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浙江公務員考試申論熱點:改善農村人居環境 建設美麗鄉村
本期為各位考生帶來了2017年浙江公務員考試申論熱點:改善農村人居環境 建設美麗鄉村。浙江公務員考試中,申論是最能拉開考生成績的一門科目,積累對于申論而言,是非常重要的。浙江公務員考試網溫馨提示考生閱讀下文,相信能給考生帶來一定的幫助。
更多浙江公務員考試申論技巧詳見 2017年浙江公務員考試通用教材
仔細研讀下文>>>2017年浙江公務員考試申論熱點:改善農村人居環境 建設美麗鄉村
改善農村人居環境 建設美麗鄉村
【背景鏈接】
2017年3月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十二屆全國人大第五次會議上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指出,加強農村公共設施建設。新建改建農村公路20萬公里。實現農村穩定可靠供電服務和平原地區機井通電全覆蓋。完成3萬個行政村通光纖。提高農村飲水安全供水保證率。加大農村危房改造力度。深入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建設既有現代文明、又具田園風光的美麗鄉村。
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深入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治理和美麗宜居鄉村建設。從生活垃圾治理到農村危房改造,從縣域鄉村建設規劃編制到農業文化遺產保護,我國再度發力整治農村環境,為建設“美麗鄉村”而努力。
【標準表述】
要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規劃先行、完善機制,突出重點、統籌協調,通過長期艱苦努力,全面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
——習近平
[內涵]
農村人居環境是農村居民生產勞動、生活居住、休閑娛樂和社會交往的空間場所,包括農村居民居住、生活和活動的自然環境、人文環境及人工環境,涉及農村居民生產生活的物質環境和非物質環境,
[重要意義]
安居樂業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固有的文化傳承,而這種傳承體現在現實生活尤其是農村中,最實際的便是改善農居環境。
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是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迫切需要。農村人居環境的改善,不僅可以改善農民的生活條件,也能為產業和產品結構調整提供條件,從而促進國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農村人居環境的改善,直接關系農民的生產和生活,是不可耽擱的大事。農村面貌直接影響著農民群眾的生產經營、生活質量與幸福指數,進而影響到社會和諧穩定。
[面臨挑戰]
我國農村經濟和社會的發展,為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創造了條件,但同時也對傳統的農村人居環境提出了諸多挑戰,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農村建設缺乏長遠規劃。雖然20世紀90年代我國頒布了《村莊與集鎮規劃建設條例》,但該條例早已落后于時代發展的需要,其規定的條款在農村基本上也沒有認真執行過。由于缺乏長遠規劃以及村莊整治的規劃標準,農村居民濫用耕地、私搭亂建等現象隨處可見,嚴重影響了農村人居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農村自然生態環境遭到破壞。隨著工業化的發展,人們改造自然的能力大大增強,農村自然生態環境不斷受到各種挑戰,森林遭受大面積砍伐,植被遭受無端破壞,脆弱的生態平衡正在走向失衡。各種鄉鎮企業如小煤礦廠、小水泥廠、小火電廠等肆無忌憚地排放各種污染物,造成了農村區域自然生態環境的嚴重破壞。
農村公共基礎設施落后。雖然近年來國家大幅度增加農村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農村公共基礎設施建設。但由于農村公共基礎設施底子薄弱,農村生產生活等多種基礎設施仍然非常落后,行路難、飲水難、看病難、上學難等現象嚴重,嚴重影響了農村人居環境質量的提升。
[參考對策]
制定科學合理的農村建設中長期發展規劃。政府相關部門應該及時編制和完善縣域村鎮體系規劃。根據鎮、村人口變化等情況,科學論證,分類指導,合理布局,根據村莊不同區位、不同類型、不同人居環境的現狀,確定農村人居環境改善的重點和時序,合理區分生產生活區域,統籌安排生產性基礎設施。
加強政府組織領導機制。要建立長效工作推進機制。政府部門應該意識到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的緊迫性、長期性,針對農村人居環境的突出問題,考慮當下、著眼未來,建立農村人居環境政府考核評價機制,積極推動農村人居環境的改善。要建立長效資金投入機制。我國農村經濟發展相對落后,需要革新資金投入方式,建立“政府投入為主,村民支持為輔,積極發揮社會支持”建設公共設施的多元化投資機制和以村民為主體的公共設施運行維護管理機制,調動村民參與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的積極性。要建立長效環境立法保障機制。建設農村人居環境,需要進一步加強環境立法工作,明確各方環境保護職責,為農村人居環境改善提供法律保障。
加大農村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繼續推進農村危房改造,逐步完成農村危房改造任務,讓村民居有其所,全力保障農村基本生活;推進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加大農村污水處理、生活垃圾處理的技術投入和資金投入,解決農村臟、亂、差等難題;開展大規模以農田水利為重點的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大中型灌區續建配套和節水改造,加快末級渠系建設,解決“最后一公里”問題,促進農業經濟發展;加快實施村內道路硬化工程,解決村民行路難問題,同時實施新一輪農村電網升級以及消防設施改造工程,完善農村基本設施配套。
加強農村自然生態環境的保護。加大宣傳力度,提高農民生態環保意識。在廣大農民中大力倡導節能、環保、綠色、健康的生產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通過各種媒體宣傳、集中培訓等方式,深入開展農村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國策教育和可持續發展的警示教育。同時注重培養農村中小學生的環保意識,在農村學校有計劃地開展環保教育活動。通過宣傳教育,提高農民對生態環保的責任感,使治理垃圾、保護生態環境成為廣大農民的自覺行動。
點擊分享此信息:
