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浙江公務員考試申論熱點:借助新興媒介 強化閱讀習慣
本期為各位考生帶來了2016年浙江公務員考試申論熱點:借助新興媒介 強化閱讀習慣。考生一定要做到以下幾點:每天關注社會熱點;學習申論高分范文的寫作;掌握一些寫作技巧。浙江公務員考試網溫馨提示考生閱讀下文,相信能給考生帶來一定的幫助。
相關文章
借助新興媒介 強化閱讀習慣
隨著“互聯網+”以及移動互聯網的普及,不少專家學者發出某種可悲的預言:“紙質書報將逐漸消亡,除部分科研院所與高校外,漸難尋覓書本的蹤跡。”自蔡倫發明造紙術以來,紙質書報的重要性自是難以用幾個簡單的詞語的概括。那么,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與互聯網的普及,我們該如何應對隨之而來的傳統閱讀模式和習慣消解的局面,又如何在互聯網的浪潮中保證個人品行與修養能夠符合國家和社會的要求呢?這就需要我們學會掌握碎片化時間下的淺閱讀媒介,養成良好閱讀習慣,在深淺閱讀的交互中提升個人修養。
【現狀·問題】
調查顯示,2014年我國成年人的書籍閱讀率僅為58%,但平均每日花在移動終端上的時間卻超過1.5小時。移動互聯網時代,閱讀碎片化趨勢明顯。讓信息獲取越來越便利和有趣的社交工具,對于“閱讀”這個已有幾千年傳統的行為而言,究竟是福是禍?
個人感覺,浪費時間不說,獲取的有效信息也很有限,而且常常觀點打架,讓人無所適從。”“被閱讀”也是微信閱讀的一大爭議。親朋好友每天會轉發大量養生、生活態度的文章,雖然自己完全不感興趣,但只能被迫閱讀。“移動互聯網上面的信息真假難辨,如果不想被誤導,就必須有更強的理性判斷能力。”
紙質圖書的閱讀率近年來呈明顯下降趨勢。近年來人們尤其是青少年對一些經典書籍的興趣正被一些低俗小說或者功利書本取代,而以微信閱讀為代表的“淺閱讀”就是罪魁禍首。長期跟蹤并研究微信閱讀的清華大學新媒體指數研究團隊指出,微信閱讀內容以快、精、短為特點,整體而言,淺閱讀、輕閱讀、泛閱讀依舊是主體。毫無疑問,網絡使人們的閱讀方式和閱讀習慣發生了深刻變化,在線瀏覽已取代傳統青燈黃卷的經典閱讀方式。
【觀點·爭鳴】
“不可否認,以手持設備為載體是充分利用新技術促進閱讀的一個體現,對于人們利用碎片化時間進行閱讀、分享和交流具有重要價值。”
——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出版研究所所長 徐升國
電子閱讀和圖像閱讀可作為紙質閱讀的補充,如果把電子閱讀當作全部,會使大腦限于簡單的視覺刺激,降低思考的含量和閱讀的厚度。
——中國閱讀學研究會會長、南京大學教授 徐雁
“碎片化的閱讀時間,決定了通過社交工具閱讀一定會更趨于實用性和趣味性。在中國,依托手機閱讀、微信閱讀有助于消除城鄉文化消費的鴻溝,有助于改變農村和偏遠地區閱讀資源缺乏的現狀。”
——江蘇省全民閱讀辦副調研員 趙軍
【對策·建議】
一、信息化、互聯網背景下向民眾提倡“和諧閱讀”理念,促進經典性和人文性紙本讀物與網絡閱讀的有機協調;同時轉變全社會對閱讀舊有的掛念,在看到新的閱讀方式與媒介的優勢與價值的基礎上,與時俱進,充分利用其特點來促進有效閱讀和深度閱讀。
二、政府在推進全民閱讀工作中,應當注重因勢利導,積極研發與移動互聯網相契合的公共文化服務的數字化平臺,推動新媒體閱讀領域中的經典閱讀、深度閱讀和主流價值閱讀,向民眾提供更有價值的閱讀內容和更加便捷、有效的閱讀體驗。
三、知識分子,尤其是精英知識分子應積極擁抱新生事物,用理性的思維、專業的知識、人文的情懷涵養網絡文化,切實提升網絡閱讀的實質與層次。 閱讀此文的人還閱讀了
點擊分享此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