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考行測模擬試卷之數量關系(6-2)
>>浙江省考行測模擬試卷之數量關系(5-2)
>>浙江省考行測模擬試卷之數量關系(4-2)
>>浙江省考行測模擬試卷之數量關系(3-2)
>>浙江省考行測模擬試卷之數量關系(2-2)
>>浙江省考行測模擬試卷之數量關系(1-2)
數量關系主要測查報考者理解、把握事物間量化關系和解決數量關系問題的能力,主要涉及數據關系的分析、推理、判斷、運算等。常見的題型有:數字推理、數學運算等。
第二種題型:數學運算。每道題給出一個算術式子或者表達數量關系的一段文字,要求報考者熟練運用加、減、乘、除等基本運算法則,并利用其他基本數學知識,準確迅速地計算或推出結果。
二、數學運算:共15題。
1、用2,3,4,5,6,7六個數字組成兩個三位數,每個數字只用一次,這兩個三位數的差最小是多少?( )
A. 47
B. 49
C. 69
D. 111
2、小王去一個離家12千米的地方,他每小時步行3千米,每步行50分鐘他要休息10分鐘,8點整出發(fā),他幾點可以到目的地?( )
A. 12點
B. 12點30分
C. 12點35分
D. 12點40分
3、一個正八面體兩個相對的頂點分別為A和B,一個點從A出發(fā),沿八面體的棱移動到B位置,其中任何頂點最多到達1次,且全程必須走過所有8個面的至少1條邊,問有多少種不同走法?( )
A. 8
B. 16
C. 24
D. 32
4、有一條400米長的環(huán)形跑道。甲、乙兩人騎車從A點出發(fā),背向而行。甲的初始速度為1米/秒,乙的初始速度為11米/秒。每當兩人相遇。甲的速度就增加1米/秒。乙的速度減少1米/秒。那么當兩人以相等的速度相遇時,距離A點多少米?
A. 50
B. 60
C. 75
D. 100
5、張某下午六時多外出買菜。出門時看手表,發(fā)現(xiàn)表的時針和分針的夾角為110°,七時前回家時又看手表,發(fā)現(xiàn)時針和分針的夾角仍是110°。那么張某外出買菜用了多少分鐘?
A. 20分鐘
B. 30分鐘
C. 40分鐘
D. 50分鐘
6、有面積為1平方米、4平方米、9平方米、16平方米的正方形地毯各10塊,現(xiàn)有面積為25平方米的正方形房間需用以上地毯來鋪設,要求地毯互不重疊且而好鋪滿。問最少需幾塊地毯?
A. 6塊
B. 8塊
C. 10塊
D. 12塊
7、木材原來的水分含量為28%,由于揮發(fā),現(xiàn)在的水分含量為10%,則現(xiàn)在這些木材的重量是原來的( )。
A. 50%
B. 60%
C. 70%
D. 80%
8、在一次國際美食大賽中,中、法、日、俄四國的評委對一道菜品進行打分。中國評委和法國評委給出的平均分是94,法國評委和日本評委給出的平均分是90,日本評委和俄國評委給出的平均分是92,那么中國評委和俄國評委給出的平均分是( )。
A. 93分
B. 94分
C. 96分
D. 98分
9、兩棵柳樹相隔165米,中間原本沒有任何樹,現(xiàn)在這兩棵樹中間等距種植32棵桃樹,第1棵桃樹到第20棵桃樹間的距離是( )米。
A. 90
B. 95
C. 100
D. 前面答案都不對
10、一單位組織員工乘坐旅游車去泰山,要求每輛車上的員工人數相等。起初,每輛車上乘坐22人,結果有1人無法上車;如果開走一輛空車,那么所有的游客正好能平均乘到其余各輛旅游車上,已知每輛車上最多能乘坐32人。請問該單位共有多少員工去了泰山?
