定意識的唯物觀才是科學正確的觀點,因此,凡是強調意識決定物質的唯心的觀點,則可直接用排謬法排除,很明顯,A、C、D都是唯心主義觀點。故答案為B(即使不知道B是否正確,但依舊可以確切排除其他三項,從而正確解題)。
三、首尾兩端法
有關歷史事件排序的選擇題通常要求考生判斷一連串事件發生的先后順序,此種題型可以采用首尾兩端法進行判斷(從頭或從尾判斷),即從這一串事件的頭或尾進行分析判斷,排除不符合題干要求的選項,無需對各事件的具體時間進行分析,這樣可以節省時間,提高效率,甚至能大大提高命中率。
【例題3】下列歷史事件按時間排序正確的一組是( )。
A.司馬遷修《史記》→文景之治→王莽篡漢
B.杯酒釋兵權→岳飛抗金→王安石變法
C.齊桓公稱霸→商鞅變法→秦統一天下
D.玄武門之變→黃巢起義→安史之亂
【解析】本題無需分析各個事件的具體時間,只需掌握大致的時間段即可,可對各個選項從頭或從尾進行判斷。具體步驟如下:第一步,對A項從頭分析,司馬遷修《史記》是在漢武帝時期,晚于文景之治,故排除。第二步,對B項進行從尾分析,王安石變法發生在北宋,岳飛抗金發生在南宋,故排除。第三步,對D項進行從尾分析,安史之亂發生在唐玄宗年間,而黃巢起義發生在唐朝末年,應晚于安史之亂,D項錯誤。據此可以得出答案為C。
四、選項對比法
這種解題方法適用于考生對題目不能做出準確判斷的情況。當考生在閱讀完試題題干和所有選項后,如果發現選項中有內容或者特征大致相同的,就可以將其排除掉,并保留那些差別較大的選擇項,再將剩余的選項進行比較、判斷,最終確定符合題意的答案。
【例題4】“盡職而不越位、幫忙而不添亂、切實而不表面”,“協商不代替、監督不對立,為了大目標、同唱一臺戲”。概括了政協的主要職能是()。
A. 維護國家主權和政治統一
B. 維護祖國的統一
C. 領導統一戰線
D. 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和參政議政
【解析】分析本題,A選項的“維護主權統一”和B選項的“維護祖國統一”是同一個含義的不同說法,因此,單選題的情況下,A、B兩個選項就同時排除,則正確答案可在C、D之間選擇。我們再來看題干,“幫忙”、“監督”等關鍵詞明確表明不可能是C選項的 “領導”地位。故答案為D。
五、詞義聯想法
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事物是普遍聯系的,一切事物都與周圍其他事物聯系著,且具有客觀性。在解題的過程中,如果對于所考知識點不熟悉,發散性的聯想思維是一種很好的解題方法。詞義聯想法是指根據題干和選項中的信息詞進行聯想,從而選出與信息詞有關聯的選項,得出正確答案的做法。該方法常適用于考查概念性的題目,在遇到陌生的科技詞條的時候,考生可以運用該方法協助解題。
【例題5】關于宇宙的起源,最具代表性、影響最大的理論是( )。
A.能量守恒定律
B.大爆炸理論
C.暗物質學說
D.黑洞理論
【解析】宇宙起源的理論,屬于比較生僻的科技常識。這種題目,我們可以通過信息詞的字面意思來判斷答案。先通讀題干,可以看到“起源”是本題中對該理論最關鍵的提示,因此確定其為信息詞。再分析選項,可以很直觀的看到,“大爆炸”非常形象的說明了新事物產生的一個方式,正與信息詞“起源”相對應。正確答案為B。
六、第一印象法
對于某些試題,考生在讀完試題和選項之后,腦海中就蹦出來一個想法:此題就選某項。但靜下來仔細分析一番后,卻又不知道該選什么好。這種情況下,考生可以先用其他的技巧進行解答,如果仍無法正確選項,可將第一印象的選項選出。雖然這種技巧存在一定的風險,但往往正確率是最高的。
