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浙江公務員考試言語理解之關鍵詞法
在言語理解和表達這一題型中,不論是選詞填空或是片段閱讀,有相當一部分題目,題干中有些詞能夠提示句子或文段結構,這對把握作者(題干)的論述意圖、感情傾向都有重要的提示作用。這類詞即為關鍵詞,具體來說,常見關鍵詞包括關聯詞、副詞和其他提示性詞語,比如感情色彩較強的實詞或成語。若能抓住這類關鍵詞,往往會其到事半功倍之效。下面,2015年浙江公務員考試提前復習教材編寫組就結合真題與大家詳細講講關鍵詞。
一、關鍵詞解題思路
每一個片段閱讀題都有它想要強調的內容,這些內容一般又是通過帶有提示性的詞語來引出的,我們把這些引出片段主旨的詞語稱為“關鍵詞”。
根據考生對這類詞語的敏感程度,把關鍵詞分為兩類:
(1)關聯詞。關聯詞是句間關系承載的主體,同時也是文段主旨句的標志所在。如轉折關聯詞“但是”,因果關聯詞“所以”,遞進關聯詞“而且”等,這些詞后通常是文段的主旨句。因為這些詞語是偏正復句的關聯詞,偏正復句的意思都是有所側重的,因此這些詞引出的意思是文段強調的意思。
(2)一般性關鍵詞。片段中的另外一些關鍵詞語,如“最重要的是”、“基礎是”、“關鍵是”等,由于考生在日常的談話中提及時并不表示強調的意思,所以看到這些詞時不能迅速意識到這些詞將引出片段的主旨。
【例】作為一個擁有五千年不間斷文明史的古國,我國擁有十分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這些活態的文化不僅構成了中華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蘊,也承載著中華民族文化淵源的基因。但隨著我國現代化建設的加速,文化標準化以及環境條件的變化,尚有不計其數的文化遺產正處于瀕危狀態,它們猶如一個個影子,隨時都可能消亡。
對這段文字概括最準確的是( )。
A.文化遺產保護工作要有新思路 B.要重視現代化建設帶來的新問題
C.新形勢下亟須加強文化遺產保護 D.諸多因素威脅著文化遺產的生存狀態
【解析】本題是典型的題旨概括題,解答本題的關鍵是關聯詞“但”。轉折詞“但”引出了文段要強調的內容“尚有不計其數的文化遺產正處于瀕危狀態”。故選C。
【誤區提示】選項D具有一定的迷惑性,文段的確提到了威脅文化遺產的三個因素,即“現代化建設加速”、“文化標準化的變化”及“環境條件的變化”。但是這三個因素只是作為最后一句話的一個表原因的成分,并不是文段的主要意思。
二、如何尋找關鍵詞
(一)關聯詞
【例】目前,我國雖然與許多發達國家簽有雙邊貿易協定,但是中國的出口仍然成為各種歧視貿易措施的目標,仍然面對著各種歧視性數量限制、選擇性保障措施,以及建立在歧視性標準基礎上的反傾銷和反補貼措施。
這段話主要說明了:
A. 針對各種歧視性貿易,我們應該制定各種保障措施
B. 中國的出口,應避免成為各種歧視性措施的目標
C. 面對種種歧視性的措施,我們也不得不建立反傾銷和反補貼措施
D. 許多發達國家仍針對中國的出口產品制定種種具有啟歧視性的貿易措施
【解析】表轉折的關聯詞“雖然……但是……”多強調“但是”后面的內容,由此可初步判斷文段強調的是“但是”后面的內容,即中國的出口仍受發達國家各種歧視性貿易措施的限制,綜觀各選項,D項表述與此最相吻合。
關聯詞是連接上下文的紐帶,對理解文意、把握題干重點具有重要意義。借助關聯詞往往能較快理解題意。
我們總結出言語理解與表達中經常出現的關聯詞有以下幾類:
1.轉折關系。典型如“雖然(盡管)……但是……”、“卻”、“然而”等,其一般將強調的重點后置。
2.并列關系。典型如“不是……而是……”,其強調的重點一般后置。“是……不是……”則是將強調的重點前置。
3.條件關系。可分為兩種,有條件的一般強調前者,如“只要(一旦)……就(便)……”、“只有……才……”、“否則”等等。無條件的則一般強調后者,如“無論……都……”等。
4.因果關系。典型如“因為(由于)……所以(于是、以致)……”、“因此”等等,其大多強調結果。需要注意的是“之所以……是因為……”,其一般強調的是后面的原因。
(二)副詞