A. 269
B. 352
C. 478
D. 529
11、一條環(huán)形賽道前半段為上坡,后半段為下坡,上坡和下坡的長度相等。
兩輛車同時從賽道起點出發(fā)同向行駛,其中A車上下坡時速相等,而8車上坡時速比A車慢20%,下坡時速比A車快20%。則在A車跑到第幾圈時,兩車再次齊頭并進?( )
A. 22
B. 23
C. 24
D. 25
12、從鐘表的12點整開始,時針與分針的第一次垂直與再一次重疊中間相隔的時間是( )。
A. 43分鐘
B. 45分鐘
C. 49分鐘
D. 61分鐘
13、某環(huán)形公路長15千米,甲、乙兩人同時同地沿公路騎自行車反面而行,0.5小時后相遇,若他們同時同地同向而行,經過3小時后,甲追上乙,則乙的速度是多少?( )
A. 12.5千米/時
B. 13.5千米/時
C. 15.5千米/時
D. 17.5千米/時
14、學習委員收買練習本的錢,她只記下四組各交的錢,第一組2.61元,第二組3.19元,第三組2.61元.第四組3.48元,又知道每本練習本價格都超過1角,全班共有多少人?( )
A.29
B.33
C.37
D.41
15、100人列隊報數,報單數的離隊,留下的再依次報數,報單數的再離隊,這樣重復多次,直到最后只留下一個人,請問此人在第一次報數時是第幾號?( )
A.32
B.50
C.64
D.100
浙江公務員考試網(ww.zjgwyw.org)提供參考答案及解析
1.A【解析】因為每個數字只能用一次,顯然首位決定大小,因此三個三位數的百位數字至少相差1,在這種情況下要使差值最小,則兩個三位數為最接近,從而可知較小的三位數之末兩位應盡可能大,而較大的三位數之末兩位應盡可能小。在這個思想下,可知合適的三位數情況構造為523,476,此時三位數之末兩位的差距最大,從而差值最小,最小差值為47。故選A。
2.D【解析】小王不休息的話他走12千米所需的時間是12÷3=4(小時),4小時包含4個50分鐘余40分鐘,因此小王總共休息了4個10分鐘,那么小王花費的總時間是4小時40分鐘,也就是小王到達目的地的時間是12點40分。故選D。
3.A【解析】從A點到中間四個頂點,有4種選擇;到達任一個頂點后,要么橫向左轉3/4圈,要么橫向右轉3/4圈,然后再到達B點,有2種選擇。因此共有8種走法。故選A。
4.D【解析】此題為環(huán)形相遇問題,由于每次相遇路程相同,s=400米,速度和均為1+11=12米/秒,因此每次相遇時間都等于400÷12秒。兩人速度相等時均為6米/秒,甲騎行總路程為400÷12×(1+2+3+4+5+6)=700米。400×2-700=100米,距離A點100米。
5.C【解析】張某所用的總時間沒有超過一個小時,則分針比時針多走的路程小于360度,這段時間內分針比時針多走了110+110=220度。因為分針每分鐘比時針多走5.5度,所以實際用時220÷5.5=40分鐘。
6.B【解析】具體是一塊9平方米,三塊4平方米。四塊1平方米,選B。
7.D【解析】在本題中,注意到純木材的量保持不變,因此首先考慮將純木材的量賦值為72。注意到題目中純木材的比例最初為72%,后來為90%,故可知原木材(含水分)重量為100,現(xiàn)在木材(含水分)重量為80,是原來的80%。故選D。
8.C【解析】設中、法、日、俄四國的評委給出的分數分別是A、B、C、D,根據題意可知:
A+B=94×2,B+C=90×2,C+D=92×2。又因為:
A+D=(A+B)+(C+D)-(B+C)=94×2+92×2-90×2=(94+92-90)×2=96×2
所以中國評委和俄國評委給出的平均分是96分,本題正確答案為C。