常識判斷的考查以基礎知識為主,雖然題目設計靈活多樣,但最終都沒有脫離基礎理論知識這個主線。備考過程中要打牢基礎理論知識,才能從容應對考試。由于常識考點眾多,許多考生覺得復習無從下手,只得望洋興嘆。出于時間和知識點的考慮,考生需要有針對性的進行復習。考試大綱很重要,考生可針對大綱所提到的知識點進行各個擊破。并且,常識判斷題目往往具有有很強的時代感,幾乎每一部分都與身邊發生的大事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國情社情更是如此,考試之前半年的國內外大事是考生們需要復習的重點。考生平時多利用網絡、報紙等媒體留意時事熱點,善于觀察,勤于思考,才能在解答常識判斷題目的時候游刃有余,如魚得水。
推薦閱讀:
2014年浙江公務員考試行測邏輯判斷解題技巧
相關文章
做常識判斷的題目,平日對知識的積累是最關鍵的,需要考生在日常生活中對社會百科常識的廣泛涉獵,對社會各種現象的留心觀察和深刻思考。雖然這個部分考查的內容范圍很廣,涉及科目眾多,但浙江公務員考試網專家認為,同樣也存在一定的解題技巧,有章可循。
一、題干分析法
題干分析法,主要適用于題干很長或者帶有詞語定義的題目。公務員考試是非常嚴謹的考試,一般不會有廢話,題干長就會提供相對較多的信息,尤其是對于詞語定義這樣的題目,定義本身可能就是答案,這樣在做題的過程中,考生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分析和斟酌題干上面,然后根據分析,對照選項,就能很快得出答案。
【例題1】經濟學上所推崇的“橄欖型”收入分配結構,是指低收入和高收入相對較少、中等收入占絕大多數的分配結構。我國正在采取措施,實施“提低、擴中、調高、打非、保困”的方針,使收入分配朝著“橄欖型”方向發展。這主要是為了促進( )。
A.生產的發展 B.效率的提高
C.社會的公平 D.內需的擴大
【解析】此題先是說明了什么是“橄欖型”收入分配結構,然后說我國正朝著這個方向發展,最后問的是這樣做是為了什么。對于不知道我們國家的收入分配方針政策的考生,就可以從題干入手,去看定義,定義強調的是中等收入占絕大多數,即這種分配結構的目的,是要保證大部分人都能有中等收入,同時縮小社會低收入和高收入人群的比例,這就是一個“平均”的過程,這樣做自然是為了社會的公平。答案顯然是C。
二、排除部分法
排除的方法是一種適合于每一種題型的解題方法,常識判斷也不例外。在解題過程中,考生可根據自己平時所掌握的知識,將最不適合題意的選項排除,選出正確答案。有些題甚至可以直接將其他三項排除,直接選出正確答案。
【例題2】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類已經制造出如醋酸纖維、聚苯乙烯、合成橡膠等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化合物,其數量已達數百萬種。這一情況說明()。
A.物質世界是人類創造的
B.人類通過實踐將“自在之物”轉化為“為我之物”
C.物質世界依賴于人類的意識而存在
D.人造物質可以脫離天然物質而存在
【解析】依照馬克思主義哲學,物質決定意識的唯物觀才是科學正確的觀點,因此,凡是強調意識決定物質的唯心的觀點,則可直接用排謬法排除,很明顯,A、C、D都是唯心主義觀點。故答案為B(即使不知道B是否正確,但依舊可以確切排除其他三項,從而正確解題)。
三、首尾兩端法
有關歷史事件排序的選擇題通常要求考生判斷一連串事件發生的先后順序,此種題型可以采用首尾兩端法進行判斷(從頭或從尾判斷),即從這一串事件的頭或尾進行分析判斷,排除不符合題干要求的選項,無需對各事件的具體時間進行分析,這樣可以節省時間,提高效率,甚至能大大提高命中率。
【例題3】下列歷史事件按時間排序正確的一組是( )。
A.司馬遷修《史記》→文景之治→王莽篡漢
B.杯酒釋兵權→岳飛抗金→王安石變法
C.齊桓公稱霸→商鞅變法→秦統一天下