【例】建立社會保障制度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更好地體現公平原則。但公平與效率之間存在矛盾。公平只能是相對的,特別是對我國這樣一個發展中國家來說,經濟發展水平還比較低,發展生產力,提高效率應放在第一位。只有生產力和生產效率提高了,才能更好地實現社會公平。
這段話主要支持的觀點是:
A. 從我國當前經濟發展水平較低的情況來看,片面追求公平是不合適的
B. 只要經濟發展水平上不去,就不能實現社會公平
C. 生產力決定社會公平原則的實現程度
D. 公平在任何國家都只能是相對的
【解析】“特別是”表示更進一步。文段主要強調的是“特別是”后面的內容,即在我國經濟水平較低的情況下,應該把效率放在首位,不能片面的追求公平。故正確答案為A。
從句子成分來說,副詞可能并不重要,缺少了副詞并不影響句子基本意思的表述。但換個角度來看,副詞卻是至關重要的,尤其在片段閱讀里提問方式為 “文段強調的是……”的強調式主旨類題型中,副詞往往直接提示了文段的論述重點,體現了題干(作者)的語氣程度、情感傾向。抓住了關鍵性副詞,就找到了解答此類題目的一條捷徑。
我們總結出言語理解和表達中常出現的副詞主要有以下兩大類:
1.程度副詞。表示程度、等級等意義的副詞。如:很、最、太、更、非常、特別、十分、格外、更、更加、稍微、略微、還、還要、多么、何等、過于、尤其等。
2.語氣副詞。體現了作者說話的語氣,因此不可避免地會帶有一定的主觀性,并且或多或少地反映了作者的立場、態度或情感。如:其實、實際上、事實上、倒、當然、明明等。
(三)其他提示性詞語
【例】歷史是前進的歷史,歷史也是革命的歷史、輝煌的歷史、悲哀的歷史。人們總會在 之后,認認真真地 歷史的是非功過。然而,無論什么樣的歷史,什么時段的歷史,當它面對一個人的時候,總是會毫不留情地 他的靈魂。
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A. 事過境遷 評價 拷問 B. 塵埃落定 回顧 凈化
C. 痛定思痛 檢驗 感化 D. 物是人非 反省 觸動
【解析】根據“毫不留情”所體現的語氣期可知,第三空只能填“拷問”。
不過,文中出現的關聯詞、副詞等不一定都有提示作用,要學會鑒別、體會,如果考生一味尋找關聯詞或副詞作為解題的突破口,也會有造成理解失當的可能性。
閱讀此文的人還閱讀了
破解2014年浙江公務員考試言語理解之法
相關文章
一、關鍵詞解題思路
每一個片段閱讀題都有它想要強調的內容,這些內容一般又是通過帶有提示性的詞語來引出的,我們把這些引出片段主旨的詞語稱為“關鍵詞”。
根據考生對這類詞語的敏感程度,把關鍵詞分為兩類:
(1)關聯詞。關聯詞是句間關系承載的主體,同時也是文段主旨句的標志所在。如轉折關聯詞“但是”,因果關聯詞“所以”,遞進關聯詞“而且”等,這些詞后通常是文段的主旨句。因為這些詞語是偏正復句的關聯詞,偏正復句的意思都是有所側重的,因此這些詞引出的意思是文段強調的意思。
(2)一般性關鍵詞。片段中的另外一些關鍵詞語,如“最重要的是”、“基礎是”、“關鍵是”等,由于考生在日常的談話中提及時并不表示強調的意思,所以看到這些詞時不能迅速意識到這些詞將引出片段的主旨。
【例】作為一個擁有五千年不間斷文明史的古國,我國擁有十分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這些活態的文化不僅構成了中華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蘊,也承載著中華民族文化淵源的基因。但隨著我國現代化建設的加速,文化標準化以及環境條件的變化,尚有不計其數的文化遺產正處于瀕危狀態,它們猶如一個個影子,隨時都可能消亡。
對這段文字概括最準確的是( )。
A.文化遺產保護工作要有新思路 B.要重視現代化建設帶來的新問題
C.新形勢下亟須加強文化遺產保護 D.諸多因素威脅著文化遺產的生存狀態
【解析】本題是典型的題旨概括題,解答本題的關鍵是關聯詞“但”。轉折詞“但”引出了文段要強調的內容“尚有不計其數的文化遺產正處于瀕危狀態”。故選C。
【誤區提示】選項D具有一定的迷惑性,文段的確提到了威脅文化遺產的三個因素,即“現代化建設加速”、“文化標準化的變化”及“環境條件的變化”。但是這三個因素只是作為最后一句話的一個表原因的成分,并不是文段的主要意思。
