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浙江公務員考試申論熱點:春節“搶紅包”
本期為各位考生帶來了2016年浙江公務員考試申論熱點:春節“搶紅包”。要想申論成績好,關注熱點不可少。公務員考試中,申論是最能拉開考生成績的一門科目,積累對于申論而言,是非常重要的。浙江公務員考試網溫馨提示考生閱讀下文,相信能給考生帶來一定的幫助。
相關文章
仔細研讀下文>>>2016年浙江公務員考試申論熱點:春節“搶紅包”
更多浙江公務員考試申論技巧詳見 2016年浙江公務員考試通用教材
如果問,春節期間中國人參與最多的活動是什么?答案一定是“搶紅包”。
自從2014年,互聯網巨頭騰訊用微信開創了“互聯網紅包元年”之后,經過兩年的演變,今年春節,互聯網紅包全面進入“2.0時代”。各種產品百花齊放:支付寶“咻一咻”、“集齊五福平分兩億現金”,微信“朋友圈紅包照片”,百度“福袋”……
中國人民大學傳播學在讀研究生郝玥媛是搶紅包能手。微信里的群紅包自不用說,她還積極關注自媒體公眾號以及電臺節目發布的支付寶紅包口令,“咻一咻”更是每天一刷。雖然微信單個紅包的金額上限是200元,而郝玥媛在支付寶“咻”到的最高金額只有8毛8,但她依然樂此不疲。
“‘搶紅包’里‘搶’這個字多少有點拼運氣的感覺,所以就算是幾毛錢,也會帶來不一樣的愉悅和成就感。”郝玥媛認為搶紅包的過程很開心,“不管是誰送出的,紅包是一片心意,既有趣味又暖心,承載著傳遞祝福的美好心愿。”
而對于一些年輕的上班族來說,互聯網紅包讓他們在處理人情往來時更加輕松愜意。35歲的吳彥在安徽一家銀行工作,她認為互聯網紅包最重要的是方便,特別是“能省去一番尷尬的推讓。”
上海一家廣告公司職員鄭江燕,這兩年過年都是從互聯網上給家里人發紅包。“一方面省去了到超市買紅包的麻煩,另外,春節時間有限,很多親戚家都不能到訪,給他們發微信紅包,也能讓自己的晚輩們高興,向長輩們表達自己的孝心”。
根據騰訊旗下“企鵝智庫”的調查報告,在2016年除夕當日,微信紅包的參與人數4.2億人,收發總量80.8億個;支付寶“咻一咻”搶紅包活動總參與3245億次。而20-39歲的互聯網用戶是網絡紅包使用最多的人群。
專家認為,網絡紅包之所以如此受追捧,究其原因,還在于“紅包”是根植于中國傳統文化、人情社會中的重要一環。
安徽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副教授崔明伍表示,送紅包和收紅包是出自于中國人禮尚往來的一種正常人際關系,而互聯網企業則是看中了這一商機,利用新的手段呈現了出來;但網絡紅包,特別是春節期間的各種紅包活動,本質上還是人們對于年俗習慣的一種熱衷。
“知乎”專欄作家、心理學工作者李松蔚在一篇文章中指出,網絡紅包這種活動“激起了潛藏于我們心底的,對聯結的渴望。我們成功地找到了一種方法,可以為網絡關系增加一絲現實的份量。”
然而,另一方面,互聯網紅包的普及也意味著人們在手機、互聯網上停留的時間更多。“企鵝智庫”報告顯示,除夕17點-24點,北上廣深用戶使用微信的時間平均高達2個小時。在一些人看來,這正是網絡紅包令人詬病之處。
45歲的安徽省潛山縣教師陳名中抱怨,“兒子在外地上大學,好不容易過年回家團聚,卻天天抱著手機搶紅包,朋友發的、電視上的、支付寶的……就沒有斷過。”
也有很多人在春節期間依然堅持當面給親人送上紅包。在北京一家房地產網站工作的陶延認為,隨著移動支付的普及,平時大家相互之間用“紅包”互動已經非常普遍,“而過年就應該用傳統的紅包來表達年味,送到親戚朋友的手上,傳達的不僅僅是祝福,更是對文化的堅守和回味。”
在西安交通大學讀書的嚴玉霖說,過年更期待收到傳統的紅包,“除夕把紅包放到枕頭下睡一覺,心里就覺得未來一年都會紅紅火火,好運連連。”
點擊分享此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