9.B【解析】兩棵柳樹相隔165米,中間原本沒有任何樹,現(xiàn)在這兩棵樹中間等距種植32棵桃樹,那么每兩棵樹之間的距離為165÷(32+2-1)=5(米),第1棵桃樹到第20棵桃樹間的距離是5×(20-1)=95(米)。
10.D【解析】開走一輛空車,則剩余22+1=23人,需要把23人平均分配到剩余的旅游車上。23的約數只有23和1,而每輛車最多能乘坐32人,排除將23人分配到1輛車上的情況(22+23>32),只能每輛車上分配1人,分配后每輛車有22+1=23人。進行條件轉換,如果沒有開走那輛車,那么每輛車分配23人,還少23人,加上已有條件“每輛車上乘坐22人,結果有1人無法上車”,就轉化成了常規(guī)的盈虧問題。有車(1+23)÷(23-22)=24輛。有員工24×22+1=529人。
11.D【解析】假定A車速度為v,則B車上坡速度為0.8v,下坡速度為1.2v。由等距離平均速度公式可知B車完成一圈的平均速度為0.96v。則A車與B車跑一圈的平均速度之比為25:24,因此A車完成25圈時,兩車同時回到起點。故選D。
12.C【解析】分針每分鐘比時針多走5.5°,從二者第一次垂直到再次重合,分針比時針多走270°。相隔的時問為270÷5.5≈49分鐘。
13.A【解析】由環(huán)形運動公式可得:15=(v甲+v乙)×0.5,15=(v甲-v乙)×3,由此二式可得v乙=12.5(千米/時)。故選A。
14.D【解析】把所有的錢換算成以分為單位的即可。只需要找到261、319和348的超過10的公約數即可,容易得到,這三個數的最大公約數是29,滿足題意,因此每本練習本的價格是29分,那么全班有41個人
15.C【解析】第一次報數后,留下隊員的號數是:2,4,6,8…96,98,100,均為的倍數;第二次報數后,留下隊員的號數是:4,8,12…96,100,均為的倍數;第五次報數之后,留下隊員的號數是的倍數;第六次報數之后,留下隊員的號數四的倍數可見最后余下的一人在第一次報數時是第64號。
相關文章
>>浙江省考行測模擬試卷之數量關系(4-2)
>>浙江省考行測模擬試卷之數量關系(3-2)
>>浙江省考行測模擬試卷之數量關系(2-2)
>>浙江省考行測模擬試卷之數量關系(1-2)
數量關系主要測查報考者理解、把握事物間量化關系和解決數量關系問題的能力,主要涉及數據關系的分析、推理、判斷、運算等。常見的題型有:數字推理、數學運算等。
第二種題型:數學運算。每道題給出一個算術式子或者表達數量關系的一段文字,要求報考者熟練運用加、減、乘、除等基本運算法則,并利用其他基本數學知識,準確迅速地計算或推出結果。
二、數學運算:共15題。
1、用2,3,4,5,6,7六個數字組成兩個三位數,每個數字只用一次,這兩個三位數的差最小是多少?( )
A. 47
B. 49
C. 69
D. 111
2、小王去一個離家12千米的地方,他每小時步行3千米,每步行50分鐘他要休息10分鐘,8點整出發(fā),他幾點可以到目的地?( )
A. 12點
B. 12點30分
C. 12點35分
D. 12點40分
3、一個正八面體兩個相對的頂點分別為A和B,一個點從A出發(fā),沿八面體的棱移動到B位置,其中任何頂點最多到達1次,且全程必須走過所有8個面的至少1條邊,問有多少種不同走法?( )
A. 8
B. 16
C. 24
D. 32
4、有一條400米長的環(huán)形跑道。甲、乙兩人騎車從A點出發(fā),背向而行。甲的初始速度為1米/秒,乙的初始速度為11米/秒。每當兩人相遇。甲的速度就增加1米/秒。乙的速度減少1米/秒。那么當兩人以相等的速度相遇時,距離A點多少米?