D.玄武門之變→黃巢起義→安史之亂
【解析】本題無需分析各個事件的具體時間,只需掌握大致的時間段即可,可對各個選項從頭或從尾進行判斷。具體步驟如下:第一步,對A項從頭分析,司馬遷修《史記》是在漢武帝時期,晚于文景之治,故排除。第二步,對B項進行從尾分析,王安石變法發生在北宋,岳飛抗金發生在南宋,故排除。第三步,對D項進行從尾分析,安史之亂發生在唐玄宗年間,而黃巢起義發生在唐朝末年,應晚于安史之亂,D項錯誤。據此可以得出答案為C。
四、選項對比法
這種解題方法適用于考生對題目不能做出準確判斷的情況。當考生在閱讀完試題題干和所有選項后,如果發現選項中有內容或者特征大致相同的,就可以將其排除掉,并保留那些差別較大的選擇項,再將剩余的選項進行比較、判斷,最終確定符合題意的答案。
【例題4】“盡職而不越位、幫忙而不添亂、切實而不表面”,“協商不代替、監督不對立,為了大目標、同唱一臺戲”。概括了政協的主要職能是()。
A. 維護國家主權和政治統一
B. 維護祖國的統一
C. 領導統一戰線
D. 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和參政議政
【解析】分析本題,A選項的“維護主權統一”和B選項的“維護祖國統一”是同一個含義的不同說法,因此,單選題的情況下,A、B兩個選項就同時排除,則正確答案可在C、D之間選擇。我們再來看題干,“幫忙”、“監督”等關鍵詞明確表明不可能是C選項的 “領導”地位。故答案為D。
五、詞義聯想法
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事物是普遍聯系的,一切事物都與周圍其他事物聯系著,且具有客觀性。在解題的過程中,如果對于所考知識點不熟悉,發散性的聯想思維是一種很好的解題方法。詞義聯想法是指根據題干和選項中的信息詞進行聯想,從而選出與信息詞有關聯的選項,得出正確答案的做法。該方法常適用于考查概念性的題目,在遇到陌生的科技詞條的時候,考生可以運用該方法協助解題。
【例題5】關于宇宙的起源,最具代表性、影響最大的理論是( )。
A.能量守恒定律
B.大爆炸理論
C.暗物質學說
D.黑洞理論
【解析】宇宙起源的理論,屬于比較生僻的科技常識。這種題目,我們可以通過信息詞的字面意思來判斷答案。先通讀題干,可以看到“起源”是本題中對該理論最關鍵的提示,因此確定其為信息詞。再分析選項,可以很直觀的看到,“大爆炸”非常形象的說明了新事物產生的一個方式,正與信息詞“起源”相對應。正確答案為B。
六、第一印象法
對于某些試題,考生在讀完試題和選項之后,腦海中就蹦出來一個想法:此題就選某項。但靜下來仔細分析一番后,卻又不知道該選什么好。這種情況下,考生可以先用其他的技巧進行解答,如果仍無法正確選項,可將第一印象的選項選出。雖然這種技巧存在一定的風險,但往往正確率是最高的。
常識判斷的考查以基礎知識為主,雖然題目設計靈活多樣,但最終都沒有脫離基礎理論知識這個主線。備考過程中要打牢基礎理論知識,才能從容應對考試。由于常識考點眾多,許多考生覺得復習無從下手,只得望洋興嘆。出于時間和知識點的考慮,考生需要有針對性的進行復習。考試大綱很重要,考生可針對大綱所提到的知識點進行各個擊破。并且,常識判斷題目往往具有有很強的時代感,幾乎每一部分都與身邊發生的大事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國情社情更是如此,考試之前半年的國內外大事是考生們需要復習的重點。考生平時多利用網絡、報紙等媒體留意時事熱點,善于觀察,勤于思考,才能在解答常識判斷題目的時候游刃有余,如魚得水。
推薦閱讀:
2014年浙江公務員考試行測邏輯判斷解題技巧
點擊分享此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