二、如何尋找關鍵詞
(一)關聯詞
【例】目前,我國雖然與許多發達國家簽有雙邊貿易協定,但是中國的出口仍然成為各種歧視貿易措施的目標,仍然面對著各種歧視性數量限制、選擇性保障措施,以及建立在歧視性標準基礎上的反傾銷和反補貼措施。
這段話主要說明了:
A. 針對各種歧視性貿易,我們應該制定各種保障措施
B. 中國的出口,應避免成為各種歧視性措施的目標
C. 面對種種歧視性的措施,我們也不得不建立反傾銷和反補貼措施
D. 許多發達國家仍針對中國的出口產品制定種種具有啟歧視性的貿易措施
【解析】表轉折的關聯詞“雖然……但是……”多強調“但是”后面的內容,由此可初步判斷文段強調的是“但是”后面的內容,即中國的出口仍受發達國家各種歧視性貿易措施的限制,綜觀各選項,D項表述與此最相吻合。
關聯詞是連接上下文的紐帶,對理解文意、把握題干重點具有重要意義。借助關聯詞往往能較快理解題意。
我們總結出言語理解與表達中經常出現的關聯詞有以下幾類:
1.轉折關系。典型如“雖然(盡管)……但是……”、“卻”、“然而”等,其一般將強調的重點后置。
2.并列關系。典型如“不是……而是……”,其強調的重點一般后置。“是……不是……”則是將強調的重點前置。
3.條件關系。可分為兩種,有條件的一般強調前者,如“只要(一旦)……就(便)……”、“只有……才……”、“否則”等等。無條件的則一般強調后者,如“無論……都……”等。
4.因果關系。典型如“因為(由于)……所以(于是、以致)……”、“因此”等等,其大多強調結果。需要注意的是“之所以……是因為……”,其一般強調的是后面的原因。
(二)副詞
【例】建立社會保障制度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更好地體現公平原則。但公平與效率之間存在矛盾。公平只能是相對的,特別是對我國這樣一個發展中國家來說,經濟發展水平還比較低,發展生產力,提高效率應放在第一位。只有生產力和生產效率提高了,才能更好地實現社會公平。
這段話主要支持的觀點是:
A. 從我國當前經濟發展水平較低的情況來看,片面追求公平是不合適的
B. 只要經濟發展水平上不去,就不能實現社會公平
C. 生產力決定社會公平原則的實現程度
D. 公平在任何國家都只能是相對的
【解析】“特別是”表示更進一步。文段主要強調的是“特別是”后面的內容,即在我國經濟水平較低的情況下,應該把效率放在首位,不能片面的追求公平。故正確答案為A。
從句子成分來說,副詞可能并不重要,缺少了副詞并不影響句子基本意思的表述。但換個角度來看,副詞卻是至關重要的,尤其在片段閱讀里提問方式為 “文段強調的是……”的強調式主旨類題型中,副詞往往直接提示了文段的論述重點,體現了題干(作者)的語氣程度、情感傾向。抓住了關鍵性副詞,就找到了解答此類題目的一條捷徑。
我們總結出言語理解和表達中常出現的副詞主要有以下兩大類:
1.程度副詞。表示程度、等級等意義的副詞。如:很、最、太、更、非常、特別、十分、格外、更、更加、稍微、略微、還、還要、多么、何等、過于、尤其等。
2.語氣副詞。體現了作者說話的語氣,因此不可避免地會帶有一定的主觀性,并且或多或少地反映了作者的立場、態度或情感。如:其實、實際上、事實上、倒、當然、明明等。
(三)其他提示性詞語
【例】歷史是前進的歷史,歷史也是革命的歷史、輝煌的歷史、悲哀的歷史。人們總會在 之后,認認真真地 歷史的是非功過。然而,無論什么樣的歷史,什么時段的歷史,當它面對一個人的時候,總是會毫不留情地 他的靈魂。
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A. 事過境遷 評價 拷問 B. 塵埃落定 回顧 凈化
C. 痛定思痛 檢驗 感化 D. 物是人非 反省 觸動
【解析】根據“毫不留情”所體現的語氣期可知,第三空只能填“拷問”。
不過,文中出現的關聯詞、副詞等不一定都有提示作用,要學會鑒別、體會,如果考生一味尋找關聯詞或副詞作為解題的突破口,也會有造成理解失當的可能性。
閱讀此文的人還閱讀了
破解2014年浙江公務員考試言語理解之法
點擊分享此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