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三大修改黨章的歷史背景
1923年6月,中國共產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廣州召開。出席大會的代表共有30多人,代表黨員420人。陳獨秀向大會作了中央委員會工作報告,瞿秋白起草了《黨章草案》。大會的基本議題是討論同國民黨建立革命統一戰線的問題。根據革命形勢和黨的自身狀況對黨提出的新要求,大會討論了《中國共產黨黨綱草案》,通過了《中國共產黨第一次修正章程》,通常簡稱為三大黨章。它是中國共產黨第一部黨章修正章程。
1.黨的二大以后,以反對封建軍閥和推翻帝國主義壓迫為主要特征的革命運動逐漸形成高潮
在黨的領導下,中國工人運動蓬勃發展,截止到1923年,全國爆發了100多次工人罷工斗爭,參加人數達到30余萬人。無產階級隊伍在斗爭中受到鍛煉,黨的階級基礎進一步鞏固。與此同時,我國南方的農民運動也開始發展起來。但是由于帝國主義和封建軍閥的殘酷鎮壓,1923年2月京漢鐵路工人大罷工失敗,其他方面的群眾運動也相繼受挫,表明革命迫切需要黨作出符合當時形勢的正確的新部署。
2.黨的二大以后,黨的組織也有發展,為適應革命發展和黨自身壯大的需要,黨中央決定對二大黨章進行修改
當時黨員人數增加200多人,總數達到420多人。中央領導機關人數也相應有所增加。然而,從黨的整體看,還遠遠不能承擔起面臨的艱巨任務和歷史使命,中央的領導工作制度,實際上也沒有很好地建立起來。為推動革命進一步發展,解決黨的建設中存在的問題,特別是彌補二大黨章存在的一些不足,中央執行委員會決定對二大黨章進行修改,并且不在黨章中增加中央執行委員會職權和程序問題的內容,而是采取制定單項性詳細法規的形式--《中國共產黨中央執行委員會組織法》,對中央領導機構體制、工作程序等方面作出詳盡的規定,在此基礎上,對二大黨章的其他方面進行了局部性修改。
閱讀此文的人還閱讀了
民國公務員考試筆試淘汰率高達九成
相關文章
相關問題
1.黨的二大以后,以反對封建軍閥和推翻帝國主義壓迫為主要特征的革命運動逐漸形成高潮
在黨的領導下,中國工人運動蓬勃發展,截止到1923年,全國爆發了100多次工人罷工斗爭,參加人數達到30余萬人。無產階級隊伍在斗爭中受到鍛煉,黨的階級基礎進一步鞏固。與此同時,我國南方的農民運動也開始發展起來。但是由于帝國主義和封建軍閥的殘酷鎮壓,1923年2月京漢鐵路工人大罷工失敗,其他方面的群眾運動也相繼受挫,表明革命迫切需要黨作出符合當時形勢的正確的新部署。
2.黨的二大以后,黨的組織也有發展,為適應革命發展和黨自身壯大的需要,黨中央決定對二大黨章進行修改
當時黨員人數增加200多人,總數達到420多人。中央領導機關人數也相應有所增加。然而,從黨的整體看,還遠遠不能承擔起面臨的艱巨任務和歷史使命,中央的領導工作制度,實際上也沒有很好地建立起來。為推動革命進一步發展,解決黨的建設中存在的問題,特別是彌補二大黨章存在的一些不足,中央執行委員會決定對二大黨章進行修改,并且不在黨章中增加中央執行委員會職權和程序問題的內容,而是采取制定單項性詳細法規的形式--《中國共產黨中央執行委員會組織法》,對中央領導機構體制、工作程序等方面作出詳盡的規定,在此基礎上,對二大黨章的其他方面進行了局部性修改。
閱讀此文的人還閱讀了
民國公務員考試筆試淘汰率高達九成
點擊分享此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