A. 50
B. 60
C. 75
D. 100
5、張某下午六時多外出買菜。出門時看手表,發(fā)現(xiàn)表的時針和分針的夾角為110°,七時前回家時又看手表,發(fā)現(xiàn)時針和分針的夾角仍是110°。那么張某外出買菜用了多少分鐘?
A. 20分鐘
B. 30分鐘
C. 40分鐘
D. 50分鐘
6、有面積為1平方米、4平方米、9平方米、16平方米的正方形地毯各10塊,現(xiàn)有面積為25平方米的正方形房間需用以上地毯來鋪設,要求地毯互不重疊且而好鋪滿。問最少需幾塊地毯?
A. 6塊
B. 8塊
C. 10塊
D. 12塊
7、木材原來的水分含量為28%,由于揮發(fā),現(xiàn)在的水分含量為10%,則現(xiàn)在這些木材的重量是原來的( )。
A. 50%
B. 60%
C. 70%
D. 80%
8、在一次國際美食大賽中,中、法、日、俄四國的評委對一道菜品進行打分。中國評委和法國評委給出的平均分是94,法國評委和日本評委給出的平均分是90,日本評委和俄國評委給出的平均分是92,那么中國評委和俄國評委給出的平均分是( )。
A. 93分
B. 94分
C. 96分
D. 98分
9、兩棵柳樹相隔165米,中間原本沒有任何樹,現(xiàn)在這兩棵樹中間等距種植32棵桃樹,第1棵桃樹到第20棵桃樹間的距離是( )米。
A. 90
B. 95
C. 100
D. 前面答案都不對
10、一單位組織員工乘坐旅游車去泰山,要求每輛車上的員工人數相等。起初,每輛車上乘坐22人,結果有1人無法上車;如果開走一輛空車,那么所有的游客正好能平均乘到其余各輛旅游車上,已知每輛車上最多能乘坐32人。請問該單位共有多少員工去了泰山?
A. 269
B. 352
C. 478
D. 529
11、一條環(huán)形賽道前半段為上坡,后半段為下坡,上坡和下坡的長度相等。
兩輛車同時從賽道起點出發(fā)同向行駛,其中A車上下坡時速相等,而8車上坡時速比A車慢20%,下坡時速比A車快20%。則在A車跑到第幾圈時,兩車再次齊頭并進?( )
A. 22
B. 23
C. 24
D. 25
12、從鐘表的12點整開始,時針與分針的第一次垂直與再一次重疊中間相隔的時間是( )。
A. 43分鐘
B. 45分鐘
C. 49分鐘
D. 61分鐘
13、某環(huán)形公路長15千米,甲、乙兩人同時同地沿公路騎自行車反面而行,0.5小時后相遇,若他們同時同地同向而行,經過3小時后,甲追上乙,則乙的速度是多少?( )
A. 12.5千米/時
B. 13.5千米/時
C. 15.5千米/時
D. 17.5千米/時
14、學習委員收買練習本的錢,她只記下四組各交的錢,第一組2.61元,第二組3.19元,第三組2.61元.第四組3.48元,又知道每本練習本價格都超過1角,全班共有多少人?( )
A.29
B.33
C.37
D.41
15、100人列隊報數,報單數的離隊,留下的再依次報數,報單數的再離隊,這樣重復多次,直到最后只留下一個人,請問此人在第一次報數時是第幾號?( )
A.32
B.50
C.64
D.100
浙江公務員考試網(ww.zjgwyw.org)提供參考答案及解析
1.A【解析】因為每個數字只能用一次,顯然首位決定大小,因此三個三位數的百位數字至少相差1,在這種情況下要使差值最小,則兩個三位數為最接近,從而可知較小的三位數之末兩位應盡可能大,而較大的三位數之末兩位應盡可能小。在這個思想下,可知合適的三位數情況構造為523,476,此時三位數之末兩位的差距最大,從而差值最小,最小差值為47。故選A。
2.D【解析】小王不休息的話他走12千米所需的時間是12÷3=4(小時),4小時包含4個50分鐘余40分鐘,因此小王總共休息了4個10分鐘,那么小王花費的總時間是4小時40分鐘,也就是小王到達目的地的時間是12點40分。故選D。
