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浙江公務員考試行測選詞填空每日練習62
2017年浙江公務員考試預計在2017年3月舉行,筆試預計在2017年4月舉行。浙江公務員考試公共科目為《行政職業能力測驗》和《申論》,歷年考試不指定用書,可參看2017年浙江公務員考試通用教材備考。
相關文章
言語理解與表達主要測查應試人員運用語言文字進行思考和交流、迅速準確地理解和把握文字材料內涵的能力。常見的題型有:閱讀理解、邏輯填空、語句表達等。浙江公務員考試網提醒,此類題型,一方面要掌握解題技巧,另一方面要多加練習,為幫助考生練習有關題目,浙江公務員考試網提供每日一練,幫助考生提高。
1.發展經濟并沒有錯,有效利用文化資源帶動當地社會發展也是很好的嘗試。但倘若不論真偽,抑或不顧文化自身的形態,________、強行落地,旅游未必能夠發展起來,反而可能________.它所反映出來的,恰恰是對文化缺乏認識,對建設缺乏創新的“啃古”心態。
依次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
A.牽強附會 勞民傷財
B.曲意逢迎 適得其反
C.偷梁換柱 進退維谷
D.附庸風雅 無所適從
2.
中國國家質檢總局將繼續加強對企業的監督管理,要求企業進一步完善其質量安全自控體系,確保出口日本產品質量安全;同時將繼續加強與日方 , 其盡快解除對其余三十七家企業產品的檢查命令,保證輸日食品貿易的進展順利。
A.協商 要求
B.商量 催促
C.磋商 敦促
D.洽談 懇請
3.
有時,疼痛能使人變得敏銳、清醒,喚起人道情懷,恢復本性良知。不疼者往往不知道疼者之疼,而疼者因己之疼而 ,易于體驗并感知他人的苦楚。生出同情心,或許還會上升到對人類、對存在的 之心。
依次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
A.感同身受 珍惜
B.設身處地 崇敬
C.由己及人 悲憫
D.將心比心 敬畏
4.
亞當.斯密認為,人們只有享有參與到市場經濟進程的____ ,才會增加財富。只有在這樣的背景下,人們才能尋找到他的比較優勢,才能____每個人身上的企業家稟賦。因此有人說,其實每個人都是企業家,每個人都在創新, 是我們的制度設計是否給每個人這樣的機會。
填入畫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
A.自由 激活 關鍵
B.保障 引發 前提
C.權利 驅動 主要
D.保證 釋放 條件
5.
由于處于被研究狀態下的猴子已經習慣了有人類出現在近旁,所以它們通常對人類觀察者 ,極其自然的進行自己的活動。
A.視而不見
B.不聞不問
C.冷眼旁觀
D.熟視無睹
浙江公務員考試網參考解析
1.答案: A
解析: 文段主要說明的是以文化資源帶動地區經濟發展,“曲意逢迎”“附庸風雅”多指個人行為、表面功夫,與經濟發展活動不符,排除B、D;第二空,旅游未必發展起來,反而可能造成不良影響。而“進退維谷”所指的處境艱難,進退兩難的含義,與句意不符合,排除C,故答案為A。
2.答案: C
解析:
此題考查近義實詞的不同側重點的辨析和語境搭配。“磋商”表示雙方仔細商量和研究,交換意見。“敦促”表示以誠懇或迫切的態度催促或提醒注意,常用于正式文稿中,所以C選項最符合空格處內容。
根據材料,題干涉及國與國之間的交流與貿易,是正式場合,“商量”不能用于正式場合,所以B選項錯誤;國與國之間正常貿易摩擦不能“要求”對方,所以A選項不正確;國與國之間地位平等,不能用“懇請”,D選項也不正確。
故正確答案為C。
3.答案: C
解析:
此題考察成語和實詞混搭辨析。
解答從第二空入手,文章表述的是疼痛能是人的境界提升,“或許”之后會上升到對人類、對存在的感知,這里要填入比感知他人、心生同情境界更高的詞。C項“悲憫”是哀傷而同情,是四個詞語中情感最深刻的詞。
再看第一空,因己之疼推及體驗并感知他人苦楚,由自己到他人,C項“由己及人”代入其中,符合文意表述。故正確答案為C。
4.答案: A
解析:
此題考查實詞辨析。
本題從第二空入手,要填入“稟賦”(人的品性、智力、體魄等方面的整體素質)的謂語動詞,選項中”引發“、”驅動“、”釋放“都不能與之搭配。”引發“后面多接表示后果的詞語,”驅動“是驅使,使之行動,”釋放“多修飾感情,故B、C、D均可排除。
第一空要填入”享有“的賓語,”保障“和”保證“均無法搭配,A與C合適。第三空“制度設計給人這樣的機會”與首句“人們參與市場經濟進程”意思一致,首句用了“只有”,表明這是絕對必要條件,而非C項的“主要”。
故正確答案為A。
5.答案: D
解析:
此題考查成語的填空。
題干意思是猴子習慣了旁邊常有人類出現,所以對人類的觀察者就當沒看見一樣,仍自然的進行活動。“熟視無睹”是指看慣了就像沒看見一樣,符合語境,當選。
“不聞不問”指人家說的不聽,也不主動去問,形容對事情不關心。“冷眼旁觀”指不參與其事,站在一旁看事情的發展。兩個成語明顯不符合語境。“視而不見”指不注意,不重視,看見了當做沒看見。多用來指主觀上的故意不去注意,假裝沒看見。根據題干“極其自然”的活動,可知猴子并不是故意、假裝沒看見。所以A項也不符語境。
故正確答案為D。
點擊分享此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