3.A【解析】從A點到中間四個頂點,有4種選擇;到達任一個頂點后,要么橫向左轉3/4圈,要么橫向右轉3/4圈,然后再到達B點,有2種選擇。因此共有8種走法。故選A。
4.D【解析】此題為環(huán)形相遇問題,由于每次相遇路程相同,s=400米,速度和均為1+11=12米/秒,因此每次相遇時間都等于400÷12秒。兩人速度相等時均為6米/秒,甲騎行總路程為400÷12×(1+2+3+4+5+6)=700米。400×2-700=100米,距離A點100米。
5.C【解析】張某所用的總時間沒有超過一個小時,則分針比時針多走的路程小于360度,這段時間內分針比時針多走了110+110=220度。因為分針每分鐘比時針多走5.5度,所以實際用時220÷5.5=40分鐘。
6.B【解析】具體是一塊9平方米,三塊4平方米。四塊1平方米,選B。
7.D【解析】在本題中,注意到純木材的量保持不變,因此首先考慮將純木材的量賦值為72。注意到題目中純木材的比例最初為72%,后來為90%,故可知原木材(含水分)重量為100,現(xiàn)在木材(含水分)重量為80,是原來的80%。故選D。
8.C【解析】設中、法、日、俄四國的評委給出的分數分別是A、B、C、D,根據題意可知:
A+B=94×2,B+C=90×2,C+D=92×2。又因為:
A+D=(A+B)+(C+D)-(B+C)=94×2+92×2-90×2=(94+92-90)×2=96×2
所以中國評委和俄國評委給出的平均分是96分,本題正確答案為C。
9.B【解析】兩棵柳樹相隔165米,中間原本沒有任何樹,現(xiàn)在這兩棵樹中間等距種植32棵桃樹,那么每兩棵樹之間的距離為165÷(32+2-1)=5(米),第1棵桃樹到第20棵桃樹間的距離是5×(20-1)=95(米)。
10.D【解析】開走一輛空車,則剩余22+1=23人,需要把23人平均分配到剩余的旅游車上。23的約數只有23和1,而每輛車最多能乘坐32人,排除將23人分配到1輛車上的情況(22+23>32),只能每輛車上分配1人,分配后每輛車有22+1=23人。進行條件轉換,如果沒有開走那輛車,那么每輛車分配23人,還少23人,加上已有條件“每輛車上乘坐22人,結果有1人無法上車”,就轉化成了常規(guī)的盈虧問題。有車(1+23)÷(23-22)=24輛。有員工24×22+1=529人。
11.D【解析】假定A車速度為v,則B車上坡速度為0.8v,下坡速度為1.2v。由等距離平均速度公式可知B車完成一圈的平均速度為0.96v。則A車與B車跑一圈的平均速度之比為25:24,因此A車完成25圈時,兩車同時回到起點。故選D。
12.C【解析】分針每分鐘比時針多走5.5°,從二者第一次垂直到再次重合,分針比時針多走270°。相隔的時問為270÷5.5≈49分鐘。
13.A【解析】由環(huán)形運動公式可得:15=(v甲+v乙)×0.5,15=(v甲-v乙)×3,由此二式可得v乙=12.5(千米/時)。故選A。
14.D【解析】把所有的錢換算成以分為單位的即可。只需要找到261、319和348的超過10的公約數即可,容易得到,這三個數的最大公約數是29,滿足題意,因此每本練習本的價格是29分,那么全班有41個人
15.C【解析】第一次報數后,留下隊員的號數是:2,4,6,8…96,98,100,均為的倍數;第二次報數后,留下隊員的號數是:4,8,12…96,100,均為的倍數;第五次報數之后,留下隊員的號數是的倍數;第六次報數之后,留下隊員的號數四的倍數可見最后余下的一人在第一次報數時是第64號。
點擊分享此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